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普陀六橫杜莊村35畝「黨員先鋒責任田」的紅薯迎來豐收季。連日來,該村20余名黨員群眾忙著搶收紅薯,大家分工協作,一個個紅薯伴著泥土而出,滿地的紅薯排列成行、形態飽滿,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今年紅薯總產量超2萬公斤,預計可為村集體創收近6萬元。」杜莊村黨總支書記鄭雷飛介紹,今年杜莊村首次引進「心香」「浙薯13」等省農科院主導品種紅薯試種,雖然受今年少見的高溫晴熱少雨天氣影響,但整體產量還是比預期高許多,畝產量近600公斤。「不用操心銷售的問題!按紅薯個頭的大小,每個紅薯重量在0.15公斤以下的在微信朋友圈、六橫微友圈等網路平台一釋出,前來訂購的人絡繹不絕;每個紅薯重量在0.15—0.3公斤之間的,由省農科院直接回收;每個紅薯重量在0.3公斤以上的,則被當地的澱粉、粉條加工廠及一些散戶預定了。」
據了解,這片紅薯地「前身」是一塊閑置耕地。今年6月,杜莊村試行「黨員先鋒責任田」機制,對村裏閑置耕地進行整合復耕,發動村兩委幹部、黨員認領耕種「責任田」。透過分塊定位、分片包幹、爭產評優的方式,切實把閑置耕地變為「黨員先鋒責任田」。「從第一輪種植情況來看,首次嘗試種植的三個品種之一‘心香’紅薯的產量、品質及市場反響較好,接下來我們會考慮在全村範圍內推廣種植,進一步提高村裏閑置耕地翻耕率。」鄭雷飛說。

鄭雷飛口中的「黨員先鋒責任田」,正是該村以黨建引領盤活農村閑置撂荒地、賦能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在推進「黨員先鋒責任田」過程中,杜莊村黨員幹部化身「農夫」,定期到田間地頭「打卡」,及時了解紅薯長勢及病蟲害防治情況,跟蹤對接耕地翻土、播種、施肥、收割等全過程各環節,確保「黨員先鋒責任田」真正變成「豐收田」「高產田」。
下一步,杜莊村將持續深化「黨員先鋒責任田」機制,大力發揮「責任田」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探索新的富民增收路,助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