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經過艱苦奮鬥正在一步步實作經濟騰飛、國家強盛的偉大夢想,但相應也伴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相比美國、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成熟完備的養老保障體系,中國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仍面臨著眾多問題,其中發展不平衡尤為明顯。
絕大多數人依賴政府提供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巨大的老年人口數量,既讓政府難以承擔社會養老財政支付壓力,也無法維持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水平。因此,發展壯大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無疑是幫助解決上述兩種困難的有效辦法。

一、養老體系頂層設計尚不成熟?
養老體系頂層設計不成熟主要體現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不完善。回顧中國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過程,可總結為三個時期:
1986-2000:初步探索時期。中國養老保險產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一直存在於保險市場,而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卻並未從保險業復蘇時就存在。在此階段,中國政府透過頒布有關涉及改革並強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免征指定計畫營業稅等內容的政策檔,確定、強調商業養老保險對於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補充作用,初步明確建設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
2001-2007:加速發展時期。中國自2001年以來,逐漸意識到保險對於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等的重要性。在宏觀層面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勵企業開設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批準成立養老保險公司,旨在不斷開拓保險業市場,促進商業養老保險改革發展、迸發活力。

在國家堅實後盾的支撐下,中國商業養老保險加速發展。不僅以15%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當期GDP增長速度,更不斷豐富增加商業保險產品種類,彌補純養老、固定利率保險產品的不足。並對外資全面開放,允許外資保險企業進駐市場。
2008-至今:制度明確時期。2008年,國家先後頒布了有關管理保險公司養老保險業務、針對金融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出的意見等重大政策,進一步完善了推動中國保險事業發展的相應政策制度體系,加速商業養老保險的建設,指出應對投保人給予稅收優惠的發展思路。但並未確立關於針對商業養老保險投保人給予何種稅收優惠的具體政策。

直至2018年4月,中國才正式釋出針對商業養老保險投保人給予稅收優惠的政策。但由於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開設數量有限、試行時間較短,優惠政策也僅局限於試點,並未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一定程度上,短期內無法被居民廣泛接納,大大降低了居民的購買積極性,不能助力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快速發展。
而後2021年5月,中國又確定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繼續探索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但由於試行階段還未結束,相關產品、機制等尚不成熟,能否實作開展試點的初衷,還有待進一步考察。

二、促進中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建議
1、擴大創新養老產品種類
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同城鄉居保、企(事)業補充性養老保險共同組成中國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共同應對中國老齡化問題,為廣大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及提升養老保障水平。但是,與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企(事)業補充性養老金相比,中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在開發中表現出相對滯後和不充分的劣勢。
群眾參與率低、相關金融機構的宣傳不到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產品種類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不能激發群眾購買興趣及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性需求。為了能夠激發市場的產品生命力,使各個保險機構間迸發良性競爭的活力,驅動個人商業養老保險高品質發展,保險機構作為供給方應致力於擴大創新養老產品的種類。

第一,設計差異化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個人化需求。基於中國人口數量龐大的特點,中國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保險機構可針對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消費者設計不同質的產品,不僅能凸顯商業養老保險的獨特性,更能為個人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提供較為全面的保障。
例如對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可設計推出投保額度較低,收益穩健的產品,並註重加強公司人員定期回訪、線下咨詢服務等以便增強該群體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對於高學歷人群,與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群體相比,對於保險金融方面的知識會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並且更傾向於數位化處理資訊的方式。因此可設計養老保障為基礎,附帶投資增值的組合產品,並結合視覺化平台了解所購產品的收益動態變化。

第二,註重養老服務供給,中國老年人口眾多,相關保險機構可透過推出附帶諸如健康教育、長期照護、保健治療等養老服務的新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或加強與養老機構的合作,定期向養老社群、養老院等提供誌願服務活、定量免費的不同性質的養老產品。第三,設計帳戶靈活轉變通道,疫情期間,許多中小微企業的員工面臨被裁員的境地,導致靈活就業者的數量激增。
除此之外,還需另外繳納個人商業養老保險,這讓已繳納企業年金的離職員工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面對此種風險沖擊,保險公司設計附帶企業年金與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帳戶間的靈活轉變通道,便可解決由於工作流動造成的投保人帳戶資金損失問題,根據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柔性改變帳戶性質。

2、構建多層次商業養老保險供給渠道
當前中國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的產品供給渠道較為單一,可供選擇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種類較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對商業養老保險的選擇傾向。具體表現在,多數保險機構仍采用原始的銷售供給形式,沒有結合互聯網、大數據調查等形式擴充套件產品的市場渠道。
同時,多數保險公司片面緊盯居民的保守風險意識觀,進而推出的產品多為傳統型的提供強制性儲蓄、滿足養老需求的產品或保證有低收益的養老投資產品,產品功能的單一性進一步導致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日漸式微。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保險公司應致力於構建多層次的商業養老保險供給渠道,以此增加居民的購買興趣,刺激商業養老保險的市場消費。具體表現在:
第一,可建設智慧養老平台及為老服務的資訊平台,實作商業養老保險供給在政府、保險公司、社群、居民間的資訊共享和共同監督。具體可透過構建微信小程式平台,各層次代表人實名認證,保險公司分享保險供給流程資訊並由其他三方共同監督,簡化居民傳統的購買流程並可透過平台調查居民對於不同商險的需求;社群、政府也可定期透過平台科普商險的重要作用,提升居民的認可度等。

第二,結合公益及傳統方式宣傳。可透過舉辦公益講堂、設立免費咨詢站點、產品模型展台等方式,向公眾普及有關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相關專業知識。擴充套件居民的金融知識,減輕居民對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陌生、抗拒感,加強其對保險機構及推銷人員的信任。
第三,還可透過網路推播、手機短視訊平台、線下大型活動贊助等方式,對不同的商險產品進行宣傳,促使公眾對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形成正確的認知,進而轉變絕大多數居民抵觸抗拒的態度。
3、提高各環節商業養老保險服務水平
中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參與率、覆蓋率都比較低,而作為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三支柱,如果不能有效高速的驅動其發展,勢必會加劇中國整個養老保障體系的不平衡。既無法緩解第一支柱造成的政府巨大的財政壓力,又不能輔助第二支柱擴大受眾群體,提高保障水平,不利於應對中國面臨的老齡化社會危機。

因此,十分有必要最佳化保險公司的服務,提高保險公司各個環節商業養老保險服務水平。其中,最佳化提高保險公司的服務水平主要體現在:第一,保險公司可透過線上上建立官方的「雲服務「平台,設立不同的服務視窗及視覺化數據,方便群眾了解公司內部不同產品的資訊和收益狀況;提供線上購買、繳費、投訴、監督等一鍵式服務;利用人工智慧回答常見問題等。
第二,加強對公司內部人員的管理培訓,緊跟社會的發展變化,根據不同工作性質,定期組織專業培訓,並邀請內部優秀員工講授經驗。定期考察,設定考察稽核標準,透過答題、知識競賽、模擬銷售等方式,強化員工的專業知識素養和線下溝通應變能力。

結語
此外,保險公司應重視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可采用電話、線下見面等形式定期回訪購買者,向購買者及時普及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相關的政策優惠、新的衍生產品及基本的收益儲蓄投資等方面的基礎金融知識。借此增加購買者的信任度及產品幸福感,提升居民透過購買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滿足養老保障需求的意識,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市場將會更加活躍。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套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