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是緊跟中國腳步,月球,火星,空間站任務都在全面開啟了。
此前中國嫦娥任務成功之後,印度月船三號也實作了歷史性的成就,激發了印度對月球的探索,並且快速開展了月船四號,月船五號任務。
這不,在中國開展天問二號任務之下,印度也是緊跟中國腳步,要開啟登陸火星任務,看來此前印度說要趕超中國的目標在一步一步的實作?

這是窮追不舍了,要跟中國在火星任務上「一較高下」了?
來自外媒指出,印度的登陸火星任務跟中國的天問任務具有類似的情況,而且,做法是中美都不敢直接這樣做,那下面就來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再來看看印度的。
天問二號已開啟!天問三號任務準備中
沒錯,中國天問二號任務已經開啟,在5月發射之後,除了傳回了首張來自太空的照片之外,暫時沒有更多的訊息。

當然,這完全也是正常的情況,因為還在前往小行星2016HO3的路上,按照時間上來說,大概是在1年之後抵達小行星,過後進行樣品采集,然後再返回地球,整個任務的周期大概是在2年左右,此後再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任務周期為7年左右。
所以,整個天問二號的任務周期大概是在10年,這10年之中步步都是挑戰,對中國的航天技術要求極高,比如:精確變軌,精確控制方位,精確導航等等,都是少不了在任務之中體現的,然而呢?

這一次任務還有一個關鍵性的點,那就是給中國天問三號提供技術支持,天問二號任務會進行多方面的驗證。
而對於天問三號任務來說,這是中國一次前往火星采樣的任務,從配置方面來講,其包含了著陸器、上升器、伺服器組合體和軌域器、返回器組合體組成,共配置6台科學載荷。其中:
軌域器環火軌域為約350公裏圓軌域,姿態對日定向,設計壽命不少於5年
配置中紅外超精細成像光譜儀和火星全球多色相機
伺服器環火軌域為近火點約400公裏環火大橢圓軌域,留軌探測約2個火星年,設計壽命不少於5年
配置沈降ENA極光探測儀和高精度向量磁強計等等。
這些有效載荷,配置布局,都是為了精確實作火星采樣任務的關鍵,而從時間上來說,中國這一次任務預計在2028年進行發射,並且也是一次開展國際載荷合作的任務。

具體加入國家有哪些,中國還沒有公布,但還是那句話,只要符合要求的,肯定都會參與進來,中國嫦娥六號,中國空間站的任務等,已經說明了該問題。
所以,期待中國天問二號任務穩步推進,天問三號任務也快了。

這不,印度也跟隨中國腳步,要打造出火星探測車,也要登陸火星了,而且這時間恰好也在中國的返回時間點上,真的是一個回來一個去,只不過,印度的還不是采樣,而且印度這一次的采用技術有點特點。
中美都不敢直接做:探測器上讓無人機飛起來
在印度2013年推出第一個火星軌域器之後,印度一直都保持第二個火星計劃的執行,但是由於預算原因,該計畫多次延遲了。

而在新一輪的情況之下,印度又公布了關於新一輪任務的計劃,將登陸火星。
然而外媒指出,這一次任務跟中國的天問一號任務非常相似,印度跟中國學習一樣,任務一旦被批準將叫「Mangalleyaan 2」,它是一個大探測器,總品質為4.5噸,在登陸火星之後,還會有火星車,大概是1.75噸,這與中國的天問一號任務搭配模式相似。

不過,也有與中國不一樣的點,那就是印度還有一款類似於NASA火星的直升機,然後從著陸器上飛起來進行探索,也允許在火星表面著陸,跟中國天問二號不一樣,火星車是直接滑動進入到火星地表。
這可以說印度是吸收了中美之間的精華,來實施自己的火星任務,中美都不敢直接做,都是先進行相關性的簡單任務,再來增加難度,結果呢?印度直接開幹了,探測器上讓無人機飛起來,這都是自己第一次登陸火星要做的。

但印度也比較謙虛說,如果一切順利,將是火星上的第三架飛機,將被部署,因為中國天問三號將在2028年使用無人機起飛,這一點是說明了中國任務比美國要快一點。
而對於印度登陸火星的時間,就是跟中國天問三號任務恰好形成了反差,中國預計在2031年返回地球。

而印度是利用印度目前最強大的火箭LVM3火箭,在2031年左右,將和這個火星探測車首先放置在190 x 35 786公裏的軌域中,然後使用ISRO已經使用過的傳統低能傳遞技術,實施軌域變化,然後前往火星。

所以,這一次任務又是一次印度可能超長時間的挑戰任務,此前印度的月船三號任務走了幾十天完成,這火星怕是時間更久了。
火星著陸難度非常大,能不能成功也是考驗
的確,火星與月球完全不一樣,火星的狀態來實施著陸,難度更加的高:
一方面火星表面存在大氣,火星表面大氣的密度是地球表面大氣密度的1%左右,因此火星比月球的環境更復雜
另一方面火星離地球距離更加遙遠,通訊時延單程達到20分鐘左右,這對火星著陸器來說,是具有極高的挑戰,需要全面確保航天器的自主性。
所以,也就是這樣的條件,在火星著陸過程之中,就是一大挑戰。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車能夠完美的完成著陸,也是對中國一次技術的驗證,從借助火星大氣進行減速,然後到下降過程減少90%左右的速度,過後利用降落傘把速度降至100m/s時。
在距離火星表面100公尺時,懸停,完成精避障和緩速下降,最終實作火星的著陸,這裏面的每一步都是少不了的精確控制,技術支持等。

所以,印度能不能按照自己的目標完成,這未知數,可以說相對月球難度更大,而且印度還有什麽?
那就是自己的深空測控技術還是0,搞不好真的按照2031年進行火星登陸任務,那還是要依靠歐美來完成,這幾年的時間,印度要建立一個龐大的測控網路,這機率並不大。

至少從我個人上來講,不太可能看到印度那麽快完成,這就算是有探測器,也未必可以自己來獨立完成,這也是印度航天工業較差的表現。
當然,印度的航天計劃變數也較大,大家先看下就行,有時間說不準,並且還未完全批準,印度是先說,就算是批準了也不穩定,印度月船四號大家也看到了,修改了多少次版本了,所以,先看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