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讀書終究是有好處的,但我們還是需要針對這個問題做一些必要性的思考
讀書真的能夠得到改變嗎?這問題實在是太常見了。不過任何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答案。
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將問題延展開來,深入討論一下。
● 讀什麽樣的書能夠使人改變?
● 讀什麽樣的書能夠使什麽人發生改變?
● 用什麽樣的方法讀書才能快速改變?
● 什麽樣的書才能夠使用那些相對標準化的閱讀方法?
● 人們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會希望透過讀書來獲得改變?
● 人們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會希望透過讀書來發生哪些改變(多大的改變)?

此類延展性的問題,在不同的人看來,就能夠延伸出不同的提問方式。因為人與人從根本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思考習慣、思維模式、行動力等都會成為人們能否改變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如果有人只是問一句「讀書有沒有用」或是「讀書是否真的能夠讓人改變」,你大可不必花太多時間去向對方解釋你的答案。畢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的主觀考慮和對方不同,你給出的答案,也很有可能對對方來講沒什麽價值。
02 書籍是眾多獲取資訊源的渠道之一
如果你是一個很容易受到影響的人,那麽買幾本工具書讀一讀,你所能獲得的好處一定大於壞處。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次能夠對惡習產生時間沖突的事物或行為都有助於你達成自我提升及改變的目標。
縱向考慮:簡單來說,每個周末的空閑時間你都在休息,而這個周末你利用這段時間看了一本提升專業技能的書。那麽即便你自認為你什麽都沒記住,你的行為軌跡也將誠實地告訴你:你的生活正在發生改變。

橫向考慮:實際上,你和你的同事正處於某種你看不見的競爭環境當中,你們需要想辦法挖掘一下未曾挖掘過的潛能,或不斷精進,為自己擅長的專業尋找可發揮的空間,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價值。不過這種潛在的競爭關系,在沒有做任何對比之時是很難被察覺到的。在工作中,誰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誰都占據著核心競爭力。因此,你和你的同事們如何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就成了不可忽視的關鍵點。
03 讀書能夠有效阻斷一些雜亂的資訊源
如今能夠影響我們的資訊實在太多了,多到你根本來不及感受這個世界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只要你願意持續盯著手機,你會發現你能夠持續看上一整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報道。
這些資訊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客觀來說,它們一直都存在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只不過,獲取資訊源的途徑還不夠豐富的那些年,你能夠看到的新聞非常有限,並且它們是受媒介控制的。比如大眾能接收怎樣的資訊,不能接收怎樣的資訊,都有非常專業的機構、媒介及相關負責人在嚴格把關。那不是人們自己說了算的。

近些年,人人都能做自媒體,人人都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我們發現雜亂無序的資訊已經嚴重侵蝕人們的心靈。人們在這種需要主動遮蔽一些言論及資訊的狀況下,大家似乎都意識不到他們需要做什麽,於是就只能被卷進龐大的資訊洪流中,不斷地接收著來自各式各樣的認知層級的媒體釋出的各種資訊。
書籍的用途在這裏,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讀一本書所消耗的時間,足足夠你看上50篇來自不同渠道釋出的網文。
按照剛剛提到的縱向考量,你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什麽事情上,你就會得到與之相關的一些收獲。
04 你看到了什麽資訊,將決定你獲得怎樣的影響
你想要專註、帶有嚴謹邏輯性的文字,及文字的創作者去影響你,還是讓那些雜亂無章的資訊以及他們的釋出者去影響你呢?
文字的排布有其連續性,因此再沒有邏輯的文字,在專註的狀態下,也會給人帶來片刻的內心的安寧。因為在文字中你能夠窺見作者的思想或是思考過程,這本身就會引發人們產生一些與之相關的聯想。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會冒出成千上萬的想法,那麽我希望那些想法是更加正向以及能夠產生關聯的想法。
在我們專註閱讀時,這種狀況就很容易發生。你會一邊閱讀文字,一邊產生一些與書中的內容相關的想法,這些想法有時會與作者不謀而合,有時會與之背道而馳。
但不論怎樣,當你被有著完整邏輯的資訊影響時,你產生的想法是跑不出這本書的。這些想法在成就著你的思考力。
而當你把這段時間花在更雜亂無序的資訊上時,你產生的種種想法更有可能成為雜念充斥著你的思想,也將阻礙你獲取思考力。

你可以選擇被哪些事物影響,也可以選擇被什麽人的思想影響。在你還有選擇余地的狀況下,為什麽不去主動選擇對你自身有長久利益的那些選項呢?
05 書中內容的邏輯性與垂直性促使思考力的觸發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上,當你在不同的書中看了大量「人們發生著改變」的案例時,你的改變也會悄悄地發生;
如果你整天接收的都是些只為獲取點選量、而沒什麽能夠激發你思考的資訊時,你看得越多,你的腦子和記憶也就越雜亂。

獨立清醒的意識源於能夠給人以垂直、深入式啟發的事物,也就是說你能夠越思考越深入的事物,才能激發你潛在的思考力。
在閱讀中產生思考力的可能性極大,而終日沈溺於大量繁雜的網路資訊中能否產生思考力還是個未知。
如此看來,閱讀是一件即刻就能觸發人們意識的事情,但是從意識到某件事(願意去深入思考)再到發生改變,那是需要堅定的信念及持續的行動力的。所以改變的難度不在於讀不讀書,而在於你是否願意在持續閱讀與實踐中見證自己的改變。
對於那些原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的人,嘗試任何方法(包括閱讀)都無法打破他們內心的自我否定。

故不要期望只要讀了書,你的人生就會發生多大的變化,我想這大概就是那些想要獲取一些有用的資訊、卻不願把精力花在讀書這件事上的人才會有的想法吧。
想要實作自我改變,你需要自己對自己做出些承諾,而不是指望書裏的內容或者作者對你做出承諾。#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