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聲生不息】第七期:周筆暢驚艷碾壓,衛蘭淪為工具人,品質偏低

2025-01-11綜藝

周筆暢驚艷舞台

【聲生不息】第七期公映完畢,這一次的品質相比於上一期依舊是兩級化嚴重:獨唱作品品質較好,而合唱作品人越多品質越差。此次獨唱的歌手是周筆暢。 周筆暢呈現了極高品質的演出,堪稱這一季最難高度獨唱曲目,音區不高,但是速度極快、氣口密集,完整性最好,具有審美開拓能力 。而唱功很好的衛蘭,依舊被摁死在和音工具人上,和音對於聲樂歌手而言是沒有意義的。

以下是對於【聲生不息】第七期整場的聲樂觀感:

1:容祖兒,李宇春【老派約會之必要】。修音痕跡較重,李宇春的音色缺乏低頻太薄太尖銳,整體比較平,內容表現上服裝鏡頭語言大於聲樂聽感。整體上李宇春有點咬字過於松弛,導致元音過於開放,缺乏力度和情緒表達,整體的主歌獨唱部份的音色和咬字都偏向和聲聽感。整體喉位偏高,拉扯感嚴重,音域基本上一直原地打圈。

2: 古巨基、陳小春奪冠【張國榮-春夏秋冬】。說實話唱的並不是很好,不管是曲目的難度,還是整體的調式、旋律、和聲以及聲樂表達,都有一種港樂傳統抒情歌曲的套路化,朝著緬懷張國榮為主題的。 整體非常收斂,增加了大量的對白,還有張國榮的合唱聲音。這種回憶為主題的占比大於了聲樂表達,更像是一場基於張國榮的流量邏輯,而不是聲樂表達。與其說唱的好,還不如表演的不錯。專業性在表演上,而不是聲樂。

3:驚艷之作——周筆暢【特倫斯漫遊仙境】,完美編曲制作,完美演繹。這是由周筆暢和梁翹柏合作的全新編曲版【特倫斯漫遊仙境】這首歌的調式並沒有變動,還是C調。但是原本的林家謙整體的演唱是以非常割裂斷檔的真假聲作為主歌和副歌之間的差別。而對於周筆暢而言,調式沒變但是咬字品質上升了一個大檔次。整體的副歌具有了真聲的情緒性質感,而不是原唱的點觸。

投入性拉滿

這首歌的演唱難度,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 歌曲的速度較快,屬於舞曲律動範圍,這意味著氣口很短促、歌詞記憶費力、體力要求高。要想把這種歌曲速度較快的歌曲演唱好,那麽就需要一個硬性標準:歌曲嫻熟度必須足夠,歌手必須對於任何一秒任何一個細節都做到了然如下,這需要大量的練習,形成肌肉記憶。換句話說就是:當薛凱琪在做難度寶寶巴士級別的慢板抒情歌時,周筆暢的選曲堪稱降維打擊。
  • 歌曲的最高音集中在C5的弱混,且是連續的C5咬字要求。雖然C5這個音對於女歌手來說不高,但是C5的連續弱混咬字長音依舊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尤其是相比於【聲生不息】的其他歌手來說,已經是非常高的技術力展示。 而周筆暢做到了C5的弱混表達和真聲的芯體聽感具有音色統一性。這是原唱缺乏。原創有一種利用真假聲割裂的聽感提供主歌和副歌之間的差異性,但實際上從聲樂上講,這完全是因為唱功能力不夠,夾著嗓子用假聲硬頂高音區的結果。
  • 周筆暢的肢體語言、鏡頭語言設計極多,而且與唱功聲線、音色情緒渾然天成,自成體系。我們要知道,大部份的傳統港樂舞台,歌手的唱功本身就不足,都是以舞台舞美鏡頭語言來彌補內容。而鏡頭語言實際上在綜藝之中非常重要,此次周筆暢在保持連續的高強度演唱、氣口的同時,做到了完美的表情、走場、肢體動作的投入型。
  • 在大部份情況下人聲停止的時候,歌手幹站著,比如說圍欄、薛凱琪他們都是幹等,但是周筆暢做到了每一秒都在表達自己對於歌曲的情緒理解,而肢體語言是最好的唱功資訊彌補,那種聽到音樂、演唱音樂的人主動以身體起舞的方式,是最能夠打動觀眾的視覺方式。
  • 我們綜合這四點,雖然周筆暢並沒有提高調式,但實際上這首歌調式已經很高了,缺點在於原唱並沒有完成較好的副歌紮實咬字,在周筆暢做到這一點之後,她進行大量的鏡頭語言和自己對於歌詞的理解,情緒釋放。最終呈現了一個:完美嫻熟度、零失誤、每一秒都在釋放情緒感染力的舞台。這就是好的舞台,不需要歌曲的難度過高走向黃綺珊的炫技化,只需要演唱歌手自身投入舞台,做到自己對於歌曲的原本設計即可。

    綜合來說,周筆暢這一場獨唱,是【聲生不息大灣區】這一季最好的表現,聲樂和舞台做到了極高的統一性。周筆暢用盡一切手段在告訴觀眾:她真的在仙境之中漫遊。具有耳目一新的審美體驗。

    如果每一個歌手都按照周筆暢的這個標準來完成演出,那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節目,但大部份的歌手做不到。因為這意味著: 周筆暢對於這個舞台,在背後起碼有兩個月以上的準備。獨唱節目是自己找的編曲,她找到了梁翹柏,同時歌曲難度又不低,她對於歌曲的理解和嫻熟度已經非常高,私下一定是上百遍以上的練習才能達到這個收放自如的效果。

    4:衛蘭、薛凱琪、黃洛妍,寶寶巴士難度級別的慢板抒情傳統芭樂曲目【獻世】。不得不說一句話:雖然這首歌是周杰倫的作曲,但是旋律並不突出,反而有一種空白過多的和聲碎片化。這首的制作足以體現港樂對於流行音樂的固化流水線思維:他們直接將周杰倫的Demo作為編曲的本身,基於慢板、低音、抒情,傳統鋼琴,加上一點弦樂和鼓點,在配上苦情表達的歌詞,直接發售了。

    這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獻世】這首歌缺乏一個基於主要Solo樂器來表達前奏的抓耳和Hook記憶點。 人聲音軌的部份是很完整,但是顯然是Demo的狀態,無法支撐起一整首音樂。配器之上四部和聲的運用極為匱乏,整體的情緒缺乏一個特立獨行的音色來釋放情緒的Solo樂器,完成前奏的抓耳。 這種前奏拉胯的音樂,在港樂非常普遍,都是趕工制作的流水線到導致的。

    本質是因為:不知道配什麽樂器的時候,就統一走弦樂和聲,而在弦樂的具體細節上和音色采樣上,都是沒有細節可言的。而且歌詞的表達和配器的匹配是存在錯誤的。恢弘的弦樂配上空泛的中聲部抒情旋律線,以及大量大量的空白段,怎麽聽怎麽怪。

    這次衛蘭直接化身工具人,基本上沒有出彩的表現,全程都是薛凱琪的鏡頭,同時薛凱琪對於曲目難度這麽低歌曲,依舊唱的很吃力,而且表情的誇張大於聲樂的世紀內容。一首歌兩個人唱本就是舍棄了一定的品質,會妥協。三個人唱只能說,走個過場。

    而在抖音上釋出的噱頭是:衛蘭的百萬和音。這是一個典型的偷換概念——主唱歌手的和音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主唱的思維是音色的美感,而和聲的思維是烘托作用。就相當於說:你讓一個本該上場殺敵的將軍一直讓他去幹幹打掃衛生的活一樣。主唱和聲的舞台,應該是即興!即興和和聲的差別在於,和聲是有你沒有都行,但是即興卻是一種需要歌手在節目組主動給與資源鏡頭下的舞台人聲空間表達,而不是單純的和音。

    綜上,聲生不息第七期的表現,衛蘭依舊是處於一個工具人的狀態,並沒有收到獨唱的表現。相比於周筆暢而言,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 衛蘭似乎沒有拿的出獨唱的舞台,起碼我們從周筆暢的這才演唱可以看出:周筆暢在完成節目錄制的同事,一直在努力準備自己的獨唱舞台,讓舞蹈效果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才是他能夠拿下獨唱資源的關鍵。

    衛蘭似乎並沒有一種音樂表達的主動性,這也是為什麽衛蘭慢慢淪為工具人的原因。市場一定是雙向幹涉的。希望未來,衛蘭有自己的獨唱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