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各國,中國是為數不多的極其重視發展兩棲作戰類裝備的國家之一,這是我們面臨的實實在在的潛在軍事鬥爭需求所決定的。 在這方面,近年來國內持續發力,連續打造出了諸如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075型兩棲攻擊艦和搭載有電磁彈射器的076型兩棲攻擊艦等專業艦種 。它們的到來,讓解放軍擁有了不俗的兩棲戰力投射能力。但很顯然,祖國大陸方面並未滿足於此,為了在未來可能爆發的統一之戰中更好地拿下目標,國內造船工業實可謂是將「創造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前不久下水的076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四川艦」
據外媒報道,中國某船廠正在同時建造至少5艘「特殊的駁船」,很有可能是專門為「登陸台島」而打造的。 據悉,這些駁船的構造十分奇特,其不僅擁有較大的船體尺寸和空間,還能從船頭延伸出一座長度可達100多米的「橋」。外界猜測,這座從船上伸出的「橋」,可供坦克裝甲車輛等陸地載具從船上登陸海灘或其他硬質地面,進而向縱深地帶進發 。由於這款駁船采用民船結構和標準,故其建造難度、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都較低,可在短期內實作快速上量並形成規模。
外媒的報道和示意圖
在報道中,專業畫師對這款駁船可能的完全體形態和發揮功能的樣式進行了描繪。從圖中來看,駁船前側可伸出一個與自身船體長度相似的彈板,坦克等陸地作戰載具借助這個彈板上岸。 而在駁船後部平台上,則與一艘滾裝輪的彈板相連,即坦克裝甲車輛從滾裝輪內駛出並登上駁船的後部平台,再從駁船後部平台駛向駁船伸出的彈板並上岸 。顯然,如果相關描繪確實較為準確,那這款駁船確實可在未來潛在的統一之戰中,發揮出重要功能。
解放軍演練以滾裝輪運輸部隊機動
我們知道,近年來解放軍沒少對「 以民用滾裝輪運送地面部隊裝備和人員的方式,實施海上快速運輸和投送 」這一科目展開訓練。 僅從作戰裝備和人員搭載量的角度來說,大噸位民用滾裝輪在這方面的能力,其實要在一定程度上優於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等軍用艦艇 。由此想來,在實戰狀態下,由諸如076型兩棲攻擊艦、075型兩棲攻擊艦、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072型坦克登陸艦和「野牛」氣墊登陸艦等軍用艦艇投送上岸的部隊,可能只是第一攻擊波。
滾裝輪自身攜帶的彈板長度較短
而當第一攻擊波成功站穩腳跟並開辟登陸場後,就需要快速投入第二和第三波登陸力量,以便向敵縱深發起攻擊,避免敵方二線和三線部隊增援一線戰場。此時,運力強大的民用滾裝輪即可承擔起後續登陸力量的投送任務。 但這裏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民用滾裝輪在放下登陸部隊時,需要停靠在水深條件較好且具備一定條件的碼頭設施的地方 。滾裝輪噸位較大故吃水較深,且自身安裝的彈板長度較為有限,只要水深和碼頭設施這兩項中的任何一項不符合需求,滾裝輪就難以展開作業並放下登陸部隊。
民用駁船通常吃水較淺
這麽一想,國內正在建造的特種駁船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駁船通常吃水較淺,可更好地接近海岸淺灘地帶,且即便登陸地帶沒有像樣的碼頭設施,甚至硬質地帶離海灘有一定距離,車輛也能借由特種駁船伸出的100多米長的彈板順利上岸。也就是說,特種駁船將扮演起登陸部隊從滾裝輪上下船後並沖上海岸的「簡易浮動碼頭」的角色,是重要的「二傳手」 。
360度無死角攻勢
得益於此,對於台島上的一些缺乏港口碼頭設施的地帶,解放軍就有了「 隨心所欲地實施登陸 」的能力,其中就不乏一項被認為因缺少大面積海灘,而難以供大規模登陸部隊實施搶灘的台島東側等方向。 可以說,解放軍將因此而「可對台島實施360度無死角搶灘登陸」,至於說究竟哪個方向會是我們的主攻方向,那就讓島內死硬分子慢慢猜去吧。反正只要有了這款特種駁船,任何一個方向都有可能成為主攻點 。就問對岸一句話:待「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守得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