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職場

如何讓演講、溝通的能力成為輔助自己職場晉升的利器——即興演講

2020-09-03職場

我這人從小就有個死穴,台下說話沒啥事,一上台一開口就發抖。尤其是在眾人面前做演講...

如果是坐著匯報的話還好些,但是一站起來上去講就完蛋。

整個人僵在那裏瞬間大腦空空,手腳冰涼,緊張到說著說著嘴唇聲音都會發抖。

記得大一的時候有一次參加經濟學院舉辦的「英語秀大比拼」,我上台後特意摘掉了眼鏡,為的是看不到台下幾百人的眼神…果真,看不到人,就不那麽緊張了,還拿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而參加工作後,在每次需要開口的重要場合,我都盡量少喝水、提前去洗手間、趁人不備時做幾個長長的深呼吸…而且為了不露怯,我在匯報的前幾天,都會自己對著電腦提前演練好幾遍,有時候甚至是背出來的...

而這一死穴其實幾十年了都沒有解開...

所以,我一直特別羨慕那種張口就來,上來就能對著領導要人侃大山的「聊天高手」…

有人也許會問,既然上台講話這麽慫了,那你為什麽還要參加演講比賽?還要做各種匯報?悄悄低調的待著不挺好。

道理很簡單,有句老話叫:「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人不能因為懼怕,就躲一輩子。

況且,對著公眾講話,是我在職業生涯開發中必須經歷。我相信如果能夠自如掌控每一個溝通瞬間,獲得他人尊重和認可,我就能夠贏得更多機會,進入到更好的平台。既然逃不掉,那就必須要克服困難,找到方法,戰勝心魔。

【即興演講】就是這樣一本能夠給職場人士很大啟發的書,裏面有些小工具,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挑揀出來進行練習。

如何讓演講、溝通的能力成為輔助自己職場晉升的利器——即興演講

比如文中講到古羅馬著名的演說家西賽,他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的雄辯家,訓練的方法是實地練習。據說西賽羅口吃,靠的是口含小石子艱苦訓練去糾正。這讓我想起曾經大學時在某東方上英語課時遇到的一位老師,那位老師真的是口才超棒(某東方老師的特色),而當年他就給我們分享過因為自己嘴笨,為了練習英語口語嘴裏含著石子苦練一個月的經歷…

而我原以為那些能聊能侃的人,就一定能演講,其實不然。

演講和聊天不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只能說明有溝通能力(但這個能力其實很多人也沒有),但擁有溝通能力並不能完全代表也擁有演講能力。真正要上升到演講水平,你還需要有節奏、有計劃的讓聽眾跟著你走,完全被你的聲音、內容、肢體語言、甚至表情帶入情境之中,並且有計劃的讓聽眾接收到你的觀點並產生行動力。

每一個看似輕松的演講者,其背後都有著方法論和可以練習的支撐。

也就是說,任何經典的演講都來自精密的設計——我們也可以稱為「指令碼」。這個指令碼便是「即興」那個非常科學有效的溝通體系。如果你了解了這個體系,你就有能力在數秒內整理好你要講的內容。

而其中讓我最受益的是作者朱迪思·漢弗萊已經教了30多年的演講課,她用自己執教其中一個即興演講公式:

丟擲抓手>陳述要點>建立結構體>呼籲行動。

抓手就是吸引對方註意力的一句話,盡量與對方建立起聯系;

建立結構體是為上面的要點去組織論據。經常用的有3種:解釋原因、給出方法、時間陳述);

呼籲行動是鼓勵對方采取下一步行為。

我平時經常說育兒要找方法,針對我們成年人自己的短板又何嘗不是呢?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如果我們也能練就成會溝通、張口就能抓住他人的高手,那麽就在職場、生活中又多了一道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