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提前給他們自由!絕境中史達林大手一揮,兩千萬犯人成國家棟梁

2024-02-13軍事

在列寧逝世之後,史達林承擔起紅色蘇維埃的建設問題,他使用國家的手段大規模的建設基礎設施和工業體系,為蘇聯的強大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史達林像伏特加一樣,有一種強烈而具有決定性的性格,帶有堅定和冷酷的特征。

而在他建設蘇聯的歲月中,他還將面對法西斯的侵略等一系列問題,作為蘇維埃的建設者之一,如何讓紅色政權永葆顏色,是史達林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而這樣的一個人,也將為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留下無數的創舉。

龐大的勞動改造隊伍

1929年被認為是蘇聯歷史上的一次大轉折,史達林開始領導蘇聯政權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方面進行前無古人的探索。

一五計劃」拉開帷幕,這是蘇聯於1928年至1932年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旨在加速蘇聯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在工業方面。

同時,蘇聯政府也在全力推進農業集體化,將私有農田合並為集體農莊,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實作對農業的國家控制。

礦產是工業的原材料,俄羅斯邊區礦藏資源豐富,但是缺少勞動力開采,史達林有意利用囚犯勞動力開發偏遠地區的礦藏資源,這一做法被用作推動蘇聯工業化行程的重要手段。

利用囚犯勞動力和開發邊疆地區的礦藏資源被認為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蘇聯的工業化行程,同時也帶動了邊疆地區的發展。

那麽蘇聯何來如此龐大的勞改隊伍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古拉格群島」。

古拉格在哪裏?它可以是薩哈林島、新西伯利亞群島,也可以是庫頁島,還可以是東西伯利亞偏遠山區,或者一切荒涼的俄羅斯地帶。

這些本來平靜的「島嶼」上設定了多個勞改營,其中一些因其殘酷的條件而臭名昭著。

這裏面關押著蘇聯早期的政治犯和罪犯,他們的身份各異,有布爾什維克的反對黨,舊沙俄時代的官員和富人,還有一些土匪地痞流氓和反對蘇維埃的一切反動勢力。

這些「島嶼」在蘇聯時期被用作強迫勞動和集中營,成為政治異議者、犯罪分子和其他不同於蘇聯政權意識形態的人的監禁之地。

其實「古拉格群島」可以代指任何一處地方,古拉格島嶼表示蘇聯境內遍布著勞改營系統,這個比喻突顯了古拉格制度的廣泛性和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說回當時,古拉格強制勞改營產生於國內戰爭時期,其主要目的是懲戒布爾什維克的政治反對派,在這一時期,勞改營主要起到了懲罰和控制反對派分子的作用。

在初始階段,古拉格的主要功能是政治性的,用於對抗布爾什維克的敵人,這意味著它在政治上的目標遠遠大於經濟目標,是一種政治性懲戒和控制的手段。

隨著史達林計劃經濟體制的展開,這種懲戒體系逐漸演變,從而賦予了古拉格更多的經濟功能。

「五年計劃」讓一切經濟行為都置於國家計劃之內,從而擺脫對資本主義市場的依賴,古拉格內的犯人,自然成為國家經濟的一部份,它承擔了一些一般經濟部門難以完成的任務,這主要是在邊遠礦區和重型工業上。

這些勞改營裏面的營條件極其惡劣,囚犯們被迫從事苛刻的體力勞動,往往在極端的天氣和環境條件下工作,缺乏基本的生活條件、醫療保健和飲食,導致許多囚犯死亡。

到1918年初,這些集中營裏面關押了220萬名戰俘,在蘇聯建設過程中這一數位還在不斷擴大,最終發展到兩千萬之多的天文數位。

戰鬥民族的輝煌戰績

就像是蘇聯的名酒伏特加,史達林的性格中有著堅定而強硬的元素,他在領導蘇聯時表現出對於政治目標的堅定決心,不容易動搖或妥協。

對於困難和壓力,史達林如何完成了蘇聯的建立、建設和鞏固?其實一直都伴隨著接連不斷的戰爭。

史達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尤其是1941年至1945年的衛國戰爭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軍事成就。

納粹德軍在1941年發動了對首都莫斯科的進攻,在蘇聯軍隊的堅決抵抗和冬季天氣的影響下,德軍未能征服莫斯科。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42年末,蘇聯軍隊在史達林格勒的保衛戰中付出了巨大的傷亡,該戰役成功阻止了德軍的進攻。

即便是在德國占領蘇聯大片領土後,蘇聯也可以利用大縱深不斷後撤,終於軍隊等到了反擊時刻,從而推動德軍撤退。

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成為經典,它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裝甲戰役之一,蘇聯軍隊在這場戰鬥中成功抵擋了德國軍隊的進攻。

這得益於蘇聯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剛剛走下流水線的坦克直接開赴戰場,最終打敗了德國侵略者,這一勝利標誌著東線的德國軍隊的衰落,蘇聯軍隊逐漸發展出反攻的勢頭。

在戰局逆轉後,蘇聯軍隊展開了一系列的反攻和解放戰役,包括基輔、明斯克、華沙和柏林等城市的解放,這些戰役最終為盟軍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如此輝煌的戰績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透過一些數據就可以探知一二:

德國在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時,動員了約三百六十萬人的德軍和其盟友軍隊,這些軍隊在前線形成了數個軍事集團,主要由德國、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等國的軍隊組成。

蘇聯動員了龐大的兵力進行抵抗,最終達到1300萬至1400萬人,蘇聯在戰爭初期的兵力相對較少,但在後期透過大規模的動員和資源調配,實作了軍力的顯著增長。

德國在蘇聯的土地中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傷亡,德國軍隊在戰爭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蘇聯人的視死如歸,外加上俄羅斯嚴酷的寒冬,德軍的坦克和戰車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從而遭受了重大挫折,德國的傷亡總數約為500萬人。

同樣,蘇聯在衛國戰爭中也遭受了巨大的傷亡,在戰爭初期,蘇聯軍隊在德國的侵略下蒙受了嚴重損失,特別是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史達林格勒等地發生的激烈戰鬥中。

然而,蘇聯透過大規模的動員和堅定的抵抗,逐漸扭轉了戰局,蘇聯在這場戰爭中的傷亡總數估計在2000萬至3000萬之間,其中包括軍人和平民。

戰爭快消耗人口,女人也開始走上戰場,這個時候,史達林的權威性開始展現,他大手一揮讓上千萬的勞動改造犯人應征入伍,如此冒險的操作,如果沒有對於黨內和軍隊的絕對控制力度,是絕對辦不到的。

當然也不可能讓上千萬的犯人全部走上戰場,蘇聯政府依據史達林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強制勞動營囚犯參與軍事工作的措施。

當時蘇聯面臨著嚴重的軍事需求,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德國軍隊不斷取得勝利,嚴重挫傷士氣,為了彌補人力和資源的不足,蘇聯政府決定動員勞動營中的囚犯,讓他們參與一些軍事工作。

囚犯們在前線進行建設工作,例如修建防禦工事、修復損壞的道路和橋梁,以及進行其他與軍事基礎設施有關的工程,這些勞動力死亡率也很高,他們冒著槍林彈雨挖戰壕幹苦力,中於戰爭中的後勤和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最為謹慎的操作就是兵源,隨著戰爭的進展,蘇聯政府開始將一些古拉格囚犯直接編入戰地部隊,參與實際的戰鬥,這些囚犯通常被組織成專門的部隊,被稱為"藍色軍隊",在前線執行危險而艱苦的任務,往往處於最前沿的戰鬥地區。

為了能夠將功折罪,這支隊伍犧牲率非常高,往往是全軍覆沒換區一個小小勝利,足以見曾經的古拉格生活讓他們煥發了新生。

蘇聯工業,科技立國

參加了衛國戰爭的囚犯千千萬萬,雖然確切的數位難以確定,但估計有數百萬的古拉格囚犯被動員參與了各種形式的軍事工作,這些人來自各種社會背景,包括政治犯、犯罪分子、戰俘等。

而其中一些政治犯人,更是具有專家水平的科學家,早在1929年1月,第一監獄設計局成立,該局由國家政治保衛總局領導。

1931年,特殊設計局在新西伯利亞等地建立,其中42名專家參與工作。

1929-1934年,特殊技術局為蘇聯的軍用和民用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其中許多工作人員得到了蘇聯黨和政府的嘉獎。

1932年後,特殊技術局解散,隨著一系列鎮壓活動的展開,許多專家被打壓為「有害分子」,很快戰爭又改變了局面,1939年1月10日,內務人民委員部釋出命令:要利用有專業知識的囚犯重建特殊技術局,並將第82號工廠作為技術局的實驗基地。

在特殊技術局的新頒布的規章中,成立了多個業務組,包括飛機制造和螺旋槳發動機小組、航空發動機和柴油小組、海軍船艦建設小組等。

特殊技術局為了保障科技研發,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待遇和照顧,激發了大批優秀的科學工作者的熱情,飛機工程師圖波列夫、火箭發動機首席設計師瓦連京·格魯什科以及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之父謝爾蓋·科羅廖夫等,都在重新復出之後為國效力。

特別技術局設計和裝配的軍工技術為蘇軍現代化加速,由特殊技術局研發的飛機在衛國戰爭時期占據了蘇聯轟炸機總數的三分之二。

這些曾經的古拉格囚犯,憑借優秀的科學工作,從而在軍事技術和航空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參考文獻:

蘇聯計劃經濟被遮蔽的一頁——「古拉格」強制勞動體系的確立與發展(1929-1953),劉將禹,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