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法國版【色戒】,豆瓣9.1分,你看沒過?

2024-04-03影視

本文作者:秋葉飄零

【沈靜如海】,法國電影,導演皮埃爾·布特朗,主演朱莉·德拉姆、麥可·加拉布魯、湯瑪斯·朱安內,2004年上演。在聖特羅佩節上獲最佳影片、最佳音樂、最佳女主角獎。雖然沒有奧斯卡的頭銜,豆瓣評分9.1,可見在中國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改編自讓·布魯勒的同名小說,這就對了。劇情很簡單,二戰期間一個德國軍官與一對法國祖孫的愛與恨。精彩之處全在微妙的人物心理中,獨白、表情、眼神、動作,不顯山不露水。

有點兒懷疑,多少觀眾完全看得懂這部節制的電影,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或許正是這種含蓄矜持,滿足了東方人對奇特愛情的審美心理。在浪漫的法國人看來,口味可能偏淡,心動不夠過速。


談談我對劇情和人物心理的揣摩品味。1941年二戰期間,德軍占領法國一個濱海小鎮。珍娜與爺爺相依為命,每日奔波,以鋼琴家教為生。這一天,她騎自由車買了鮮花,到墓地祭奠父母,碑文交待: 父親死於1918年(無疑是一戰),十四年後母親去世,這是她作為獨生女的原因。

回家,有人上門宣布,你們的房子被征用,要住進一個德軍上校。副官來挑房間,不顧主人反對,強占父母以前的臥室,最好。珍娜氣沖沖地撤走遺照和鮮花。

晚上,不安的等待中,爺爺讓彈點什麽。珍娜善解人意,彈起巴哈的C大調前奏曲,安祥靜謐。

軍官來了,立正行禮: 先生、小姐,如能選擇,我是不會來的 ,被要求住在這裏。這時,背景音樂響起,還是巴哈,與人物內心的對峙極不諧調。


晨起,上校問候早安,贊美房間,睡得很好。此後,每天如是,彬彬有禮,搭訕討好套近乎。祖孫倆始終不接碴,一言不發,當他是空氣。上校自白,喜歡法蘭西。父親也在一戰中陣亡,透示其對戰爭的厭惡。表示非常尊重熱愛祖國的人,即理解對方的冷漠無情。

缺少食品,日子艱難,自由車又被偷,雪上加霜。珍娜每天遠足,腳底起泡。軍官路過,停下吉普,請坐著歇腳的姑娘上車。女孩不理,走自己的路,強忍疼痛。搭本地小夥的車,卻被揩油。兩相比較,對德國佬萌生好感。

晚上在壁爐前縫改母親的連衣裙,聽到動靜,針紮了手。軍官徑直上樓,有點失落地張望。他換了便裝下來烤火,溫暖啊,有家的感覺。看看書架,熟悉法國作家; 摸摸鋼琴,說自己是作曲家。出於家族傳統,入伍參戰。自言自語一通,晚安,上樓。


老頭有些歉意了: 一個人這麽長的獨白,受不了,哪怕他是敵人。又是晚上,老頭怕聽軍官嘮叨,打算提前撤了。女孩心不在焉作讀書狀,白天見鄰居男孩摔倒,上校抱起送回家,心有所動。

帥氣的軍官又來圍爐夜話,主要沖著美女: 喜歡大海的寧靜、神秘、深邃。很高興,遇到一位有尊嚴的老人,一個默默無語的小姐,獨白一通,上樓。

女孩淚目,他為什麽那樣看我? 爺爺洞若觀火: 把木柴拿開吧,別浪費。暗示別動心,徒勞無益。少女開始註意發型身材,在鏡中打量自己——戀愛的征兆。


聖誕平安夜,換一襲黑裙,一下成熟了。她不去教堂做彌撒,獨自留下,期盼獨處。軍官回來更衣,要去舞會,兩人在壁爐前相遇。我來了快一個月,來的那天,你彈的是巴哈,純情動聽,我最鐘愛,然後自己彈起來。同一支曲子,彈奏和聆聽者倒了個兒。

珍娜無語盈淚,軍官撫著她坐的椅背,聖誕快樂,走了。難以自持,溜進軍官房間,拿起圍巾嗅味,臥床感受體溫。確鑿無疑,愛上了。聽到動靜趕緊跑了,露出馬腳,軍官明白了芳心。

第二天到海邊買魚,軍官堵在棧道口,姑娘慌亂中翻了筐,兩人撿魚,默然無語。回家,一個來找鄰居的小夥 (地下抵抗組織成員)想占便宜,正好軍官回來,面色冷峻。


晚上,屋外激烈地爭吵。兩個朋友堅持德國的正義榮耀,「這種榮耀 ,難道是對別國人民的侮辱?」 上校顯然政治不正確,立場有問 題。祖孫倆都聽到了,品出這個軍官的不同尋常——人性。

軍官情緒激動,進來要「鄭重談談」: 我該怎麽做,誰能回答我? 一如往常,沈寂。「你們是對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忠誠、責任和義務」 ,作為個體,別無選擇。夜裏,珍娜透過窗戶,看見鄰居在吉普車下安放炸藥。她上樓敲門,又覺不妥。

天亮了,合衣而睡的珍娜驚醒,軍官準備出門,琴聲突然響起,節奏緊張急促,聽不出啥曲,可能是即興。他詫異地盯著,屋外轟地一聲,如夢方醒瞥一眼,扭頭沖出去。鄰居夫婦被捕, 珍娜攔住追車的男孩,按先前的托孤約定,收留孩子。


傍晚,軍官拎著箱子下樓,爺爺第一次開口:請進來,先生。「我要走了,可能是俄國前線,再見!」 姑娘潸然落淚,開門相送,吐出第一句、也是最後一句,「再見!」 上校微微一笑,鉆進車裏。最後,珍娜也成了地下抵抗組織中的一員。

觀影中,腦裏閃過幾個問號和思路:第一,軍官發際線開始後退,信中有張男孩照片,顯然是有夫之婦、孩子爹了。珍娜按父親生卒年月推算,至少也在二十四歲左右。雖然演員長著娃娃臉,人物卻不是青澀少女。

上校早出晚歸,晚上自說自話片刻,僅個把月,從勢不兩立到兩情相悅,可能麽? 作為從心底仇視的敵人,其家世、職業、思想,都出自男人的談吐,可信度多大?


先看男主,所有的言說,投其所好,討姑娘歡心,也未可知。不過,若是貪色,強暴也可得手,用得著大費周章? 所以可信。再看女主,除了聞其言,對方所做,無非早晚問安、路遇關心、抱起男孩,心理就破防。

單薄了點,如十七八的少女,湊合。二十多了,在社會上謀生,走家串戶。法國男人並非個個色狼,鋪墊的戲份有些單薄,我覺得。有一點到位,老爺子與來人對話,珍娜什麽事都藏在心裏,交代女主的沈穩性格。

第二,德國軍官對女性的尊重克制,和愛國小夥的輕薄粗魯對比,說明一點: 民族大義和個人私德是兩碼事。一個人在政治領域的正確選擇和獻身精神,不一定和生活情感中的規矩修養劃等號。


第三,由敵對陣營的男女錯位愛情的故事,自然而然,想起【色戒】。王佳芝真不是一個當間諜的料兒,與易先生到了肌膚相親的程度,理應知其心狠手辣,作為特務頭子。卻在關鍵時刻情大於理,貽誤國事。救了愛人的命,狠人要她的命。

上校心知肚明,珍娜對爆炸是知情的,後來見她去營救,二人遙遙相望,沒戲。一直沒有供出她,除了愛情,還有理解——愛國情懷。她救了他,他保護她。如果這時珍娜動心,才水到渠成。不過,無情無愛,她憑什麽救敵人?

我還疑心,軍官離開,未必真去俄國。這裏出了事,搬到更安全的地方。找個托詞和借口,說得危險一些,賺取姑娘的淚水和懊悔,彌補先前的憋屈,滿足一下男人的虛榮心,即便紳士。

不得不承認,自己難入戲,對人性的復雜和醜陋疑心太多,不利於審美情趣的生發。然而對人到中年的上校,實在無法當他是純情少年,什麽都口吐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