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職場

疫情交通不便,領導卻讓我出差:不把員工當回事,員工自然不上心

2020-02-10職場

疫情發生,你們領導對員工做了哪些關心?

是關心你有沒有感染,有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有沒有口罩,還是擔心因為封路等原因,沒辦法及時上班?

疫情是一次災難,可在這次災難面前,卻可以更加看清領導的本性。

我有個親戚,因為工作原因,需要被調動到總部上海去工作。可他現在在湖北。

領導打電話問他,什麽時候可以去上海。

他說,現在封路了,哪都動不了,湖北上班都比上海要晚。

領導完全不聽他解釋,說:現在不是開證明,證明要復工,不就可以出來嗎?你趕緊給我準備準備。

聽到這話,我親戚只覺得領導太沒人情味了。

疫情交通不便,領導卻讓我去上班:管理走心,員工才願付出真心

現在別說出不去,就算能出去,別人對湖北人都是避之不及。隨便到哪去,都先要隔離14天再說。

類似領導不關心員工的場景,應該經常發生。試問,此時的員工,對領導的管理、對公司的感情,會走心嗎?不會。

怎樣管理才能走心呢?從這裏至少可以看出:

想要員工走心,管理者先得走心。

對員工太好了,員工散漫。對員工嚴厲了,員工又甩手不幹。不論哪種極端,都是不可取的。

疫情交通不便,領導卻讓我去上班:管理走心,員工才願付出真心

如果管理只是用「好不好」、「嚴厲不嚴厲」來定義,管理未免也太簡單了。

對員工好,是應當的。因為員工在付出,為公司創造效益,為領導帶來價值。

對員工嚴厲,也是應當的。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加之員工會犯錯,犯錯了就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

所以,管理,需要「好」,也需要「嚴厲」,只是在不同的時候,需要用不同的手段。

這是管理的一個方面。

疫情交通不便,領導卻讓我去上班:管理走心,員工才願付出真心

除了管理手段之外,還要上面說到的走心。

人是感情的動物。人就是這麽的奇怪,只要讓對方心裏有了你,不好也好。不然,好也不好。

就像我親戚的例子,如果領導在平時多給員工一些關心,同時也允許等過了這段時間,再去總部,我親戚都會非常感激的。

疫情交通不便,領導卻讓我去上班:管理走心,員工才願付出真心

對員工來說,自己一個人就是全部。可對公司來說,不過是其中一份子而已。難道公司缺了他就沒辦法開展工作了嗎?為什麽非要如此著急呢。

就算真的缺了他,工作不好做了。也不應該是這樣一種態度。

以你心度我心。領導關心員工,員工自然也會理解領導的為難之處。也就會主動的去承擔一些責任,然後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疫情交通不便,領導卻讓我去上班:管理走心,員工才願付出真心

在規矩和走心的基礎之上,要形成整體的文化氛圍。

文化會感染到每一個人。公司的管理需要借助集體的力量。一個人的行為特別容易被一群人帶著走。

當大多數人都在默默遵守某種規則的時候,少部份人也會隨之而改變。

疫情交通不便,領導卻讓我去上班:管理走心,員工才願付出真心

當然,上面說到的也不是全部。比如,領導的帶頭作用、優秀員工的典範、多勞多得的透明機制等等,都會對管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企業只有把這些都運作起來,形成協同,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員工的態度,讓員工走心。

如果只是一味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表面看很好,可時間長了,一樣不會起到效果。

時間付出了、精力付出了,最終卻化為泡影,難道這就是領導想要看到的嗎?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