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孫澤洲公開表示:
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采樣返回。
不得不說,這又是中國航天一大喜事,當然,本周所謂中國首次火星采樣計劃,中國也是明確說明了的,並且也是按照計劃執行的,而且為了中國火星采樣返回,中國即將啟動天問二號任務。
天問二號「打先鋒」,即將發射!
沒錯,天問二號任務中國已經公布了計劃,就是在今年發射——預計是在5月左右。

所以,這個時間也是越來越近了,雖然說這一次任務並不是火星采樣任務,是進行小行星采樣任務,但這裏面存在很大的關系。
本次天問二號在發射之後,將實施對小行星2016HO3伴飛、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311P伴飛探測等多項任務,其中有兩大創新的點:
第一、 本次前往的小行星,由於小行星上沒有重力,這意味著航天器無法環繞小行星飛行,只能在茫茫宇宙中追上它,與其一起飛行,並在伴飛的過程中進行附著,擇機取樣,這是中國首次采取這樣的技術,此前沒有進行過,中國嫦娥系列工程,進行月球采樣計劃,都是沒有這樣的問題。
第二、 天問二號采樣完畢,執行到地球附近把返回艙丟下後並借著地球來一次重力加速,將自己彈向下一站旅途。這次重力加速非常必要,因為311P執行在主小行星帶,比火星軌域還要靠外。
所以天問二號要克服太陽重力才能抵達,預計天問二號從地球飛到311P,需耗費7年時間,這調整過程之中,對中國深空技術測控等是極高的要求,稍微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任務失敗。
所以,整個天問二號任務是非常難的事情,是一次幹了別人幾次的事情。

然而,在這裏面,與天問三號火星采樣任務最大的關系點,就是采樣過程,這是中國進行火星采樣技術的重要環節,其對采樣精度要求很高,在這一次完成采樣之後,將可以實作技術穩定性的核對,後面進行天問三號任務就更加方便了。
天問三號采樣返回,有望創造世界第一
的確,在天問二號任務之後,中國天問三號任務也就跟隨執行,計劃在2028年前後實施兩次發射任務,而采樣返回地球就是在2030年左右,這主要是前往火星,采樣等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這一次中國說明之中,也指出了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火星取樣返回任務,可能集中在2030年前後。
到達火星時基本上是火星的秋冬季,為了要實作火星著陸和取樣返回任務,在軌域設計上或者是在火星軌域停留上,這些方案都要做設計和選擇。
所以,並不是與大家說的月球采樣那麽簡單,這還需要考慮到火星的周期變化等問題。
其次在采樣的過程之中,也將有一些難題存在,這就是我們上面說的技術驗證因素,比如月球上起飛是要克服1/6地球重力影響,而在火星上需要克服1/3地球重力影響。
同時還要考慮到火星表面起飛的氣動,對於探測器的阻力作用以及氣動外形的約束等,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把相同品質的載荷,從火星表面送到火星軌域上去,這也就帶來了很多新的約束和挑戰。

所以,並不是很多人說得那樣,完成了月球采樣計劃,就可以直接完成火星采樣計劃,要是這麽簡單,那早就進行了,也就不用執行什麽技術驗證了。
中國如今也算是在做最為關鍵性的準備吧,畢竟肯定是希望一次從火星采樣返回,就結束整個任務了,確保任何一個環節做到最好就行。然而,雖然中國時間還有3年左右的時間,進行發射任務。
但中國有望創造世界第一,成為全球第一個從火星采樣返回的國家。
雖然美國也有,但的確趕不上
美國的火星采樣計劃已經說了N年了,但很不幸運的是,任務之中出現了重大變故,用得錢多,但結果沒有做出來,除了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在火星上采集樣品之後,就沒有後續了。

而在2025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了其火星采樣的新方案,就是為了早點將火星樣品帶回來。
第一種方案: 與 JPL 在2024年向 NASA 提出的建議類似,就是將可能采用新的技術,將開發的「空中起重機」技術,打造出以縮小版的 MAV 著陸器,進行樣品的檢索,這其實也意味著在樣品返回數量上,可能會大規模減少,然後將樣本送到火星軌域上 ,並在軌域上轉移至歐洲軌域器帶回地球,估計這將使 NASA 估計用於執行 MSR 的 110 億美元減少一半左右,大概花費 66 億至 77 億美元。
第二種方案: 詳細的沒有說明,但大機率也披露了,就是采用SpaceX或藍色起源重型著陸器,同樣也是在軌域上轉移至歐洲軌域器帶回地球,該方案預計成本在58億美元至71億美元之間。
然而,方案雖然給出了,但事實也不如願,方案還沒有確定,而且依照說明,就算是給出了方案,預計也要最快在2035年才有可能將火星樣品帶回來。

所以,中國為什麽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個從火星帶回來樣品的國家,這就是其中的原因。因為除了美國,也沒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中國進行火星采樣計劃對比了,那麽美國都晚了,就只有中國了。
只不過,還是那句話,在發射之後,並且將火星樣品采集回地球之後,這樣就算是確定了。

這裏也只能期待可以早點完成火星采樣返回計劃,依照中國航天實力來看,連火星登陸都可以一次解決,這一次火星采樣,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所以,希望將這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變成真正的「世界第一」,再次創造中國航天的新高度。
不得不說,中國的航天實力在不斷提升,並且達到世界的前列,是值得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