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本是國與國之間保護本國貿易的手段,只是沒想到的是,中國台灣竟然學起了美西方那套,在3月11日宣布要對來自中國大陸的鋼制品以及啤酒展開反傾銷調查, 更讓人氣憤的的是,台當局公開宣告,台灣將持續強化自己的防衛能力,與「盟友」建立「單一戰區」的防衛觀念和體系,讓台灣海峽成為難以跨越的「護城河」。
顯而易見,台當局的「盟友」不就是屢次在台灣問題上打擦邊球的美國嗎?面對台當局的發言,國台辦的回應擲地有聲,台灣未來只有一個結局。
民進黨劍走偏鋒
新中國成立以來,香港、澳門陸陸續續回歸到祖國的懷抱,搭乘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快車已經自己優勢,香港、澳門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然而當下中國人最大的心願或許是,台灣什麽時候回歸祖國的懷抱。
說起台灣,在上世紀六十至九十年代的時候,有著讓人艷羨的輝煌時刻,當時台灣人用這麽一句話形容富裕程度——「台灣錢淹腳目」,說通俗點就是錢多的放在地上可以蓋過腳踝。

由此可見,曾經的台灣確實有吹噓的資本,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台灣的經濟發展開始步入緩慢的步伐,這其中,除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外,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就是台灣當局政黨之間的鬥爭引發的內耗嚴重影響到了台灣的發展。
自民進黨上台執政以來,台灣的經濟衰退狀況並未得到實質性改善,但民進黨當局卻頻繁地拿出一些看似光鮮亮麗的數據,向外界宣稱台灣的發展勢頭強勁,前景一片大好。
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有新聞報道稱台灣的人均GDP高達76858美元,這一數位甚至超過了日本和南韓。

然而, 在這份光鮮數據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令人深思的殘酷現實:盡管台灣在經濟總量上顯得頗為富裕,但台灣民眾的實際生活狀況卻堪稱全球最為艱難之一。
近年來,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和物價水平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這讓眾多中產家庭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他們的生活品質也隨之逐漸下滑。與此同時,社會結構的變化,比如少子化和高齡化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中產階級的傳統價值觀念。以往備受推崇的「穩定工作」和「養兒防老」的觀念,在當下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吸重力。
再者,全球化的大潮洶湧澎湃,給台灣的中產階級帶來了全新的競爭壓力。在台灣,即便是那些月收入達到10萬元的家庭,也只能說是勉強維持日常開銷,生活得並不輕松。至於那些收入更低的基層民眾,以及超過180萬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更是舉步維艱。

更讓人揪心的是,台灣地區的流浪人口數量也在逐年攀升,這一現狀著實令人擔憂。
然而民進黨對此卻並不為意,滿腦子都是想著怎麽擠進西方圈子,甚至就連台灣企業台柱子「台積電」,也快要改名叫「美積電」了。
而在中國將台灣的地位定義為中國台灣後,台灣當局竟然宣布要對中國大陸的啤酒以及鋼制品啟動反傾銷調查。
很顯然,民進黨的用意不言而喻。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執迷不悟的民進黨還表示要和「盟友」建立「單一戰區」的防衛觀念和體系,讓台灣海峽成為中國大陸難以跨越的「護城河」。
這話處處充滿了挑釁。
面對執迷不悟的台當局,國台辦也毫不客氣的回應了。
台灣未來的結局只有一個
在收復台灣問題上,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我們一直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也不會放棄使用武力。
不管是什麽時期,台灣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份,然而錯誤的意識形態以及猖獗的台獨分子,讓台灣問題日益成為了美國插手中國內政的契機。
近年來,美國多次在國際社會上渲染「中國產能過剩論」,而二進宮的川普剛宣布對中國征收20%的關稅,還宣布要對所有進口的鋼鋁征收25%的關稅。

民進黨此時就宣布對大陸的鋼鐵開啟反傾銷調查,大有一種為美國戰略充當馬前卒的意味。
這種「經濟站邊」的做法,不僅違反了兩岸經貿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而且還可能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要知道,大陸可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2023年,大陸對台灣的貿易順差超過了千億美元。
所以,萬一貿易摩擦加劇,台灣經濟肯定會首先受到沖擊。
而面對民進黨讓台灣海峽充當「護城河」的說法,國台辦也擲地有聲的回應到,中國大陸有足夠的能力讓任何「謀獨拒統」的勢力灰飛煙滅,台灣未來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回到中國的懷抱。
資訊來源:【台當局稱要讓台灣海峽成為難以跨越的「護城河」 國台辦:有能力讓任何「謀獨拒統」勢力灰飛煙滅】中國台灣網
【台灣方面對大陸鋼制品、啤酒啟動反傾銷調查 國台辦回應】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