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自開播以來就受到很多的討論。從雲南風景到印尼風情,再到東北的工業遺產,每一處都充滿了故事。

而美食是這一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但當鏡頭聚焦到東北的餐桌時,作為明星的向太,讓觀眾看到了她對這些家常菜的冷漠。
東北菜,對於東北人來說是味道、是情感的寄托,而對於向太來說,卻似乎是她世界之外的「外星食物」。從節目的鏡頭中不難發現,她對東北的餐桌是疑慮的、挑剔的,簡直像是對整個東北文化的審判。

當圍坐一桌的嘉賓們都在討論菜肴的口味時,向太的表現無疑是最引人註目的。她不是那種會毫不掩飾地說自己不喜歡的型別,而是透過一副無法掩飾的不信任表情,表現出了對菜肴的完全拒絕。看著其他人大快朵頤,她就像是一個局外人,甚至疑惑地問賀峻霖:「這個東西能吃嗎?」她的表現無疑讓人對她的文化認知產生了質疑,東北菜竟然能讓她疑惑到這種程度,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向太的這些行為,真的會讓不少網友覺得她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普通家庭做的菜肴,與她的世界相距太遠。正是這種「只可遠觀」的態度,把她與東北普通家庭的那種淳樸和熱情徹底隔開了。

在節目中,向太的行為讓觀眾不得不思考:她到底是在用什麽標準看待這些普通食物?除了對東北菜的挑剔,她似乎並未完全融入到這個本應充滿溫暖和情感的飯桌上。她從頭到尾的「不合群」,讓人不禁想問,這真的是因為口味差異,還是她在節目中刻意營造的一種自我標簽?

向太的直播帶貨行為,也為這一疑問提供了答案。那些自稱「高大上」的食物和她在節目中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她似乎對所有「下飯」的東西都嗤之以鼻,只有在推銷一些昂貴商品時才展現出應有的熱情。而這一切的背後,正是她以名人身份為品牌背書,甚至不屑於品嘗自己推薦的產品,只是單純透過曝光來賺取利潤。這種割韭菜的心態,再加上節目中冷漠的吃飯場面,足以讓任何有常識的人對她產生深深的反感。

這種態度引發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反思:究竟是明星的光環讓普通文化變得低賤,還是我們不該對偶像文化抱有過多的幻想?

透過這些節目的播出,不僅僅是向太,甚至是所有參與節目的人,是否能夠真正打破那層華麗的外衣,去接納不同的文化,真正與觀眾建立起共鳴,已成為娛樂圈乃至社會更為深刻的問題。或許,向太和她的明星形象只不過是一個縮影,反映了現代社會中,名人們如何在與大眾的接觸中找尋「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