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號乘組迎來新訊息,三名航天員「太空出差」50余天,又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成果,來看一看國家太空實驗室內的工作日常。
當然,三位航天員的狀態也是相當好,也將繼續推動中國航天任務的繼續執行。
而對於神舟二十號乘組來說,也已經在空間站之中完成了一次出艙任務,然而後續還可能繼續執行,因為中國空間站最難的任務還未執行完成,這也是中國一直在做的,那究竟是什麽?

這下面就來詳細看看,先說明一下中國神舟二十號乘組帶來了什麽成果,再來說明一下難事情。
神舟二十號乘組又是一周!做了什麽?
對於這新一周的時間之中,中國神舟二十號乘組還是在進行繁忙的工作,並且也完成了不少的成果了,在這一次的前一周,也給大家說過,中國航天員乘組直接在1周之中,完成了10余項任務研究,這著實讓人沒有想到,這是有點多。

而這在新一輪的任務之中,的確開展的也不少,比如:
開展了「信任與協同機制」「視覺運動重力表征」「元認知監控研究」「微重力關系認知」等多個計畫的測試工作。
開展了記憶滑動測試、力量測試與重物測試,為微重力條件下精細動作控制的變化規律和認知機制研究積累數據。
在空間微重力物理領域,乘組完成了燃燒櫃實驗外掛程式采樣蓋更換,無容器櫃清潔維護等工作。
不得不說,中國航天員乘組執行的任務成功還是不少,而且這也是中國空間站必須要執行的任務,是推動整個空間站穩定執行的關鍵。接下來中國航天員也會繼續保持該任務活動,繼續實作中國空間站領域的突破。
只不過針對大部份來說,可能更想看到的是一些科學研究成果,這裏我怎麽說呢?

有時間可能有成果了,數據了,也未必可以公布,中國在神舟十九號乘組返回的時候,其帶回來的成果不少吧?已在軌實施180余項科學與套用計畫,上行實驗模組、單元及樣品等近2噸科學物資,下行空間科學實驗樣品近百種,產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科學成果。所以,這也不是每個都公布是吧?
一切都在保密之中!哈哈,中國要公布的都會給大家說,不公布的,肯定也不會給大家看,這是正常的現象,萬一被一些「不良人員」帶走了,那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大家要想看到很多比較有特殊性的成果,也只有中國公布才知道,不然就沒有。
然而,對於神舟二十號乘組來說,接下來還將可能挑戰中國高難度任務,是什麽呢?那就是我們說的太空出艙任務。
空間站曾多次被撞!危機還未全面解除,為什麽這樣說?
首先對於中國空間站被撞擊的事情,這也不是首次說明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太空微粒太多了。

並且隨著航天發射不斷的增強,這樣的困境也是持續存在,而中國航天中心也公開說明了該事情,那就是在空間站執行的過程之中,曾多次遭遇太空微粒撞擊,其太陽翼還被撞擊了等,過後中國航天員就出艙進行了修復,過後,要想解決該事情,未來不會出現,實作高強度的防禦。
中國在做什麽?那就是進行空間站的防禦提升,只有在全面進行空間站加防。

那麽其面對的太空微粒,就算是未來增加了,其風險也才會降低,危機也才會減弱,甚至趨向於0,這裏之所以說是「趨向」,這是因為空間站不太可能對所有的都加防,比如太陽翼,你加防了,如何發電?很明顯,這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只能盡可能的做到避免危險區域的加防。而中國神舟二十號乘組也已經進行了一次太空出艙任務,並且也提到了該問題,那就是在2025年5月22日16時49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二十號乘組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傑密切協同,在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圓滿完成首次出艙任務。

將前期已透過貨物氣閘艙出艙並利用機械臂轉移至中轉位置的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至預定位置,同時開展了艙外裝置設施巡檢及處置等任務。
所以,神舟二十號乘組還在繼續加防,這說明了中國空間站的防護裝置還未全面加防結束,而空間站所面對的危機也還未全面接觸。

那後續,中國航天員還可能繼續進行加防,處理其空間站所面對的問題,具體多久安排第二次出現,中國還沒有明確說明,等待安排了,在後面也再來給大家看看。
太空加防除了確保安全,還有什麽作用?
對於太空加防來說,首要的想法大家應該可以想到,那就是確保空間站安全,畢竟航天員在空間站之中,安全是首要的問題。

而且中國為了確保航天員,中國在地面也是時刻為航天員保駕護航,那就是「神舟二十一號」船箭組合體就在發射場之中,做發一備一的待命救援任務,只要遇到緊急情況,中國就會將其發射,將航天員接回來,這是為了確保整個安全問題,所以,大家也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生命至上」。
這其實就是說明了,在做任何任務的情況之下,其航天員的安全才是第一位,這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

此前國際太空站被困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從8天變成了9個多月,這是顛覆認知了,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航天員在上面所承受的,可能不能形容,可能真的就是「有苦難說」,也不允許吧。
所以,這一點是值得為中國大贊,然而,對於太空加防來說,其實對中國空間站的整個執行周期來說,也是極好的事情。

不少人應該知道,中國空間站按照設計要求,是依照10年執行周期而來的,但是隨著中國在軌維修,包括這些空間站加防,也已經全面推動了中國空間站的執行時間,已經達到了15年了,而未來在繼續推動之下,必然也會打破20年,甚至30年的使用周期。
並且還有一個好訊息,中國空間站采取的是模組化模式,並且具備在軌輪換的實力。

所以,這可能會推動中國空間站的持續化運用,只不過短期來說,這還不需要,中國還沒有執行多久,從第一個艙位段發射以來,也才4年的時間,中國現階段主要任務就是進行空間站的升級,實作國家實驗室更大的艙體,並且推動國際合作,其國外航天員,17國的航天計畫入選,我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了。
所以,未來中國的空間站不僅是中國空間站,更是世界的空間站,只要符合中國要求,都可以加入一起飛行,創造實驗成果,這就是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