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哪幾場戰爭?

2024-02-12軍事

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主要繼承國,直接涉及或發起了幾場主要的軍事沖突和戰爭。本文簡要概述這幾場戰爭的情況和結果:

1.第一次車臣戰爭(1994-1996年)。 第一次車臣戰爭是俄羅斯聯邦與尋求獨立的車臣共和國之間的沖突,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的主要內部沖突之一,標誌著俄羅斯在處理其轄區內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問題上的重大挑戰。

背景: 車臣位於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有著較強烈的獨立欲望。蘇聯解體後,車臣加強了其獨立運動。1991年,車臣宣布獨立,成立了車臣共和國(Ichkeria)。俄羅斯政府拒絕承認車臣的獨立宣言,認為其為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經過: 1994年12月,俄羅斯決定軍事介入,目標是恢復對車臣的控制。戰爭開始時,俄羅斯軍隊試圖透過直接的軍事行動迅速結束沖突,但遭到了車臣武裝力量的頑強抵抗。主要有以下三個轉折點:一是格羅茲尼戰役。俄羅斯軍隊試圖占領車臣首都格羅茲尼,遭遇激烈抵抗,城市遭到嚴重破壞。二是1995年布迪約諾夫斯克人質危機。車臣叛軍在俄羅斯境內的布迪約諾夫斯克劫持了上千名人質,引起國際關註。三是持續的遊擊戰。盡管俄羅斯軍隊在人員和裝備上占優,但車臣武裝分子利用地形和遊擊戰術,使俄軍付出巨大代價。

結果: 俄羅斯試圖阻止車臣的獨立運動,但遭遇了強烈的抵抗。最終,雙方於1996年8月簽署哈斯亞維尤爾特協定,俄羅斯撤軍,車臣獲得事實上的獨立,但未被國際廣泛承認。第一次車臣戰爭導致了大量平民死亡和傷亡,以及嚴重的財產損失,格羅茲尼等地遭到嚴重破壞,並沒有解決車臣的政治地位問題,留下了未解決的緊張關系,為1999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埋下了伏筆。

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俄軍裝甲部隊

2.第二次車臣戰爭(1999-2009年)。 第二次車臣戰爭,也被稱為「車臣反恐行動」,是一場發生在1999年至2009年間的沖突,俄羅斯聯邦對抗車臣分裂主義者和伊斯蘭武裝分子。這場戰爭是繼1994年至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後的又一次重大沖突。

背景: 第一次車臣戰爭後,雖然車臣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但該地區的不穩定和武裝團體活動持續存在。1999年夏季,一系列發生在俄羅斯和車臣邊界的武裝沖突和恐怖襲擊事件,加劇了俄羅斯與車臣的緊張關系。

經過:第一階段,初期行動。 1999年8月,以謝米恩·巴蘇耶夫為首的車臣武裝分子入侵鄰近的達吉史坦共和國,試圖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俄羅斯迅速反應,派遣軍隊進入達吉史坦。 第二階段,正式介入。 1999年9月,莫斯科和其他俄羅斯城市發生了一系列爆炸事件,造成數百人死亡。俄羅斯政府將這些襲擊歸咎於車臣武裝分子,隨後在9月底發動了對車臣的全面軍事行動。 第三階段,格羅茲尼戰役。 俄羅斯軍隊對車臣首都格羅茲尼發起了猛烈攻擊,經過數月激烈戰鬥,於2000年初占領了城市。 第四階段,遊擊戰階段。 盡管俄羅斯占領了格羅茲尼等主要城市,車臣武裝分子轉入山區,采取遊擊戰術與俄軍對抗。

結果: 一是俄羅斯加強了對車臣的控制。經過長期的軍事行動,俄羅斯逐漸穩固了對車臣的控制。2003年,車臣透過了一項憲法公投,正式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份。二是俄羅斯加強了反恐策略。這場戰爭成為俄羅斯國內反恐政策和行動力度加大的轉折點。三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破壞。戰爭導致大量軍人和平民的死亡,以及城市和基礎設施的嚴重破壞。四是政治上讓普亭鞏固了權位。維拉迪摩·普亭透過強硬的車臣政策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最終在2000年贏得了總統選舉,之後成為俄羅斯政治生活的主導人物。五是造成長期影響。盡管大規模戰爭行動於2009年宣告結束,但車臣和整個北高加索地區仍然時不時爆發小規模的暴力事件和恐怖襲擊。

第二次車臣戰爭中的俄羅斯裝甲車部隊

3.俄羅斯-喬治亞戰爭(2008年)。 也被稱為「五日戰爭」,發生在2008年8月7日至8月12日。這場短暫但劇烈的沖突主要圍繞著喬治亞的兩個分離地區——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兩個地區在蘇聯解體後宣布獨立,但只得到少數國家的承認,而被國際社會廣泛視為喬治亞的一部份。戰爭是由長期的緊張關系和沖突升級引發的。

背景: 自1990年代早期,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的分離主義沖突就一直是喬治亞的一個熱點問題。盡管透過國際斡旋進行了多次停火和和平嘗試,但這些地區的局勢一直未能徹底穩定。在沖突背景下,俄羅斯與喬治亞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尤其是在俄羅斯支持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方面。

經過:第一階段:開戰。 2008年8月7日,喬治亞試圖透過軍事行動恢復對南奧塞提亞的控制,攻擊了該地區的首府茨欣瓦利及其周邊地區。 第二階段:介入。 喬治亞的行動迅速引來俄羅斯的軍事回應。俄羅斯聲稱為保護其公民(許多南奧塞提亞居民持有俄羅斯護照)和維和部隊而介入。 第三階段:行動。 俄羅斯迅速動員兵力進入南奧塞提亞,並向喬治亞境內推進,同時對喬治亞發動空襲。沖突還擴充套件到了阿布哈茲地區。 第四階段,停火。 經過幾天的戰鬥,8月12日,俄羅斯宣布停止軍事行動,並與喬治亞簽署了停火協定。

結果: 在領土方面,戰爭後,俄羅斯正式承認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的獨立,並在這兩個地區部署了俄羅斯軍隊。在國際反響方面,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行動反應強烈,多國和組織呼叫俄羅斯尊重喬治亞的領土完整。然而,關於戰爭的起因和責任,不同的國家和組織有著不同的看法。在喬治亞方面,喬治亞遭受了重大的軍事和政治損失,同時這場戰爭加深了與俄羅斯的敵對關系。在長期影響方面,戰爭對喬治亞的領土完整造成了長期挑戰,並加劇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

南奧塞提亞地理位置

4.凱瑞米亞危機(2014年至今)。 凱瑞米亞危機和烏克蘭東部沖突是從2014年開始的一系列事件,它們標誌著烏克蘭與俄羅斯關系的重大惡化,同時也牽動了全球的政治格局。這些事件引發了一系列國際爭議和制裁,並對歐洲的安全和穩定構成了嚴重挑戰。

背景: 凱瑞米亞歷史上曾是俄羅斯帝國和蘇聯的一部份,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烏克蘭的一部份,但有著大量俄羅斯族群和深厚的俄羅斯文化聯系。烏克蘭2013年末至2014年初的歐洲一體化抗議活動(也稱作歐洲廣場抗議活動)導致親俄羅斯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推翻,並引發了俄羅斯的深切關切。

經過:一是 俄羅斯的介入。亞努科維奇逃亡後不久,以「保護俄羅斯族群」的名義,俄羅斯軍隊無標誌地進入了凱瑞米亞半島。俄羅斯的這一舉動得到了一些當地親俄分子的支持。 二是 凱瑞米亞公投。2014年3月16日,在俄羅斯軍隊控制下,凱瑞米亞自治共和國舉行了一個有爭議的公投,公投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投票者支持凱瑞米亞加入俄羅斯。 三是 凱瑞米亞並入俄羅斯。公投後幾天,俄羅斯迅速行動,簽署了一項條約,正式將凱瑞米亞納入俄羅斯聯邦。這一行動遭到了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

結果: 一是俄羅斯吞並凱瑞米亞。二是絕大多數國家不承認凱瑞米亞公投的合法性,也不承認凱瑞米亞並入俄羅斯。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確認了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強調凱瑞米亞仍為烏克蘭的一部份。三是各國制裁。美國、歐盟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制裁,反對俄羅斯的行為。這些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產生了顯著影響。

5.敘利亞內戰(2015年至今)。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俄羅斯一直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府的堅定支持者。2015年9月,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直接軍事介入,顯著改變了戰場局勢,並影響了該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

背景: 敘利亞內戰起始於2011年,原因是反對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和平抗議演變成為全面的武裝沖突。戰爭導致了多方勢力的介入,包括自由敘利亞軍、各種伊斯蘭武裝組織(包括ISIS)、庫爾德武裝力量,以及其他多個國家和地區勢力的參與。

經過: 2015年9月30日,應敘利亞政府的請求,俄羅斯正式啟動空襲行動,針對阿薩德政府所稱的「恐怖分子」目標,包括ISIS和其他反對派武裝。但西方國家和人權組織指責俄羅斯的空襲實際上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並支持了阿薩德政府鎮壓合法反對派的行為。俄羅斯的軍事介入不僅限於空襲,還包括提供軍事顧問、特種部隊、先進武器系統以及海軍力量的支持。俄羅斯的介入極大地扭轉了戰場的局勢,幫助阿薩德政府從一系列戰略敗退中恢復過來,重新奪回了多個關鍵地區。

結果: 俄羅斯軍事介入以支持巴沙爾·阿薩德政府,成功幫助阿薩德政府回收了大部份叛軍控制區域,顯著改變了戰場態勢。然而,沖突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且敘利亞國內局勢仍不穩定。

6.俄烏沖突(2022年至今)。 俄羅斯在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的全面軍事侵略。這場沖突標誌著自2014年凱瑞米亞危機和東烏克蘭沖突以來俄烏緊張關系的嚴重升級,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武裝沖突。

背景: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關系有著深遠的歷史根源,但近期的沖突可追溯至2014年烏克蘭親歐盟政府上台後,俄羅斯對凱瑞米亞的吞並以及對烏克蘭東部份離主義運動的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表示了強烈的擔憂,並要求西方提供安全保障,包括停止北約東擴。

經過: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維拉迪摩·普亭宣布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烏克蘭為由。俄羅斯隨即對烏克蘭發動了廣泛的軍事攻擊,包括空襲和地面進攻,目標涵蓋烏克蘭多個城市和軍事設施。俄軍試圖迅速推進至烏克蘭首都基輔等關鍵城市,但遭到烏克蘭軍隊和民間武裝的激烈抵抗。俄羅斯在2022年9月舉行了一系列被國際社會廣泛譴責的「公投」,隨後宣布正式吞並頓內次州、盧甘斯克州、赫爾松州和札波羅結州。

結果: 俄烏沖突導致了重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包括大量的傷亡、難民和嚴重的生活條件惡化。在國際關系方面,戰爭加深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裂痕,導致了對俄羅斯的廣泛制裁,同時促使北約成員國加大軍事開支和加強東部防禦。在經濟影響方面,除了對俄羅斯經濟產生直接影響外,制裁和戰爭還導致全球能源價格波動,影響了全球經濟,特別是對能源依賴較重的國家。在地緣政治方面,戰爭改變了歐洲的安全格局,促使一些中立國家重新考慮其安全政策,同時增加了全球對核武器擴散的擔憂。

總結而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外發動或直接參與的主要軍事沖突和戰爭,各有不同的結果和國際影響。這些行動加強了俄羅斯在某些地區的影響力,但同時也導致了與西方國家關系的緊張,以及國際制裁和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