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文藝的勞作之美

2024-04-03國風

文學寫作是苦差:十年寒窗稱得一苦;挖空心思著錦繡文章是二苦;為寫作守常人所不能守是三苦。

文學寫作這樣,各門類藝術的創作無不如此。

幼年看戲,只看花花綠綠,人物閃耀,聽得「夏練三暑,冬練三九」,不勝唏噓。細究戲中的角兒一招一式,那戲劇裏「打棍出箱」是驚艷的,那蹺功、翎子功、擔子功、扇子功無不奇絕。戲中有乾坤。初識音樂,是聽歌。聽歌是散漫的,按鈕輕點,一首接著一首,一曲接一曲。偶見沈靜寂寥的山岡上的吹笛人,笛聲時續時斷。那笛聲揮蕩在田野,揮蕩在天地之間。盲人說書的桌面擺著喇叭嗩吶大鑔小鑔,那鋥亮的銅鑼、喜人的小鼓;二胡抱懷,梆子握在手心。也曾站在戲班的樂池邊,看一班人吹拉彈唱,成一體統。真正感受到樂器有生命,是在劇院。幾十上百人,人手或笛或鑔二胡喇叭琵琶,指揮家的手輕輕一點,帶起一片樂聲,如吟如唱,激越如雷,舒緩如水。

書法繪畫,手中一支筆。那筆各樣,幾樣或幾十樣。書法繪畫之人,屋中一大桌案,案上鋪一毛氈。那絨白的毛氈雖非無窮之大,卻存無窮之力。筆行毛氈之上,如犁行田野。書家的字,豎橫勾筆如將軍點兵。看畫家丹青,三筆兩筆描出山水房屋香亭花朵。書與畫均從那一筆開始,卻是筆到之處,那房屋是雅致的,花朵因風而開,遠遠的霧中山巒,流水潺潺。這書與畫的三筆兩點的背後原是有著二十年、三十年磨練,是功力一點點積存的果實。

攝影藝術不只是煉就一雙審美的眼睛,貴在作品多得上天成就。攝影人先不提學問經驗和技巧,只說那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守候先成為一種磨礪。那濃霧迷散或者彩虹當空,皆是天地造物,像是專為攝影人準備的禮物,常常給攝影人以驚喜,成為攝影人最大的慰藉了。

那曲藝、舞蹈、雜技諸門藝術無不如上所述。耐得住烈火的煎熬才得煉就悟空的火眼金睛,唯歷數九寒天,蠟梅方獨得清空艷麗。熱愛文藝的人正因為崇尚這磨礪之苦,才甘心以青春熱血和苦行在各門類的藝術道路上前進。

文學藝術是手工勞作。寫作是勞作,唱戲是勞作,書法繪畫是勞作,攝影是勞作,曲藝雜技是勞作。它們不只是勞作,而且是懷有古意的手工勞作。文藝的手工勞作是慢的。它的慢表現在手法成熟之慢,表現在成熟之後運作之慢。這種慢,遠離物質生活,孤獨地存在,沈默地表達。只有這樣,文藝人的個性得以施展,才情得以抒發,靈感得以騰飛。

文藝的手工勞作是美的。它的美表現在從生到熟的艱辛之美,表現在成熟後挖掘和創造的呈現之美。文藝創作者是在打磨文藝作品,也是在打造新時代的精華。創作的作品如新生的嬰兒,各具天然姿態,感動著社會、人類,甚至整個世界。文藝作品是沈默中迸射出的火花。火花四射的美好和光亮昭示文學和藝術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文藝不僅給社會和整個世界增添聲色和光彩,重要的是給世界增添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我們讀書看戲聽音樂品書畫,文藝在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同時,會給我們情感的滿足,審美的智慧,道德的提升,靈魂的拯救。

文藝的手工勞作藏有傳承之美。「恢萬裏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這是【文賦】裏的話。不僅僅文學是這樣,戲劇、音樂、書法、繪畫等藝術無不如是。這便是樹有根底,水有源頭。這種對源頭的探索,表現在文藝的創作過程中,表現在文藝的研究文字裏。文學藝術創作不能憑空而來,「萬卷書」是必讀的。戲劇音樂書法繪畫一樣從學習中來。這些藝術從手把手學習中來,從藝術研究的成果中來。比如,一篇研究戲劇的文章,由金墓出土對河東雜劇探源;又比如,一篇研究音樂的文字裏,有對於盲藝人手持古樂器的有趣記載。文學和藝術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汗水的凝聚,更是思想的析出與結晶。文藝是火種,歷朝歷代從業於文學藝術的作者默默地勞作,將幾千年的文藝理想延續下來。文藝的傳承帶有古人的人文氣息、道德崇尚,將幾千年文明保留至今。這是文藝的力量。文藝的傳承,有著歷史沈澱過的真實和純凈。

一位作家說,樹的品質,代表一個民族的心態。我們的文藝是一棵大樹,它不是容易成長的楊樹,它是椴樹楠樹,是可造的寶貴之材。我們文藝人一代又一代滿懷信心,為著文藝的發展傳承,努力奮鬥。神話傳說中西西弗拼盡全力將巨石一次次推往山頂。我們熱愛文藝、從事文藝的手工勞動者,頭頂巨石,周而復始,姿態紛呈。被推舉的那石頭終將會又一次跌落,但每往上舉一次,帶著時代的墨點,有其獨特的經驗和意義。

天賦總是有極限的,熱愛文藝的人用有限的才華服務於無窮美的文藝。願每一個真心愛著文藝的同行者,永懷敬畏之心在文藝大創造、文藝新浪潮中,站在該有的高度,勇敢地、辛勤地開辟新的路徑,開拓新的疆域,以回應人們多樣的呼喚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