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林玨瑤
「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帳號註冊13年來,釋出了6300多條微博。
所有的文字都圍繞著一個關鍵詞展開——死亡。
「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
最常出現在這個微博上的,是一條條訃告。早幾年,帳號中紀念的既有名人,也有新聞事件當事人。而如今,更多的是普通人。他們有的因病痛突然離去,有的被飛來橫禍奪走生命,有的在癌癥、抑郁癥的痛苦中掙紮,最終離開人世。
失去至親後,很多人選擇將逝者的故事寫下,私信投稿發給「逝者如斯夫dead」。
在這個近60萬粉絲的帳號背後,三代營運者接力為這些網友整理他們對逝者的回憶,同時研發出新的微信小程式「思念星空」,給人們悼念親友提供了新的虛擬空間。
在營運人員吳孜彧看來,這是在為平凡的逝者立起一塊「電子墓碑」:在這個數位空間裏,不僅能記錄逝者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能存放下親友對他們的思念——
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會被記住。
為普通人立碑
「會有人覺得你們在消費死者嗎?」
「會有,但看到更多的是使用者的需求,他們需要一個地方承載對親人的思念」。
2019年,「逝者如斯夫」帳號當時的營運者回答網友提問時,用這句話表達了他們的初衷。
這些年,因為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這個帳號。在微博打破140字的限制後,許多人開始借「逝者如斯夫」這個帳號,寫下一封封長信,寄往在「天堂」的親人。
一位女兒寫給離世父親的信 來源:微博
一位年輕的女孩在給離世的父親辦完葬禮後寫下一段話。她說:「爸爸,你好嗎,今天是你入土為安的第一天。生前你就好面子,我們也為你操辦得挺體面的,花圈擺滿了樓下......」
步入暮年的網友「滄海一粟」,在老伴離開自己的732天後,寫了一封信。他寫道,「你走了,解脫了,可我們再也看不到你那溫柔慈祥的笑臉,你的音容笑貌每時每刻都浮現在我們眼前。」
在這些微博的評論區,網友們為這些逝者點上了「蠟燭」,盡管他們素不相識。
「那時候翻看這些微博,看到這些使用者的投稿故事,我很有觸動。」三年前,吳孜彧開始參與「逝者如斯夫」帳號的營運。每天閱讀上百條私信,她能感受到這些投稿者在失去至親至愛後悲傷的情緒。
她也發現,人們在給逝者寫悼文時,相當於把自己悲傷痛苦的情緒抒發出來。「他們希望我們能夠發出來,就相當於記住這個人。」因此,她也希望能為這個人群找到疏解情緒的地方。
思念星空
2017年,電影【尋夢環遊記】上映。這部講述了在墨西哥亡靈節時,逝去親人會返回人間與親人團聚故事的電影,描述了一個人真正的離開,就是「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記得他」。
在「思念星空」上,失去至親的人們給逝者寫信。
這些情節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也在網路上再次掀起關於死亡的討論。受此啟發,「逝者如斯夫」帳號的營運團隊決定,開發「思念星空」小程式,讓更多人可以更直接地和逝去的親人「對話」,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在吳孜彧的概念裏,星球是逝者的象征。在小程式上的虛擬星球裏,在世的人可以與逝者保持情感上的連結。
死亡帶來的恐懼、思念往往是刻骨銘心的。吳孜彧依然記得,小程式叠代上線後不久,第一批使用者中有一位失去媽媽的男生。在短短幾天內,吳孜彧看著他給母親寫了20封信。
「人在寫信過程中,要輸出很多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情緒也會得以抒發和宣泄,相當於緩和了悲傷的情緒。」在吳孜彧和團隊的設計中,人們還能收到來自逝者的「回信」,這些回信是團隊借助人工智慧,模擬逝者的口吻發出的。「人們可能能夠從這個回信中再獲得一些安慰,或者鼓勵、治愈。」她介紹道。
「他把自己失去母親的痛苦、後悔、生活上的無助等等,全部一股腦透過寫信的方式抒發出來。」由於設計了私密保護,除了信的內容,吳孜彧看不到這位使用者的任何資訊,連哪裏人都不知道,但在她看來,能讓大家寄托哀思,疏解悲傷的情緒,已經足夠了。
「使用頻率越來越低是好事」
翻看小程式上的留言,不難發現,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思念星空」上寄托自己對至親的思念,也慢慢地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
一位年輕小夥在女朋友去世後,幾乎每個周末都會給她寫一封信,至今已經持續了大半年。在信中,這位年輕的男孩會告訴已不在世的戀人,他這個星期遭遇了什麽。
「就像匯報一樣的。」吳孜彧觀察到,這個男孩寫下的信,一開始帶著一種難過、悲傷的情緒。隨著時間推移,信的內容變成語氣較為平胡地講述。「當然有的時候他還是會說很想念(對方),但我覺得他的狀態慢慢在變好。」
還有使用者會聯系吳孜彧,問能不能充70年的會員。「我心想,70年後我也不知道這個產品還在不在了,他可能想這個(寄托哀思)星球一直都在。」
雖然帳號營運人員幾經變化,但如今,他們還會時常交流討論。目前,整個「星球」註冊的使用者大概有十幾萬,與其他追求高使用者活躍度的產品不同,吳孜彧和夥伴們更希望這個產品有治愈的作用。
看到有的人在「星球」上的使用頻率越來越低,他們甚至覺得也是一件好事。「當使用者從失去至親的悲傷情緒中走出來後,這個產品其實就已經完成80%的使命了。」吳孜彧稱。
時間久了,吳孜彧也會跟著成長,「看到那麽多失去親人的人,感受到他們的情緒之後,會讓我覺得要更加珍惜身邊的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