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監獄獵艷」的訊息在網上廣泛流傳開來,
一男生公然在群聊中炫耀自己在女子監獄門口蹲守搭訕女囚的攻略,
奇特的經歷也吸引了不少網友向其求教經驗...
但經過警方的調查,這事兒完全是男生憑空編撰的?!
不得不說,現在社會的造謠成本是真低啊,
一些人為了博眼球什麽奇葩故事都敢編...
一起來和學爸看看故事的經過吧~
01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沈寂已久的男同胞交流群突然曝出一條爆炸性的訊息,激起了群友們的熱烈討論。
在群聊中,一個叫小艾的網友分享了一大段自己找女朋友的經驗與心得。
然而,仔細閱讀後發現,這些所謂的經驗根本不是什麽正當途徑,而是在法律的邊緣瘋狂試探。
網友小艾在群聊中表示,他以前主要是透過一些遊戲組團、社交軟體、拼車等常見的社交途徑來認識女生,並獲取聯系方式的。
但這只是談戀愛的第一步,真正關鍵的是如何贏得對方好感,並進一步發展關系。
因此,在與女性朋友交流過程中,他會根據不同女生的偏好來打造自己的朋友圈形象,偽裝成女生喜歡的樣子以此放大自己的魅力,然後一舉拿下。
當然了,可千萬別以為打造人設很輕松,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需要投放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的。
考慮到近幾年整體經濟環境不太好,他很快意識到,用這種方式追求女生可能既費錢又費力,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
於是他就開始琢磨,到底有什麽好辦法能夠既輕松又不需要怎麽花錢就能泡到女生。

沒想到這小眼睛一轉,還真讓他想出來一些個陰招...
他在群裏很是得意地宣布,自己找到了一種「快速、省錢、效率高」的找女朋友的方法。
即不再在常規的社交圈裏尋找女生,而是將目標轉向了剛出獄的女性服刑人員。
在他看來,這些女性服刑人員中不少是因為經濟案件或一時沖動犯罪,而且"顏值線上",完全不比大價錢釣來的女生差。

在群裏,他還詳細的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監獄門口挑選與攻略剛釋放出獄的女囚。
比如說,在監獄門口蹲守,挑一些沒有家人接送的年輕女生,進而以提供幫助為名接近她們。
令人不齒的是,他竟在群聊中大肆分享自己與這些剛獲自由的女性發生關系的"經驗",不僅詳細指導如何規避酒店登記,還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已經"得手四人"。
為給自己的說辭增加可信度,他在群聊中曬出了所謂的"刑滿釋放證明書"和一名女性腿部的淤傷照片作為"證據"。

他的言語中滿是對自己「新發現」的自豪感,還覺得自己的這樣做,純是為了幫助剛釋放的女囚重新融入社會,是一種公益行為...
學爸都無語了,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虧他說的出口,公然將別人的傷痛當作自己的談資,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而群聊中的其他成員對他這種行為做出的反應也很是精彩。
有人評價"賽道太小眾",有人戲謔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看的出來這些群友對他宣布的「新賽道」也很是感興趣。
還有一名「貼心」的群友友情提示,要小心患有愛滋病的女性服刑人員...

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樣子,仿佛下一秒就有人要付諸實踐了。
02
而這事兒實在太奇葩了,聊天記錄被人爆到網上後,立馬就炸開了鍋,網友們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
估計連爆料人自己都沒想到,這事兒能鬧這麽大,都把官方給驚動了!
但戲劇性的是,這事兒吵得沸沸揚揚的,到頭來竟全是假的...

經上海警方調查核實,30歲的余某為吸引眼球,在群聊中編造出所謂"成功獵艷多名刑滿釋放女性"的虛假經歷。
目前,余某已被依法行政拘留,並在原聊天群公開道歉,承認所有"經歷"均屬捏造。
值得註意的是,余某曾在群聊中曬出的"刑滿釋放證明"及女性傷情照片不是偽造的,只不過經歷是編的。
照片中腿部受傷的女生的確是余某的女朋友,於今年1月刑滿釋放。但其傷情與余某編造的"監獄內被打"完全無關,實為出獄後騎車不慎摔傷所致。

果然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另一半的口中會被描述成什麽樣?自己的不幸經歷被男友當作"獵艷成果"在群聊中炫耀,還將這種卑劣行徑美化為"拯救她"...
這種極其扭曲的價值觀與自以為是的態度,令人不寒而栗。
不過在這件事中,讓學爸感到震驚的不僅是余某編造的"監獄獵艷"謊言,更是其群內部份男性同胞對這個歪點子表現出的贊同之意。
這種集體無意識的默許,也暴露出一種值得大眾警惕的群體心態:大家已經不再想為健康的戀愛買單了...

不過究其原因,學爸覺得其背後可能藏著幾個現實原因。
首先,現在談戀愛成本確實高。不少男生抱怨追女生要花大錢——吃飯、送禮、約會,樣樣都得掏腰包。一聽有"不花錢還能認識女生"的路子,難免有人動心。
其次,社交軟體用多了,有些人就想著走捷徑。現在網上各種"撩妹教程"滿天飛,把談戀愛搞得像打遊戲通關似的。這種歪風一吹,就有人覺得正經追求太費勁。

再者,網路匿名環境放大了人性的陰暗面,他們並不是不知道這是錯的,而是選擇用"玩笑"來消解道德壓力,用"獵奇"的方式掩蓋他們內心對女性的不尊重。
但話說回來,這些都不能成為認同歪門邪道的借口。
感情這事兒,從來就沒有什麽"便宜又好用"的捷徑,總想著投機取巧,最後害人害己。
健康的感情從來都需要真誠投入,這才是對彼此最基本的尊重。
03
除此之外,這起事件再次暴露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網路造謠的成本實在太低了。
有些人為了博眼球,根本不顧事實真相,張口就來,給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
就像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上海地鐵猥褻案",本來那個變態男的行為就已經夠惡心了,對受害女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可更讓人氣憤的是,網上居然還有人編造謠言,說什麽"女生和猥褻男是一夥的""兩人在地鐵玩刺激遊戲"之類的鬼話。
雖然警方很快就出來辟謠,但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無疑是在受害女生的傷口上撒鹽。
女生先是被猥褻,接著又要承受網路謠言的二次傷害,這樣的雙重打擊,換成誰都難以承受。

而這些造謠者根本不會考慮,自己隨口編的故事會給當事人帶來多大的傷害。他們只在乎能不能吸引眼球、獲得流量。
說到底,之所以謠言滿天飛還是因為造謠的代價太小,才讓這些人如此肆無忌憚。
我們真的該好好想想,要怎麽提高造謠的成本,保護受害者免受二次傷害。
畢竟,網路不是法外之地,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言論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