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南州福泉市羅坳村「校政企村農」合作示範基地,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科研團隊正在采集土壤樣本。「我們做的是微生物土壤喚醒辣椒示範計畫,透過定期噴施生物制劑進行測試,幫助當地辣椒產業提質增效、降低成本。」團隊負責人毛海立教授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校在教育資源、科技人才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是助推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發揮高校優勢,最佳化鄉村產業結構。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充分用好教育資源優勢、技術人才優勢,廣泛參與調研當地鄉村發展實際情況,以「校農結合」「校企結合」「校政結合」「黔貨出山」助推鄉村發展為契機,成立工作領導小組,以8個團隊為主體,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帶動性強的鄉村振興示範計畫。透過產品研發、科技創新、技術指導等方式,推動地方產業建設升級,幫扶產業提質增效,努力探索一條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路徑。

依托鄉村振興,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鄉村基層是年輕人磨礪過硬本領、成就人生夢想的重要舞台。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把鄉村振興作為立德樹人、實作理想的重要舞台,將鄉村基層一線打造成創新實踐的「現場課堂」,鼓勵、引導、組織高校人才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實踐和調查研究,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增強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深度挖掘探索經驗,總結服務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構建「小課堂」,塑造「大格局」。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地方高校大有可為。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發揮地方民族院校服務民族地區發展的功能,培養一批熱愛基層、紮根基層的大學生,激發和調動青年學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引導青年學子投身基層建設和鄉村發展,將高校力量轉化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鏡民
編輯 徐微微
二審 楊韜
三審 閔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