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時間7月4日,WNBA賽場爆出冷門:此前戰績平平的達拉斯飛翼隊,憑借中國中鋒 李月汝 貢獻的 12分、11籃板 的雙十數據,以98-89力克聯盟第二的強敵鳳凰城水星隊。這場勝利的關鍵轉折,並非僅僅是李月汝個人的爆發,更在於總教練凱瑞斯·特倫特(Chris Turent)終於撥開迷霧,賦予了這位中國女籃核心其最熟悉也最致命的 「身份」 —— 正統的五號位內線支柱 。 當一塊被當作「邊角料」的基石被放回主位,其光芒足以照亮整個體系。
圖片來源於網路
縱觀李月汝加盟飛翼後的前六場比賽,她的角色定位堪稱「 擰巴 」。這位在國際賽場上大殺四方的頂級內線,被更多地安排在 弧頂進行策應傳導 ,或是作為 高位擋拆的「墻」 ,甚至需要拉到遠離籃筐的區域進行防守輪轉。其結果是,她最擅長的低位進攻、籃板保護與禁區威懾力被極大削弱,每場平均數據平平,場上存在感遠低於球迷預期,更像一塊勤懇但效能未被最大化的「藍領拼圖」。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場對陣水星,教練組做出了關鍵且大膽的調整:
- 先發雙塔確立核心地位: 在球隊另一位中鋒索德傷愈回歸的情況下,凱瑞斯並未按常理讓李月汝回到替補席,而是 大膽啟用「李月汝+索德」的雙塔先發陣容 。這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訊號:李月汝的價值被重新評估。
- 明確分工釋放潛能: 戰術布置上, 李月汝被堅定地定位為主職五號位 。移動能力更靈活的索德承擔起更多的換防外線、拉出空間的任務,而李月汝則得以 安心鎮守油漆區 ,專註於其最核心的競爭力:
- 籃板統治力: 全場抓下11個籃板(其中包含關鍵的前場板),築起內線屏障,有效遏制了水星的二次進攻。
- 低位威脅與造殺傷: 不再飄在外線,而是深入籃下。本場 罕見地執行了3次背身單打 ,更利用身高優勢頻頻在禁區接球制造殺傷。全場比賽 12次站上罰球線並命中11球 (其中上半場8罰全中),其 87.6%的罰球命中率(賽季數據) 正是她作為頂級終結者最冷靜也最高效的武器。這12分中,有11分來自罰球線,堪稱「另類高效」。
- 內線防守基石: 回歸籃下,她的身高和站位意識成為飛翼防守體系的關鍵一環。末節關鍵時刻,正是她對庫伯的出色延誤和幹擾,造成了對手的傳球失誤形成爭球,間接釘選了勝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索德的角色解放同樣關鍵: 她得以利用自己的靈活性進行高位策應(送出助攻)、外線防守覆蓋,並貢獻了寶貴的4分3籃板2封蓋。 這對互補性極強的雙塔組合,形成了「索德掃蕩,李月汝坐鎮」的立體防守格局,以及「索德策應,李月汝終結」的進攻連線,徹底統治了內線攻防,是飛翼爆冷取勝的戰術根基。
圖片來源於網路
的話題迅速引發熱議。它尖銳地指向一個普遍現象:
在團隊協作中,個體能力的最大發揮,往往始於被放置在最能釋放其核心優勢的位置上。
李月汝從「功能拼圖」到「內線核心」的轉變,是一次生動的「崗位適配」實驗。
球迷的歡呼不僅是為一場勝利,更是為一位頂尖運動員終於被「看見」其真正的光芒。飛翼教練組後續如何持續最佳化使用這塊「
基石
」,將決定球隊能走多遠,也關乎李月汝WNBA之旅能否真正綻放。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新動態:賽後飛翼主帥凱瑞斯表示會「認真評估並延續成功的戰術嘗試」。李月汝本人則在社交平台含蓄回應:「在正確的位置,做擅長的事。」下一場對陣陽光,雙塔效果能否延續,將是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