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郭達:曾與倪萍相戀,與蔡明搭檔20年,離開春晚,如今怎麽樣

2025-03-13綜藝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釋出,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

文 |龍影Jackiemovie

編輯 |龍影Jackiemovie

前言

郭達,這個曾經活躍在春晚舞台上的名字,曾是無數觀眾熟悉的面孔。 那時的他,憑借幽默與智慧成為了春晚的靈魂人物之一。

曾與倪萍相戀的他,和蔡明的黃金搭檔也漸行漸遠。

春晚的舞台一度見證了他的輝煌,但離開這個舞台後,他又過上了怎樣的生活呢?

他是選擇了低調隱退,還是另有其路?

命運多舛的"小太陽"

1955年,郭達出生在陜西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一個月就因病去世,留下母親一人拉扯郭達和姐姐。

母親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為了節省開支,郭達從小穿著別人穿剩下的舊衣服,一件衣服常常打滿了修補程式, 最多的一件竟然縫了42個修補程式!

即便如此,母親也總是省吃儉用,只為孩子們能吃飽穿暖。他懂事地學會照顧自己,幫母親幹家務,還利用課余時間打零工,貼補家用。

15歲那年,郭達告別母親,只身來到陜西,成為一名鐵路工人。 在那個年代,鐵路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危險的工程。年少的郭達雖然個子高,但體力有限。

工頭看他太小,就把他調去後勤餵豬。即便如此,郭達依然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閑暇時,他總愛看書學習,渴望知識改變命運。

一晃五年過去,鐵路工的生活雖然單調乏味,但郭達的才華卻在埋頭苦幹中悄然綻放。

1974年,19歲的他接到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刻苦鉆研的"小老頭"

當錄取通知書遞到郭達手中時,他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對表演的熱愛和渴望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家裏的經濟狀況。

母親卻拿出了一個銹跡斑斑的鐵盒,裏面是她多年的積蓄。 "孩子,去上學吧,這是你改變命運的機會。咱們窮人,只有知識才能讓你出人頭地。"

母親的話,如春風化雨,融化了郭達心中的猶豫。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母親的期望。

上戲校園的三年,是郭達人生中最充實的時光。 他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廢寢忘食地練習表演。他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最後一個離開。課余時間,他還埋頭閱讀,仿佛要把這輩子欠下的書都讀完。

為了節省開支,他總是吃最便宜的飯菜,穿洗得發白的衣服。同學們都笑他像個"小老頭", 可他卻無暇顧及,心無旁騖地追逐夢想。

功夫不負有心人。 憑借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刻苦鉆研的精神,郭達成為同屆學生中的佼佼者。

197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陜西省話劇團工作。從此,他開始了話劇演員的生涯。

不得不提的倪萍姐姐

在陜西話劇團,郭達很快憑借精湛的演技嶄露頭角,常被外派演出。 就在一次外出演出中,他邂逅了倪萍。

彼時的倪萍,已是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榮獲"國家二級演員"稱號。 而郭達,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話劇演員。真摯的愛情讓兩人跨越了身份的鴻溝,墜入了愛河。

一段跨越階層的戀情,註定荊棘遍布。每次約會,總是倪萍大方地買單,郭達心裏過意不去,卻又囊中羞澀,無力回天。久而久之, 倪萍的母親察覺到女兒的異樣,斷然拒絕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

面對金錢的阻隔,面對家人的反對,這段姐弟戀最終畫上了句號。分手時,倪萍流著淚說:" 你要好好努力,將來一定會有出頭之日的。"

失戀的郭達並沒有被打垮,反而愈挫愈勇。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成就一番事業,贏得世人的尊重。

從那時起,他更加努力工作,刻苦鉆研,一步步從龍套演員成長為話劇團的台柱子。

人生巔峰的郭阿達

198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郭達的命運。

原本他被劇團安排去外地演出,可陰差陽錯, 他臨時頂替了一個演員,參演了央視春晚小品【產房門前】。 這一演,就是他走向全國觀眾的起點。

郭達天生具有喜劇天賦。他誇張的表情,詼諧的語言,讓觀眾捧腹大笑。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一個小人物的命運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笑中帶淚。這種喜劇和悲劇的完美結合,成為他的招牌表演風格。

春晚一炮而紅後,郭達成為炙手可熱的小品演員。他和搭檔楊蕾創作的【清官難斷家務事】【打工奇遇】等作品,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本該屬於郭達的1989年春晚,卻被趙本山搶去了風頭。 這位東北二人轉演員以獨特的幽默征服了觀眾,此後數年成為春晚的常客。

郭達雖然備受打擊,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喜劇道路。

1993年,機會終於來了。郭達遇到了新搭檔蔡明,從此開啟了長達20年的黃金搭檔時代。他們一起創作了【黃土坡】【機器人趣話】【越洋電話】等經典作品,把現實生活中的喜劇元素發揮到極致。

每年除夕,二人的小品都是最受期待的節目。 台上,郭達出神入化的表演,贏得觀眾陣陣喝彩;台下,他們是患難與共的好朋友,感情勝似親人。

這對默契的搭檔,也難免落入狗血的緋聞漩渦。有人傳言他們是夫妻,還有人說他們假戲真做。風言風語傳到郭達妻子耳朵裏,差點引發家庭矛盾。

還是蔡明和郭達多方澄清,這場鬧劇才平息下來。而他們之間,始終保持著純粹的革命友誼。

低谷時期的郝先生

2010年是個轉折點。那一年,他參演春晚小品【家有畢業生】後,就從此淡出了觀眾視線。

一時間,關於他"消失"的流言甚囂塵上: 有人說他得罪了領導被封殺,有人說他和蔡明反目成仇,更有甚者,說他英年早逝。

原來,郭達的隱退,有著復雜的內外因素。外因是互聯網時代的來臨,90後觀眾的崛起。

他們眼中,郭達的段子早已過時,依然占著春晚不給年輕人機會,是"老藝術家的固步自封"。種種抨擊之詞,如利劍般刺痛了郭達的心。

更重要的內因,則是年近半百的郭達,身體每況愈下。 長期超負荷的工作,讓他的心臟亮起了紅燈。

醫生警告再這樣下去,隨時有猝死的危險。排練時,蔡明常看到郭達一個人躲在角落流淚,或是漲紅了臉喘不上氣。作為多年搭檔,蔡明心疼不已,卻又無能為力。

抨擊、身體、家庭,種種壓力交織,終於壓垮了這位"喜劇之王"。

2010年,48歲的郭達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結束春晚,淡出觀眾視線。

盡管這個決定讓無數觀眾扼腕惋惜,但對郭達而言,卻是一種解脫。他可以不用再為觀眾的喜怒哀樂而焦慮,不用再為創作的枯竭而痛苦,安心在幕後當一個普通的導演。

不被理解的文化人

消失的郭達,其實從未走遠。他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傳承著心中的文化夢想。

2017年,61歲的郭達第一次參加綜藝【王牌對王牌】,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逗笑觀眾的小品演員,而是一個飽經滄桑的文化人。

在節目現場,郭達拿出了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筆記。原來,為了這次久違的露面,他提前做了充分準備,生怕搞砸了。

當年輕演員調侃他老土過時時,蔡明挺身而出,為老搭檔正名: "我的老搭檔從沒上過綜藝,帶著筆記是對節目負責,是敬業的表現,你們不懂。" 一席話,道出了郭達的職業操守和藝德。

2021年,他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用家鄉話朗誦李白的【將進酒】,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讓人眼前一亮。

這首千古名篇,經他演繹,竟有了別樣的韻味。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詩中豪邁灑脫的人生態度,正是郭達淡泊寧靜的寫照。

如今,郭達鬢發斑白,眼角染上歲月的銘印,但他對藝術的熱愛,卻從未改變。

他常常說:"我這一輩子,就是演戲了。等到哪一天演不動了,就教學生演,一輩子跟著戲曲走。"這種初心不改的情懷,正是郭達最可貴之處。

結語

郭達已經結束大眾視野,但他的精神永存。

那種兢兢業業、對觀眾負責的敬業態度,那種出淤泥而不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操守,在當今浮躁的娛樂圈,顯得彌足珍貴。

與一些劣跡斑斑的"流量小生"相比,郭達無疑是璀璨星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