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01月25日訊 1月15日新國辯一場比賽,中山大學和浙江大學的辯論隊就「運動員偶像化是否有利於發揚競技精神」展開辯論。
中山大學辯手發言時提及了王楚欽三大賽掛零以及模仿奧運時「五問陳夢」,部份發言內容如圖。比賽結束後近日出現了許多對中山大學辯手的網暴。今日淩晨新國辯組委會官方發文進行了回應。
組委會回應:
一、當前情況
1. 近日出現了大規模對場上辯手進行歪曲發言、人身攻擊的言論,嚴重違反中央網信辦2021年關於整治飯圈亂象的相關規定。平台方相關同事已經著手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反饋。
2. 過去兩天賽事組委會一直在積極與平台方、參賽隊進行溝通。某些組別比賽應各方需求,第一時間對部份場次視訊暫時做了重新剪輯、下架等處理。私人反復上傳的視訊將由平台方營運同事按照過往經驗進行後續處理。
3. 此前,考慮到校方還未及對事情進行了解,組委會認為不宜貿然發聲。此後無論如何,組委會將積極協助校方、平台方、參賽隊應對後續發展。
二、對辯題與賽事內容的態度
1. 本次賽事所有辯題均由平台方多部門稽核透過,合法合規。按照慣例,參賽隊辯題、持方對陣並非參賽隊主動選擇,均為隨機抽取後提前公示。
2. 「運動員偶像化對競技體育精神的影響」是值得被討論的社會現象,也是不該被禁止討論的公共議題。
3. 組委會在今日回看了G組三場比賽內容。某場反方采用行為藝術進行駁論,以自嘲調侃的方式演繹論點,本質也只是一種針對比賽的技戰術使用。三支高校辯論隊,在身處反方時質疑飯圈亂象對體育精神可能的異化,在身處正方時大力發掘運動員偶像化對體育精神的強化弘揚。或許在競技高壓之下有些許語詞不嚴謹之處,但看完整場比賽不難發現,核心議題皆是圍繞運動員偶像化背後的整個生態展開,而非針對任何運動員進行惡意攻擊(在競技辯論規則下,後者絕不利於比賽獲勝)。
4. 我們相信,這幾天互聯網上發生的一切,必將成為此後類似題目裏反方強有力的佐證。也期待屆時正方能提出更深更新的思路予以回應,讓問題的討論進一步深化,為觀賽者提供更多啟發——如果看到這裏的你初識辯論,那麽這就是思辨精神。
三、駁論示範
而對於部份網友針對G組某場比賽的辱罵攻擊,組委會在撰寫本文期間看到某位辯手的發言,除個別措辭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外,我們表示完全贊同,並確認無能力做出更有力的回應,因此在取得作者授權並隱去校名後,接下來將全文參照這篇澄清性質的駁論,與各位同好一起學習。
雖然該辯友已經實名釋出,但出於謹慎考慮,我們依然決定此處為其匿名,也希望各位不要在評論區討論作者真實身份,感謝。
駁論示範如下:
眾所周知,互聯網上非必要不站隊。
所以我要先站為敬了:我站某大學,我站反方幾位辯手,我不願也不應向這群蠶食著互聯網上每一處仍能按規則進行理性討論之處的輿論機器低頭。
先說兩層攻防:
第一,立論和陳詞裏攻擊的從來都不是運動員,而是瘋狂的粉絲。這個世界上除了對家粉絲(雖然為國爭光的運動員能有對家粉絲確實也是邪門),沒人真的打心眼裏討厭運動員,所以別再說「為什麽說我們運動員不好」了,所有人討厭的都是你們,貸款冠軍,攻擊選手的你們,掀起網暴,施壓學校的你們。這就是為什麽,辯題的反方叫做「運動員偶像化」而不是「偶像化的運動員」,推手是你,害了運動員的也是你。
第二,辯論雖然不是一項多麽高雅的活動,但幾乎所有站上新國辯的隊伍對自己舉證的要求都遠高於互聯網上的大多數討論。所有攻擊者指出的「惡意搜證」和「造謠」,除開純粹的「銀牌銅牌團體牌」是否算「成績」這種所有人心知肚明的無聊定義戰以外,就只剩下一個「去孫穎莎超話裏說陳夢打的也不錯挨罵了」。評論區清一色的那不是你自己找的嗎,對啊,那不就說明你們不能接受別人在你面前說她也不錯嗎?那不就是你們視其為敵人嗎?那不就是對立嗎?那不就證完了嗎?
我在這裏再放一下辯題:「運動員偶像化有利於/不利於發揚競技體育精神」,沒發現嗎?正反雙方討論的是怎樣才能更好的發揚體育精神,辯手站在運動員的對立面了嗎?沒有。辯手只是站在粉絲的對立面,而如果你仔細看的話,你的偶像,為國爭光的運動員也並沒有站在你的身後。你的身後只有一個又一個鏡子,映出和你同樣的身形,用虛構的千軍萬馬討伐著任何不一樣的聲音。這不是一個有誌於成為民聲視窗的公共領域應該默許的現象。
我欽佩反方辯手的坦誠,我稱贊某大學的骨氣,我希望保留討論的可能,我支持用聲音對抗聲音。我說完了,你們可以開始罵我了。
四、最後
以上發言謹代表賽事組委會,既不代表相關高校、辯論隊,也不代表任何其他辯論愛好者。
若圈內外任何朋友有任何觀點,歡迎移步新國辯各大社交媒體帳號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