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國證監會在回應「監管部門指導上市公司1月15號之前釋放全部利空,以及保險公司大額贖回公募基金」的市場傳言時說,這些資訊都是謠言。證監會已關註到相關虛假資訊,已布置依法追查訊息來源,並將依法嚴厲打擊編造、傳播股市謠言的行為,持續凈化資本市場資訊傳播環境。
截至1月2日收盤,上證綜指下跌2.66%,收於3262.56點,深證成指下跌3.14%,收於10088.06點,創業板指下跌3.79%,收於2060.44點。
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不僅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穩定執行,也深刻影響著廣大投資者的信心。然而,近期有關「監管部門指導上市公司1月15日前釋放全部利空」以及「保險公司大額贖回公募基金」的謠言在市場上傳播,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導致投資者情緒波動。對此,證監會迅速作出回應,明確指出這些資訊純屬謠言,並承諾依法追查訊息來源。此次事件凸顯出嚴厲打擊股市謠言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謠言的嚴重危害不容忽視
謠言作為一種資訊汙染,往往披著「內幕訊息」的外衣,透過社交媒體等渠道快速擴散,產生的危害不容低估。
一是破壞市場秩序。
股市謠言必定會引發投資者的非理性恐慌或投機行為。例如,近期謠言讓部份投資者誤以為監管政策轉向,引發恐慌性拋售,導致股票價格異常波動,進一步加劇市場的短期動蕩。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市場的穩定性,也使得真正依賴市場進行投資和融資的企業和投資者受到牽連。
二是侵害投資者利益。
股市謠言、虛假資訊對中小投資者的危害尤為明顯。他們通常缺乏專業知識和獨立判斷能力,容易被所謂的「權威訊息」誤導,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最終蒙受經濟損失。
三是利用做空機制獲利,侵害廣大投資者利益。
利用謠言、虛假資訊等獲利往往是做空套利投資機構(投資者)的伎倆,在巨大得利益誘惑面前,這些投資機構(投資者)往往不惜裏應外合、鋌而走險。因此,要「拔出蘿蔔帶出泥」,堅決打掉股市謠言背後的「黑手」,應該是「依法嚴厲打擊編造、傳播股市謠言的行為,持續凈化資本市場資訊傳播環境」行動的題中之義。
四是削弱市場信任。
市場經濟的基礎是信任,一旦謠言頻繁出現,市場參與者對資訊真實性的懷疑會逐漸加深,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市場整體信任度下降,影響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吸重力,動搖股民投資信心。
謠言的生成機制與傳播特點
此次謠言事件並非孤例,其背後存在著復雜的生成機制和傳播特點。
一是利益驅動下的惡意造謠。
謠言往往由個別利益集團或不法分子故意制造,他們透過釋出虛假資訊操縱股價,從中牟取暴利。這種行為不僅嚴重破壞了市場公平性,還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
二是傳播路徑隱蔽且迅速。
在互聯網時代,謠言的傳播途徑已不限於傳統的口口相傳,而是透過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工具等實作病毒式擴散。這些平台的匿名性和快速傳播特性,為謠言的生成和擴散提供了溫床。
三是投資者教育的長期缺失。
部份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規律認知不足,缺乏辨別虛假資訊的能力,盲目追求「內幕訊息」,從而成為謠言傳播鏈中的被動助推者。
證監會的及時反應值得肯定
面對本次謠言事件,證監會迅速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明確辟謠。
透過權威渠道第一時間釋出聲明,澄清事實,並強調相關資訊純屬虛假,起到了及時穩定市場情緒的作用。
二是依法追查。
證監會表示,將對謠言的來源進行全面追蹤,並依法嚴厲打擊相關違法行為。這種態度不僅展現了監管部門的執法決心,也對潛在造謠者形成了強有力的威懾。
三是凈化市場環境。
透過此次事件的應對,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了資本市場的資訊傳播環境治理,為投資者創造了更為透明、公正的投資氛圍。
完善治理機制的建議
盡管此次謠言事件得到了及時應對,但從長遠來看,我們仍需多管齊下,完善市場治理機制。
一是提升監管技術水平。
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建立即時資訊監控系統,及時捕捉和辨識謠言的生成與傳播路徑。透過技術賦能,增強監管效率。
二是加大法律震懾力度 。
建議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對編造和傳播股市謠言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例如,可借鑒國際經驗,對謠言制造者施以高額罰款乃至刑事責任,以形成強大的法律威懾力。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對股市謠言采取了嚴厲打擊措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設立了專門的市場操縱監控機制,對資訊釋出和交易異常保持高度敏感;新加坡則透過嚴格的法律法規,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三是嚴查股市謠言背後的黑手、推手、獲利人(機構)。
證監會這次「依法嚴厲打擊編造及傳播股市謠言」行為具有以儆效尤作用,但應該有理有據、依法合規,以經得起歷史推敲及檢驗,避免選擇性執法、過度執法。
四是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明辨是非能力。
「謠言止於智者」,要透過多種形式的投資者教育活動,普及金融知識,幫助投資者樹立科學的投資理念,增強對謠言、虛假資訊的辨別能力。
五是提高資訊透明度。
上市公司和監管機構應加大資訊披露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以正本清源的方式減少謠言生存的土壤。
股市謠言不僅是投資者的絆腳石,更是市場健康發展的毒瘤。本次謠言事件再次提醒我們,打擊股市謠言要堅決、果斷,並需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監管部門、市場參與者以及投資者需攜手努力,共同構建一個公開、透明、公平的資本市場,為經濟發展註入更多的正能量。只有在法治和誠信的基石上,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實作健康、永續發展。(財富中文網)
作者王衍行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前副秘書長、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