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兩撥人馬訪華,美德形成溫差,朔爾茨帶著禮物來,美威脅對華征稅

2024-04-17軍事

4月14日,美國和歐洲的兩撥重量級人馬同時來到中國,但是懷揣的目的卻完全不一樣。 美國派出的是副國務卿康達,和白宮國安會主管兩岸事務的高級官員貝莎蘭。按照美媒說法,美日菲峰會引中方不滿,這兩人訪華主要目的是和中國「管控風險」。

直白點說,上周拜登召開的美日菲首腦峰會上,公然違背中美「峇里島共識」和「舊金山願景」,破壞兩國互信,現在又做賊心虛想要試探中國的態度。

類似的戲碼,美國已經反復上演過無數次了。先對中國極限施壓,然後立刻吹風要和中國接觸,號稱要「管理競爭」。如果中國接受了,就宣傳自己取得了外交勝利;如果中國橫眉冷對,就反咬中國一口,指責中國在升級局勢。

耶倫

就在康達和貝莎蘭抵達北京的同一天,剛剛結束訪華之旅的耶倫,還在接受采訪時「虛空造牌」,大談中國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炒作要對更多中國產品加征關稅。 由此可見,美國這一輪出訪打著溝通合作的旗號,實際上根本沒有溝通合作的誠意。

這種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自己瘋狂拱火挑釁在先,卻妄想讓中國單方面負責管控風險在後的國際交往策略,本質上仍舊是白宮這群政客加碼打壓遏制中國的一環。 相比之下,德國總理朔爾茨這一輪訪華,表現出的誠意就多得多了。 這一點,可以從兩個地方看出。

第一,德國這次是帶著「禮物」來敲中國門的。此次朔爾茨訪華累計3天,這也是他作為總理出訪時間最長的一次。朔爾茨抵達中國的前一天,德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公告,為了規避「貿易戰」帶來的風險,他們將堅決反對歐盟繼續推進針對中國電車加征關稅的計劃。

朔爾茨

同時,朔爾茨也明確做出表態,認為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產業發展應該基於「產品的吸重力」,而不是貿易保護主義。此外,這次朔爾茨的隨行人員中包含了陣容豪華的「企業存取團」,網羅了奔馳、大眾、拜耳等德國幾乎所有大企業的公司高管。

根據德媒爆料,這一輪訪華前,德企對存取團名額的爭奪異常激烈,已經逼近中德關系黃金時期的水平。應該說, 德國這一輪表態才是真正在求同存異、管控風險,給正在新能源賽道展開激烈賽局的中歐關系上了個「護欄」,也給美國打了個樣。

第二,朔爾茨這次存取中國之前,精心剔除了一批在歐洲、德國內部高調炒作價值觀外交,扮演反華急先鋒角色的高級官員。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以及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魯斯武姆,都不在存取團當中。

馮德萊恩不用多說,最近已經從歐盟內左右逢源的「當紅炸子雞」,變成了萬人嫌。 不但被多名歐盟委員集體以濫用提名權為由,上訴到了歐洲委員會和歐盟,而且還陷入「輝瑞門」風波,被認為可能涉嫌受賄和銷毀證據,正在接受歐洲檢察官辦公室調查。

而相比於馮德萊恩,貝爾伯克和魯斯武姆可沒有官司纏身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人依舊被排除在訪華名單之外,大機率就是朔爾茨想要給這次訪華營造積極氛圍。

貝爾伯克去年主導制定了德國聯邦政府的一套對華戰略,把價值觀外交放在首位,還叫囂中國是德國的「制度性對手」。魯斯武姆更是重量級,明明是德國工業團體的代表,但是在討論對華議程的時候,不止一次配合美國炒作莫須有的所謂「人權議題」。

中德關系

這兩人若是進了存取團,很可能會惹出大亂子,所以朔爾茨幹脆把他們的訪華資格「一剪沒」,把本次訪華的意識形態色彩降到了最低。 從這個角度看,作為「紅綠燈」聯合政府的領導人,這一次朔爾茨拿出了不小的誠意,是來和中國認真談合作的。

德國的這種態度,也和叫嚷著要針對中國,捍衛「共同價值」的美國形成了鮮明溫差。這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國炒作的價值觀外交不能當飯吃。當年很多國家願意配合美國喊那套民主自由的口號,本質上是能夠從中獲利。

如今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全盤面臨危機,連輿論霸權都快把握不住了,還想靠著念經來絕地翻盤,只會變成個笑話。 朔爾茨這次來中國,既是尋求合作,也是對美國的示威。 美國承諾給烏克蘭的600億軍事援助遲遲無法兌現,被共和黨卡在國會,歐洲對美國已經越來越失望。

美德

而且,烏克蘭等不起了。俄烏主戰場的氣候條件比較特殊,每年冬春交替的時候,烏東的大片濕地會陷入漫長的沼澤期,無法滿足大規模裝甲集群調動的條件,必須要等天氣回暖、土地幹燥之後,才能支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如今,隨著俄羅斯在戰場上逐漸掌握主動權,俄軍對烏克蘭大規模反攻,很可能會在5、6月正式啟動。 最近,俄羅斯已經開始大規模襲擊烏克蘭境內的能源設施,很有可能就是在為接下來的反攻做準備。 而前線的烏軍,已經出現了不聽司令部調派,甚至成建制潰逃的情況。

4月13日,澤連斯基在總統辦公室釋出的一段視訊中承認,因為「某支烏軍部隊擅自撤退」,導致大量前線人員「被殺或被俘」。烏軍總司令謝爾斯基簽發了一份檔,稱為了遏止前線士兵「抗命」、「對抗上級」、「棄陣而逃」的趨勢,烏軍需要建立起一套旨在「加強紀律」的懲戒系統。

澤連斯基

種種跡象表明,如果到了4月底,美國承諾的軍援依然沒辦法落地,那麽這一輪俄烏沖突很可能會迎來決定性的轉折點。烏克蘭及其背後的歐洲,不但有可能面臨巨大的軍事失敗,還可能遭到輿論場的徹底反噬。

朔爾茨這一輪訪華,釋放的訊號是非常明確的。如果美國連最基本的補貼烏克蘭都做不到,那麽就別想扯著價值觀的虎皮,繼續讓歐盟犧牲自身利益來構建對華包圍圈。 對於德國的示好,中國自然順水推舟。

美歐會不會撕破臉,大機率就看接下來這半個月內,美國國會圍繞600億援烏法案的投票,能不能投出個結果了。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