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出圈的電影, 非【周處除三害】莫屬。
不僅話題滿滿,更是讓阮經天再度翻紅。

而且,還帶火了一眾配角。
熱度最高的,當屬榜一大哥的 林祿和 。
要麽變催命的教練,喊你六點上早課。

要麽成靈修尊者,發出靈魂叩問:
「一無所有不好嗎?」

尊者的大火,也讓演員陳以文被更多人認識。
為此,演員本人特意回復了內地觀眾,並親自玩了自己的梗。
「我感謝天地,我感謝你們。」
尊者,這下我可真的要信你了。

實際上,陳以文早就是一位老戲骨。
愛看台灣影視的影迷,一定會常常發現他的身影。
可能叫不出名字,但卻是真正的熟臉。
趁這個機會,魚叔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他。
聊完你就會發現,這位寶藏演員是多麽的與眾不同。
陳以文

尊者林祿和 ,無疑是陳以文近年裏知名度最高的角色。
一張「陰陽臉」,讓人不寒而栗。
半面聖人,半面魔鬼。

初見時,他慈眉善目,衣著白凈。
平緩而極具威嚴的聲線,讓瘦小的身軀散發著強大的力量。
出場數秒,就將一個仁愛寬厚的教主形象立住了。

隨著情節推薦,他的另一面再逐漸扒開。
從脫去衣服現出刺青,到面色凝重露出殺氣。
不再隱藏身份時,眼神中沒有了尊者的溫柔慈愛,一瞬間夾雜著冷酷與狠勁。
在善惡之間的自如轉變 ,正是陳以文厲害的地方。

最後,尊者面對陳桂林的審判。
死到臨頭,依然堅定地維持著他的尊者身份。
恐懼,卻不退縮。
呈現出的則是一種死到臨頭、聽天由命的復雜心態。
可以說,陳以文為這個反派增添了豐富的層次感。
這些年,陳以文幾乎成了台灣電影反派專業戶。
不同的反派,不同的味道。
無論戲份多少,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 【一路順風】 裏。
他是一臉兇相敢下死手的道上兄弟,上演黑吃黑的戲碼。

到了 【大佛普拉斯】 和 【同學麥娜絲】 。
他將一個虛偽油滑的政客嘴臉展現了的淋漓盡致。
而在台劇 【她和她的她】 裏,他又成了性侵女學生的老師。
道貌岸然,人面獸心。
直接貢獻了足以成為無數人心理陰影的一幕。

不得不說,陳以文演起壞人來真是遊刃有余。
或許出演這類角色太多,讓觀眾一度形成「刻板印象」。
一旦看到他那張臉,就下意識覺得「他要搞事情」。

但實際上,如果帶著這樣的錯覺去看他的其他角色,有時就能體會到另一種反差。
就比如 【陽光普照】 裏,他扮演一個標準的東亞父親形象。
起初時,可謂爹味十足。
嚴厲冷漠,固執己見,不經意間給家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然而,最後他也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讓人們看到了他對孩子的深深愛意和無限悔恨。

又比如 【瀑布】 。
他飾演一個平凡而羞澀的陳主任,在女主最失意的時候頻頻示好。
滿臉堆笑的樣子,讓人下意識提高警惕。
但最後證明,陳主任是個徹頭徹尾的好人。
打了觀眾的臉,也強化了小人物的滑稽可愛。

與眾多俊男靚女的明星相比,陳以文的外形條件可謂遠遠不足。
但,這並沒有限制住他的演藝道路。
反而使他成為台灣電影中,令人無法忽視的獨特形象。


陳以文的演藝生涯,充滿了戲劇性。
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完全不按常規出牌。
科班出身的他,最早選擇 做導演 。
年輕時,受到楊德昌的許多影響。
先後在【牯嶺街殺人事件】【戀愛時代】【獨立時代】等電影中參與制作、演出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楊德昌導演一直以脾氣爆而聞名。
但,陳以文卻跟楊德昌很合得來。
即便後來出去單幹,也保持聯系。

直到1994年,陳以文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拍出了第一部短片 【暴力紀實錄】 。
只花了3000塊,賺了60萬。
由此,陳以文以導演的名頭一炮而紅。

之後,陳以文接連拍出了不少作品。
1995年的短片【生活的教訓】,獲得了台灣金穗獎。
1998年自編自導第一部長片 【果醬】 , 贏得溫哥華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不少人都覺得,【果醬】有著濃烈的「楊德昌系」味道。

再到2000年,拍了 【想死趁現在】 。
這部電影的主創陣容,放在今天看也十分炸裂。
男女主是當時很紅的柏原崇和水野美紀。
另一位編劇是蘇照彬,後來寫出了【劍雨】【雙瞳】等劇本。

也是同一年,陳以文聯合導演的 【運轉手之戀】 ,代表台灣地區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這部電影也是陳以文導演的電影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兩年三部長片,且都水準不俗。
陳以文當時就被外界看作台灣電影的明日之星。
但是,在【運轉手之戀】後,陳以文卻放緩了腳步。
十多年裏,陳以文出國遊學,作品不多,同時也開始當起演員接戲。
2013年的 【戀戀海灣】 ,是陳以文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
在那之後,他全身心做起了演員。

有了多年幕後經驗,人到中年的陳以文轉換職業方向相當順利。
他不在乎角色大小,但每每出場定能成為影片亮點。
就比如2014年的 【軍中樂園】 。
在這部集結了兩岸三地演員的電影中,陳以文飾演軍營裏的長官余守中。
有意思的是,這時候他就跟阮經天有過對手戲。
沒曾想,10年後兩人分別成了尊者和陳桂林。
命運交集,仿佛冥冥中註定。

近些年,陳以文成了台灣電影中的熟臉。
從客串無名無姓的小角色,到有頭有臉的主角。
陳以文一步步奠定他的演員之名。
直到憑借【陽光普照】拿下 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多年的努力終於被肯定。
去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陳以文和阮經天同台擔任頒獎嘉賓。
兩人還現場玩【周處除三害】的梗,說出了「我熱愛電影」。
一時間,惹得全場哄笑。
但實際上,這無疑也是陳以文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從導演轉型演員,且在兩個領域都有所建樹。
同時,還在拍片過程中給予合作的演員很大幫助。
比如【周處除三害】的阮經天、【陽光普照】中的巫建和等等。
可以說,他確實是真心實意地愛著電影,且關心著電影的未來。
反派,往往是許多好演員的出圈之路。
比如張頌文。
一部【狂飆】裏的強哥,使他火遍全國。
又比如吳鎮宇。
【無間道2】中的倪永孝,至今仍是港片經典角色。
還比如寧理。
因為【無證之罪】裏的變態狠人李豐田,幾乎支撐了整部劇最刺激的看點。
這些反派角色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其實都對應著吳鎮宇前陣子說的一句話:
壞人不會認為自己是壞人。
反派,並不是天生一副通用的面具。
而是在特定的成長環境與經歷下,造就了各自的黑暗面。
將反派演得出彩,恰恰也是因為這些演員能彰顯出人性最極端、最復雜的綜合體。
所有的反派,其實也有魅力的一面。
尊者林祿和,固然虛偽殘忍。
但面對陳桂林的槍指卻沒有退縮,恰恰也顯露出一股坦蕩決絕的反常氣勢。
而作為一個主角,也需要藏有不堪的暗面。
最具代表的,便是【陽光普照】裏的父親。
他的人生並不成功。
對兩個兒子的教育,也十分失敗。
但為了贖罪,他狠下黑手,幫助小兒子解脫了困境。
用自己的黑化,守護了家人的陽光。
這樣的角色是矛盾的,難以用直白的對錯來下定論的。
卻也是令人五味雜陳,回味無窮的。
陳以文火出圈,恰恰也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與內娛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
看上去波瀾不驚,卻蘊藏著深厚的技巧與復雜的理解。
期待他在未來還能拍出更多的好作品。
也希望華語影視,能湧現出更多這樣的寶藏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