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龔炯:中國在中東的吸重力為何上升

2025-03-14台海

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和中東地區、特別是阿拉伯世界的交往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雙方早在明朝時期就有廣泛的經貿關系,當時的福建泉州是東亞一大港口,有大量的阿拉伯商人長期居住於此。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船隊中就有阿拉伯海員,最遠的一次就到過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地區。改革開放後中國和中東地區的經貿關系得到了很大發展,該地區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全球化經營網路的一個重要市場。

中國是唯一和中東幾大勢力同時保持友好關系的大國。中國和阿拉伯世界歷來有著崇尚獨立自主、反對外部幹涉的共同理念,在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捍衛國家獨立和主權的鬥爭中始終互相支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中國同時也和以色列等國保持友好關系,在科技方面有很多合作。

良好的外交關系、不斷加深的經貿關系、人文交流以及蒸蒸日上的綜合國力是中國在中東軟實力上升的根本原因。軟實力的非脅迫性很重要,約瑟夫·奈曾經有一句名言,大意為「最好的宣傳就是不宣傳」。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上升,無疑會增加這個國家對其他國家的吸重力。喜歡和贏家為伍是人類的天性,國家亦是如此。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有了巨大突破,推動國際上對中國的敘事發生了積極的轉變。中國已經不只是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開發中國家,在西方主導的高科技、國防科技領域也開始出現部份領先的跡象。

良好的外交關系促進中國軟實力的上升不言而喻。不斷加深的經貿關系讓中東人民有了親身接觸、體會中華文明的機會,從中感受到其吸重力。過去20年來中國企業、特別是建築類國企在中東地區修建了大量基礎設施,其中,有些具有難以想象的建造困難,都被中國人克服了,比如中企修建的沙烏地麥加輕軌。在筆者曾經居住過的以色列,該國第一條輕軌是由中企修建的。這些標誌性建築展現的是中國的基建硬實力,帶動的不僅是商品輸出,更是軟實力體現,包括中國的工程能力、科技能力、管理能力等。

不斷加深的經貿關系也促進了人文交流。而旅遊、購物、經商,甚至買房旅居這些形式多樣的人文交流自然帶去了中國發展的吸重力。比如中國和杜拜、杜哈、阿布達比的航班越來越頻繁,在這些城市購買房產、旅居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相應的針對華人群體的餐館、商店也慢慢多了起來,時間久了就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關於中國軟實力的提升不得不提孔子學院。自從中國發展成為經濟大國以來,漢語教學、中國文化推廣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受歡迎。近年來孔子學院在西方社會受到一定抵制,但在中東地區依然熱度不減。比如在沙烏地,中文已經普遍從初一課程開始作為英語之後的第二外語來教授,並將逐步延伸到高中。中文教學在以色列高中也很受歡迎。

中國軟實力的快速提升有目共睹,2025年英國「品牌金融」咨詢公司釋出的【全球軟實力報告指數】已將中國列為全球第二。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一個國家取得多大成就,其對其他國家的吸重力都是基於該國文化、價值觀以及政策的正當性。一個國家若頻繁推行霸權主義、搞侵略擴張或沈迷於損人利己的地緣政治,其軟實力將無從談起。最近,川普對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的言論,不僅損害了美國與盟友的關系,也削弱了其國際影響力。這表明,無論技術多先進,若缺乏共情與正義,終將被唾棄。軟實力的構建,必須以公平、正義和合作為基石。(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