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貓真的以為自己是液體,哪兒哪兒都能進

2024-10-09辟謠

「貓是液體」,並不是玩笑。2017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A. Fardin從流變學的概念出發討論了貓的物理狀態。即物質可以根據時間來表現為固體或液體,關鍵是觀察的時間長度,也就是透過「德博拉數(Deborah Number, De)」來衡量,這一參數最早是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教授馬庫斯·萊納所提出,可以作為衡量流體黏彈性的參數之一。

貓是「液體」 (圖片來源:Treplus Communities)

短時間內,貓像固體,因為它保持形狀不變。長時間內,貓像液體,可以慢慢流動並適應容器的形狀,比如一只貓可以「流動」進一個碗裏。

喜歡鉆進箱子裏的小貓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科學家還觀察了貓在不同表面上類似液體的行為,比如貓在粗糙表面上會「鋪開」,但在光滑表面上會「滑動」。總的來說,貓作為一種「主動流體」,它們可以自己移動和調整形狀,不像普通的被動流體需要外力推動,這讓它們的流動行為更復雜。

人為什麽不能自由地鉆?

貓是液體的前提是它的身體足夠柔軟,但對於人類來說,頭能鉆過去身子不一定能過去(此處提醒大家不要隨便鉆鐵柵欄)。而對於貓來說,頭能鉆過去,身子就一定能過去。其中主要原因是人有鎖骨,肩膀的寬度由鎖骨的長度和位置決定,這個結構在人類中是固定的。

貓的鎖骨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然而貓的鎖骨基本退化,不像人類有明顯的鎖骨。沒有鎖骨的限制,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縮身體,表現出「流動性」,這也是它們能「擠」過狹小縫隙的原因。另外,貓的脊柱包含30塊椎骨,比人類的脊柱少幾塊。

x光下貓的脊椎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透過對貓的X光分析和角度測量,發現貓的脊柱在扭轉方面(繞著脊柱縱軸的旋轉運動)有著極高的靈活性,尤其是胸椎中段(T4至T11)的扭轉範圍非常廣。實驗中測量了貓脊柱在最大扭轉時的角度變化,發現扭轉角度接近180度。

而且脊柱的椎骨之間的間隙較大,並且貓的椎間盤非常柔軟,有助於脊柱的極大可動性。這種結構允許貓的脊柱在前後彎曲時產生更大的弧度,提供了類似「彈簧」的效果,使得它們能夠快速扭轉或跳躍,也能夠鉆過更小的空間。

除此之外,肌肉和韌帶的靈活也很重要。1981年,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讓貓盡可能地跳高,進而觀察它的肌肉是如何工作的。於是發現,在跳躍等運動中,貓的後肢肌肉如半腱肌、腓腸肌和趾長伸肌等都會顯示出高度協調的活動。這些肌肉在跳躍過程中透過電肌圖(EMG)記錄其活性,顯示它們在準備階段和發力階段的不同反應。

該實驗還測量了貓後肢在跳躍中的地面反作用力,並分析了髖、膝和踝關節的角度變化。這些數據表明,貓的關節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保持極大的活動範圍,從而幫助它們達到最大跳躍高度。貓的肌肉和韌帶非常靈活,這有助於它們在狹小空間中調整身體姿勢。

貓知道它自己是「液體」嗎?

貓從抽屜裏鉆出來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在2024年的一個實驗裏,Péter Pongrácz 搭建了一個特殊的實驗裝置,類似於一個逐漸變窄的門框。他們召集了30只不同年齡、大小和品種的家養貓。

這些貓即將面對一系列逐漸變窄的開口,而科學家們則要透過觀察,找出貓是否具有對自己體型的精確意識——也就是說,貓是否會提前判斷自己能不能透過這個越來越小的開口,或者它們是否依賴「試一試」的方式。

開口範例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實驗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貓在實驗裏是出了名的難搞。在一次實驗裏,Pongrácz 發現貓逃進了通風管道裏。想象一下,科學家們準備好了一切,精心設計了一個狹窄的開口,貓的主人站在另一邊,用它最喜歡的小零食引誘它,但貓卻無動於衷,反而開始舔自己的爪子,像在嘲笑這些「愚蠢的」人類。畢竟,貓參與實驗的唯一規則是——除非它們自己想!

起初,開口足夠寬,幾乎所有的貓都輕松透過。然而,當開口逐漸變窄時,一些貓開始停下腳步。貓們仔細觀察狹窄的通道,有些選擇了嘗試,而有些則轉頭尋找其他路線。

科學家們註意到,貓在面對狹窄但高度足夠的開口時,並不會立即做出判斷,而是靠近開口進行「試探」。它們的鼻子和胡須輕輕觸碰開口的邊緣,似乎在評估能否透過。研究人員觀察到,在寬度為12厘米時,約有70%的貓選擇嘗試透過,但在寬度縮減到7厘米時,這個比例迅速下降到15%。顯然,開口的寬度在10厘米以下時,貓會變得更加謹慎。隨著實驗進行,開口的高度也逐漸降低。

當它們認為自己有可能透過時會大膽地前進,身體微微壓縮,靈活地鉆過開口。然而,當開口變得過於狹窄時,體型較大的貓更傾向於停下來,放棄嘗試。這時,貓開始顯現出對自身體型的意識。

令人驚訝的是,貓在面對高度不足15厘米的開口時表現出更多的猶豫。科學家們記錄了它們的行為:在開口高於20厘米時,幾乎所有的貓都會繼續嘗試透過,但當高度降低到15厘米時,超過80%的貓停下了腳步,表現出顯著的猶豫。部份貓甚至選擇繞過障礙,或者放棄嘗試,等待進一步的指示。

在觀察過程中,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個體差異。較年輕的貓和體型較小的貓在透過狹窄開口時顯得更加大膽,而年齡較大或體型較大的貓則表現得更為謹慎。

從體重數據平均來看,體重超過5公斤的貓在面對寬度小於9厘米的開口時,更容易選擇放棄嘗試。而那些體重低於4公斤的貓,即便開口縮小到6厘米,也有超過一半會選擇嘗試透過。換言之,在一些情況下,貓真把自己當液體,可以隨意透過任何口子。

簡單來說,貓如果是一種液體,那麽它們也只有一個維度,一種限高不限寬的液體。

小貓從空隙裏鉆出來 (圖片來源:Youtube使用者釋出內容截圖)

結語

面對同樣的問題時,狗的處理方式完全不一樣。幾年前,Pongrácz 招募了一些狗參與同樣的一個實驗。研究顯示,狗在遇到不適合透過的小開口時,會減速並猶豫是否透過,有時會選擇繞道。很明顯,狗表現出明顯的身體意識,會根據開口大小在接近前做出決定。

這種對比說明了兩種動物在體型意識上的差異,狗傾向於依賴更強的體型認知,特別是在面對狹小的環境時,而貓則更多依靠靈活性和試探策略來應對狹窄的空間。按Pongrácz的話來說,「貓可能是液體,但它們也知道什麽時候停止流動。」

參考文獻:

[1]Pongrácz P. Cats are (almost) liquid!—Cats selectively rely on body size awareness when negotiating short openings[J]. iScience, 2024.
[2]Zajac F E, Zomlefer M R, Levine W S. Hindlimb muscular activity, kinetics and kinematics of cats jumping to their maximum achievable heigh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1981, 91(1): 73-86.
[3]Fardin M A. On the rheology of cats[J]. Rheology Bulletin, 2014, 83(2): 16-17.
[4]Macpherson J M, Ye Y. The cat vertebral column: stance configuration and range of motion[J].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1998, 119: 324-332.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蘇澄宇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