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等級森嚴其實也為薪資待遇的區分做了依據,所謂「幾級薪資」就是等級的體現。不服不行,等級也是資歷,或是時間熬出來的,或是工作幹出來的,都是透過一個過程積累而來的,職場老人在新人面前就是多吃了幾斤鹽。在薪資、獎金、福利面前,一個單位的各式人等都有著各自的級別,一點不亂,也一點不含糊,無論薪資是否有保密制度,在會計那一肚子明白揣著,知道每個人對應著相應的薪資等級。可能在同樣的崗位會有不同的薪資待遇,在員工看來,心裏很不爽,因為同樣幹活拿的卻少。
在一個部門就是一座「金字塔」,頭頭是老大,好處全坐在他屁股下,事實上往往制度的制定也是由他拿出來,說人沒有一點私心是沒人相信的。挖窟找眼地找好處,何況令由己立?當然一切利好向著自己。基本薪資或由上級制定標準,但是自主權還是有下放的,比如誰誰的獎金多少總是由頭而簽字後發給財務部門的。於是,關於餐部釋出了這樣的標準:科長1000,副科長800,科員500,一般工作人員200,其他臨時工性質的群眾想想就好。

然而偏偏是臨時工性質的群眾吃的多,這類人很可能是體能消耗最大的,也是屬於出力的群體。臨時哲學家老郭同誌認為是,在傾斜的太平前不要妄想找公平。
餐後水果的樣子
飯後一支煙,快活如神仙。這是鄉下老煙鬼編出來的話,當不得真。飯後水果才是非常不錯的感覺,至於水果在飯前還是飯後多長時間裏吃由科學家去扯。現在很多單位食堂為了增加員工對夥食體驗往往會送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橘子,季節不過分的話可能還會來片個子不大的西瓜。對於這樣的做法是食堂承包者為了留給單位一個好印象,還是和外賣爭生意不得而知,只知道員工對於贈送的水果或有感覺,可能因為水果塞在嘴裏沒空對今天菜品的甜鹹發表意見。

消滅一個水果看似簡單,其實也不一定。同樣的水果在領導和員工之間是不同的,員工揣在口袋裏或是帶給孩子,或是沒時間吃;領導可能是坐著桌子前一邊打著飽嗝一邊剝皮,又或者根本不會瞧上一眼水果。這就是差別,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單位,在員工和領導之間小事就能看出不同。比如在餐後的時間,有時候對員工來說可能還是很緊張的,蹲在墻角抽根煙或是工位上打個盹,但是領導可能會有獨立的休息室。
一定會有這樣的場景:員工靠著墻,雙腿曲起,然後腦袋擱在上面,然而哪怕有一點幹部身份的就可以趴在辦公桌上,即便有哈喇子也不會有人說。

水杯自備是職場上沒等級的人
水杯的種類很多,但是領導不操心水杯的選擇,不管是瓷的還是金屬的一概由下面人弄好,包括茶水溫度,哪怕時間倒回幾十年搪瓷缸的天下,也不管上面印的「為人民服務」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永遠不會被茶水燙著,因為一切有秘書伺候。對比那些喝水自己倒,水杯還自備的人來說,他們是職場沒等級的人,沒品、沒帽子,一切靠自己,有希望沒希望的都在熬著,有時激動難抑,有時頹廢無限。
水杯自備的人都憧憬著有一天身後有人拎著水杯、夾著公事包跟著,但顯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的人終己一生也跨不過這步。氣餒是會有的,但是想想大多人還不是和自己一樣跟在別人的身後屁顛顛的?想到這應該也能夠平衡吧!

職場是在等級的攀登和跋涉中
愛情不分年齡,革命不分先後,但在職場的工齡卻是一天一天積累起來的,沒有誰從天而降落在一張軟椅上。家世再好,只要是小白就得從基層和基礎做起,哪怕只是做樣子混個資歷也要花點時間去做。所謂將軍都是從士兵開始的,學不會打仗做不了指揮官。每一個等級獲得之前都少不了一番付出,不管走的順暢還是踉蹌不斷,在攀登和跋涉中自己知道個中滋味,或是百般嘗盡。
有了等級才有相應的待遇,比如一月補助抵得別人一年獎金。就說吃飯吧,可能在食堂單獨辟出的雅間裏用餐,裏面還有賞心悅目的裝飾,一副畫中畫的格局。有人來求「高擡貴手」,有人恭請「大駕光臨」,說的話就是指示,一切盡在手中帷幄。那時即使白發上頭也染黑,要給人春風得意的感覺和派頭。

餐補、油補、話補、獎金,盤點這些職場有福利,你已博到幾樣?級別有了獎金、福利自然是應有盡有,比如用車有油補,打電話也有補,吃的自然也是補的,而且還是大補,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有級別的人可以心情愉快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