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淮海戰役雙堆集,廖運周率領110師起義後,改編成了哪支部隊?

2024-02-13軍事

在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被圍於雙堆集,本來趁著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形成,黃維是有很大可能突圍的,但是在挑選突圍先鋒時,整個黃維兵團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擔此重任,都擔心消耗自己。

黃維於是下令讓12兵團下轄的4個軍,各出一個師,來組成突擊先鋒,開啟一個缺口,於是吳紹周的85軍派出了廖運周的110師。

在黃維兵團內部,85軍其實是一個外來戶,10軍、14軍、18軍這三個都是屬於陳誠的土木系部隊,算得上是一家人,而吳紹周的85軍是湯恩伯的舊部,與其他三個土木系兄弟相處起來有點格格不入,在整個黃維兵團內,85軍是比較邊緣化的存在。

110師與85軍的關系其實也是如此,在85軍內部,廖運周的110師也屬於邊緣人的角色。

當4個先鋒師選出來後,由於正面進攻的寬度不夠,所以4個師沒法全部排列開,只能選一個師當箭頭,另外3個師作為第二梯隊,按照常理,當箭頭的這個師,戰鬥力必須很強大,最合適的人選其實就是楊伯濤的18軍下轄的台柱子11師,但是關鍵時刻,果軍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想保存實力了,每個人都是一推二五六,都不願意當箭頭,最終反倒是戰鬥力較弱的110師主動請纓,願意充當急先鋒。

於是,黃維兵團最後的突圍機會就此喪失了,不知道後來楊伯濤有沒有因此後悔過,如果當時是11師來打頭陣,很大機率可能就突圍出去了,因為那是包圍圈還不是很牢固,11師集中火力,是可以從王近山的6縱防線上開啟一個缺口的。

其實要我說,即使110師師長不是廖運周,整個師沒有起義,以110師的戰力,也很難在王近山的防線上開啟缺口,最終的結局依然是突圍失敗。

廖運周走之前,把1個團留給了吳紹周,當做85軍預備隊,其實主要是這個團比較消極,不大可能起義,所以老廖將其留了下來,防止壞事。

黃維為了保證突圍成功,還給了110師一些重型火炮,沒想到這些火炮最終在打黃維時,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110師按照計劃,全師按順序透過了王近山的防區,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後面第二梯隊的3個師不明就裏,還以為110師突出去了,沒想到迎接他們的卻是不計其數的子彈,突圍就此失敗,黃維兵團徹底被圍死了,最終全軍覆沒,黃維考上功德林。

1949年2月,110師被劃歸給了陳旅長,與原4縱的11旅和22旅,統一整編為14軍。

原4縱11旅(欠33團)改編為14軍40師;

原4縱22旅(欠64團)改編為14軍41師;

廖運周的110師、11旅33團、22旅64團一起改編為14軍42師(下轄:124團、125團、126團);

其中,110師的人主要分布在125團與126團中。

後來,廖運周去了東北,擔任沈陽炮兵學校校長,為國家培養了無數的炮兵人才。

1955年時,廖運周被授予少將軍銜。

後來黃維從功德林畢業後,進入政協工作,恰好碰到了已經在此工作很久的廖運周,沒想到黃維依然耿耿於懷,不願意與廖運周交談。

1989年時,黃維逝世,享年85歲,7年後的1996年,廖運周也逝世了,享年93歲,其實廖運周要比黃維還年長1歲,但是黃維是黃維一期,而廖運周是黃埔五期,黃維是妥妥的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