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上海退休教授在陽台上搞核發電?又是用AI造謠,又是自媒體狂歡

2025-03-13辟謠

本文轉自【上海網路辟謠】;

最近,有粉絲向上海辟謠平台舉報,稱圈群中有人傳播「上海退休教授靠陽台核電池供電」假訊息,希望公開辟謠。上海辟謠平台調查發現,相關訊息大機率是造謠者用AI技術編寫、制圖並剪輯視訊。在傳播者中,除了受誤導的網民,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傳謠者,他們透過續寫、點評等方式擴大謠言負面效應。

互聯網上,「上海退休教授靠陽台核電池供電」的謠言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圈群傳播的一張文字螢幕擷取,另一個短視訊平台上的各種視訊。根據文字螢幕擷取內容,該事件的起源是一條42秒的短視訊。

然而,在文字螢幕擷取提到的短視訊平台上,記者沒有找到「老教授介紹核發電」的短視訊,但同主題的短視訊有不少,主要分成兩類:一類看似「真人出鏡」,但稍加檢視就可發現,其實是用AI生成的圖片剪輯而成,有的短視訊上還帶有「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術,請謹慎甄別」的提示。

短視訊平台的「真人演繹」,是AI生成的

短視訊平台AI生成的視訊中,很多細節都暴露出它們是假的

另一類看似是「陽台核發電原理分析」,但視訊素材要麽是AI生成的圖片,要麽是與核工業、科研相關的圖片,沒有一個鏡頭真正記錄了「老教授家的核發電機」。

而且,這兩類短視訊所配的文字與圈群傳播的文字螢幕擷取基本一致,只不過有一部份采用了AI配音,聽起來好像是人聲播報或介紹。

也就是說,文字螢幕擷取與短視訊構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 文字螢幕擷取稱討論內容來自短視訊,短視訊的內容又參照了文字螢幕擷取,但兩個版本中都沒有真人真物

謠言更多的漏洞可以從文字螢幕擷取中找到。例如,文字螢幕擷取稱「中核集團」對該事件釋出了聲明、「國家電網官微」也發出了警告。可是,查遍中核集團、國家電網的各個官方釋出渠道,都找不到任何與該事件相關的資訊。

再如,文字螢幕擷取稱「平安產險推出‘核能家財險’」。但經查詢比對,平安家財險並沒有類似的保險內容;涉及核能的保險產品僅與核工業生產相關,與家庭財產無關。

以上核查結果顯示,這條「上海退休教授靠陽台核電池供電」的資訊看似圖文並茂、細節充分,卻沒有一張圖片、一個細節經得起推敲核查。再從行文風格看,大機率是造謠者利用AI大模型生成。

然而,就是這樣一條幾乎「一眼假」的資訊,卻引發了更多自媒體的狂歡。

在社交平台和短視訊平台,出現了大量以此為基礎的「二創」作品,不同自媒體進行了五花八門的點評。而且,部份自媒體明知信源有假,特意在短視訊上打上「內容來源於網路」的標簽,似乎就此撇清責任。

部份蹭熱點的自媒體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欲蓋彌彰

可是,基於壓根就不存在的事件進行點評傳播,真的就沒有責任嗎?

翻看這類自媒體此前的作品,不難洞察他們的真實意圖——只要是熱點話題,就能見到他們的身影,有的還自封「**觀察員」。根本目的無非是緊抓熱點話題,以此作為噱頭,瘋狂地蹭熱度,從而博取大眾眼球。

更要提高警惕的是,部份自媒體在進行「二創」時,除了誇大虛假內容,還增加了具有挑撥性的語句和內容,試圖以此撩撥網民情緒。他們不再滿足於追求帳號的熱度與流量,還暗藏了不可告人的企圖。

所以,並不存在的「上海退休教授靠陽台核電池供電」一事,不僅提醒網民在AI時代要擦亮眼睛,不被所謂的細節和圖片所迷惑;也是給平台敲響警鐘:既要管控原生謠言,更要對基於謠言的「二創」內容強化管理。

【記者手記】

在資訊傳播的領域中,一直流傳著這麽一句話,「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到了當下 AI 時代,這樣的現象愈發凸顯,造謠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如今,很多大模型功能強大得超乎想象,只要使用者提出要求,它們在不到一分鐘的極短時間內,就能洋洋灑灑地生成一篇長達數千字且 「細節滿滿」 的謠言文章。更為甚者,這些大模型還能依據指令,進一步生成與之對應的逼真圖片乃至動態視訊,以假亂真的程度足以迷惑眾多不明真相的群眾。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辟謠的難度呈幾何倍數增長——除了假訊息太多外,還會發現大模型在辟謠時很不給力。當人們試圖借助大模型進行求證辟謠時,會發現大模型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的資訊包含了那些惡意編造的謠言。由於大模型本身並不具備判斷資訊真假的能力,所以無法像人類一樣憑借經驗和理性去甄別是非真偽,給出的結論要麽似是而非,要麽自相矛盾。最終,辟謠工作還得依靠人工逐一進行核查,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

面對如此嚴峻的困境,必須從問題源頭入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首先,對造謠者必須予以嚴查嚴懲。要讓這些惡意擾亂資訊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人付出沈重的代價,透過法律的威懾力來遏制他們的造謠沖動。

其次,平台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相關平台需要加大稽核力度,構建更為嚴密的稽核機制,對於各類謠言以及謠言衍生出的 「二創」 內容,一律禁止釋出,並及時下架已存在的相關資訊,從而切斷謠言傳播的渠道。

再者,大模型的開發者要積極行動起來。透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比如設定嚴格的使用許可權、智慧辨識異常操作等方式,制止那些別有用心者利用大模型進行造假行為,從技術根源上減少謠言產生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在AI蓬勃發展的時代,要想做好辟謠工作,不能再靠事後核查的單一手段。必須往前一步,從懲治造謠者、督促平台作為、推動技術防控等多個維度協同發力,從源頭減少謠言。如此才能在復雜的資訊環境中,有效遏制謠言的滋生與傳播,還大眾一個真實、清朗的資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