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島內有媒體爆出,台北市所謂「後備旅」租借台灣政治大學場地進行「教召」(即讓後備軍人回營受訓)。台媒稱這是台軍首次在台北借用公立大學的校園進行「教召」。針對台軍借用大學校園搞「教召」,連彈藥也將搬進校園,台北市市民代表展開質詢:「教召」、彈藥進入校園是否為「霸王硬上弓」?此例一開,以後「教召」是否可以進入高中、初中,「難道台灣已進入‘全台民眾皆兵’的階段?」
▲台軍招募女生參加「教召」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台軍不斷擴大「教召」規模,但台灣青年對此十分抗拒,企圖以各種方式逃避「教召」,台島各地軍事院校訓練能力也明顯不足,各軍事院校紛紛抱怨「吃不消」。如今租借地方大學場地辦「教召」,恰恰是台軍能力不足的體現。
這是台當局企圖「以武拒統」,但卻左支右絀的一個側面。
今年年初,台行政部門對台立法機構提出的書面「施政報告」中就表示,將在包括學校在內的民間組織成立緊急應變隊,高中以上會有學生幹部參與。台教育部門則被爆料已決議將「16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均納入「學生青年服勤動員準備執行計劃」。島內輿論紛紛質疑台當局這是在為「抓壯丁」做法理準備,未來要將未成年學生送上戰場。
對此,台媒體評論員在政論節目中指出,二戰時期,一些殘酷戰役中,士兵的平均存活時間只有24小時;未經受訓者存活時間則更短;民進黨當局要把16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派到戰場,就是想讓這些年輕人當「炮灰」。
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懸殊,是舉世皆知的事實。兩岸統一早已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時機問題。台灣當局就算窮兵黷武,也不可能改變這一事實。台當局窮盡一切辦法要「以武拒統」,只會是徒勞無功。島內民眾看得最清楚不過:軍購買不來安全感,加強島內所謂「軍備」,不僅不能保障台灣安全,只會將戰爭的傷害圈不斷擴大,波及到每一位台灣民眾。更何況如今台灣所謂的各種「軍備」漏洞百出,除了勞民傷財和對「台獨」政客進行「心理安慰」,恐怕很難起到什麽實質性作用。
和平統一是對台灣同胞最大的善意。兩岸同胞原本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兩岸和平統一是最有利於兩岸人民,有利於台灣人民的方式。如今台當局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為「台獨」大開方便之門,甚至打壓迫害各種「促統」聲音和力量,就是在一步步擠壓和平統一的空間。
就在幾天前,花蓮市市民代表蔣邦法在市民代表會質詢時就有感而發:「我自己預言,(兩岸)統一是必然,我給你敬酒你不吃,你只有吃罰酒……社會要變通,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才是好的領導人」。蔣邦法的發言所折射的正是看清大勢的台灣民眾的心聲。
台當局不斷擴大所謂「教召」,除了折騰島內民眾,效果又能有幾何?不如多為島內民眾切身利益考量,停止渲染戰爭危機,重新回到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一味 「以武謀獨」「抗中保台」只會損害台灣人民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