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揭秘地球隕石坑:小行星留下的傷疤與謎團

2025-01-04辟謠

在地球長達45億年的漫長歷史中,曾遭受了數百次大型小行星的猛烈撞擊,這些撞擊在地球上留下了深刻的「傷痕」,至今依然清晰可見,總數至少達到190處。

然而,並非所有闖入地球大氣層的太空巖石都能觸及地面。那麽,究竟什麽樣的小行星才能在地球上留下撞擊的痕跡?又有哪些撞擊事件能產生巨大的隕坑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大多數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空巖石其實並不大,直徑往往只有1公尺左右。這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因為直徑小於25公尺的太空巖石,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由於超高速摩擦產生的熱量,通常會在空中燃燒,等燃燒後剩余的太空巖石到達地面時,很少能對地面造成實質性傷害。

大多數情況下,地球的大氣層可以保護我們免遭太空隕石的撞擊,但有時會出現例外。

以2013年發生在俄羅斯車裏雅賓斯克的隕石事件為例,一顆直徑17公尺的隕石在空中爆炸,雖然沖擊波震碎了居民住宅的窗戶並導致部份居民受傷,但並未在地面上形成隕坑,因為該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後已分解成塵埃和微小碎片。

不過,根據2014年第45屆月球和行星科學大會釋出的一項研究報告,科學家們在車裏雅賓斯克受損住宅區域附近的一個湖泊底部,發現了一塊直徑達到1.5公尺的隕石,以及一些小的碎片。

然而,地球表面已知的190個撞擊隕坑卻表明,歷史上曾有一些體積更大的小行星成功穿越了大氣層,撞擊到了地面。盡管這類事件相對罕見,但它們的破壞力巨大。根據地球撞擊資料庫的統計,大多數在北美著陸(32%),其次是歐洲(22%)和俄羅斯和亞洲(16%)。

在已知的地球撞擊坑中,有44個的直徑超過了20千米。以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三個最大的陸地或水域隕坑:

弗瑞德福特隕坑(Vredefortcrater)

位於南非,是地球上最大的隕坑,直徑達到160千米,可能是20億年前由一顆直徑10-15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形成的。一個行星超過1千米就會產生全球性影響,這次撞擊的災難性程度,可能與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相當,但它光臨地球時時間還在恐龍時代之前。

希克蘇魯伯隕坑(Chicxulubcrater)

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直徑180千米,由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2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形成,雖然如今的火山口部份地在陸地上,但在撞擊時,尤卡坦是在一個淺海之下。這次撞擊導致了包括非鳥類恐龍在內的75%地球物種滅絕。此次撞擊事件也引發了一場持續多年的塵埃雲籠罩地球,遮蔽陽光並嚴重幹擾食物鏈的正常運作,那些在非鳥類恐龍中僥幸逃過最初撞擊災難的個體,可能會隨後面臨饑餓的威脅。

薩德伯裏隕坑(Sudburycrater)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薩德伯裏盆地,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碰撞隕坑之一,面積排在第三,它形成於大約18億年前。撞擊物體可能是一顆巨大的彗星,或者是小行星碎片和巖石的混合物。盡管侵蝕作用使這個隕坑變得難以辨認,但該地區的鎳、鐵采礦業卻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科學家指出,人們目前所開采的,實質上是小行星撞擊後遺留下的物質。

此外,地球撞擊資料庫還顯示,在44個由太空巖石撞擊形成的最大隕坑中,有39個形成於1000萬年前以前。而位於塔吉克的卡拉庫爾隕坑則是一個例外,它形成於大約500萬年前。

喬達斯表示:「許多較大的小行星都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太陽系早期。當時太空碎片四處飛舞,碰撞事件頻發。如果我們看一下遍布月球表面的隕坑,就可以想象,如果地球沒有大氣,以及海洋和侵蝕作用的影響,它可能也會像月球一樣布滿隕坑。因此,我們相信地球歷史上可能發生了更多、甚至規模更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只是我們尚未發現它們留下的痕跡。」

編譯:遊悠

策劃:張超 李培元 普都

稽核:劉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航天科普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