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作者:徐龍輝
註:本文為作者挽救華南虎的科學設想小小說。僅供娛樂參考。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科學設想創作;不代表海濕平台觀點
華南虎。(圖源:J. Patrick Fischer;CC BY-SA 3.0)
20年前,常愛虎還是個四十剛出頭的青壯年人,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工作時炒股賺了錢,又時來運轉看準商機辦企業大賺了一把,有十幾個億的身家。可是身體卻糟得讓他煩心,什麽高血脂、高血壓、心肌缺血、脂肪肝、大腸等所謂城市富貴病接踵而來。
他是生物系動物學專業畢業的,對野生動物頗感興趣,訂了一份【野生動物】雜誌。見中國特有的虎亞種——華南虎存在生存危機,存心出力挽救,便找我商議。但見這位老板肥頭大耳,胖臉上掛著兩個智慧的大眼睛,閃閃發光。肥胖圓滾的肚子,已無適合的皮帶供他使用,只好穿上吊帶衭。
初次見面寒喧幾句後他就直奔主題,問我拯救華南虎之計。我說:「華南虎沒救了!」
「為什麽?是因為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嗎?
「生存環境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的,老虎對環境的要求並不嚴格,它們之所以喜歡生活在森林裏,是因為森林中可以育孕許多野生動物(如野豬、黃猄、鹿、山羊……)可以供它們捕食。
「如此說來,華南虎數量日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食物缺乏啰?
「是的,就因為食物缺乏和保護不力這兩個原因。
「徐生,你是說要挽救華南虎,就必須解決你說的那兩個因素?與許多專家認為的生存環境面積關系不大?」
「老虎與生存環境的相關面積,是專家從書面計算出來的。他們是從老虎的食量去計算森林面積對野生動物的相對產量得出的結果去論證的,即是說一頭老虎一年需吃肉十噸的話,就需要能年產十噸各種野生動物肉的森林面積相配合。但是現實中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因素幹擾,譬如,獵人的狩獵活動,就很難預測。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的狩獵法或禁獵法令對居住深山的村民來說等於一紙空文。即使公安機關已明令收繳獵槍,但沒有槍他們可以用鐵鋏、用套索。這些狩獵工具捕捉野豬、黃猄等動物十分有效。老虎是絕對無法與人爭食的,甚至老虎也常中獵人布放的鐵鋏喪生。
「所以,你認為華南虎沒有辦法挽救了!」常愛虎感到十分沮喪。
「也不完全沒有救!"
「還有什麽辦法,能說來聽聽嗎?
「這個辦法要花不少錢,必須是政府行為。可惜,國家林業局雖說重視挽救華南虎,但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很少有實際的行動。只撥一些錢進行野外虎的數量調查,或進行人工繁殖飼養發展族群,這是不解決問題的。除非把華南虎變成圈養的動物,等幾十或上百年後,國人的素質提高了,不再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了,才有可能把虎野放,回歸自然。」
「徐教授,你就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可以嗎?」常愛虎急切地催促我。我沈思片刻,點燃一支煙,呷了一口茶道:「找一個人煙稀少,但又有一定面積的海島去發展華南虎……。」我一邊說,常愛虎一邊認真地做筆記,我見他如此認真地傾聽,心中感到十分欣慰,覺得找到了知音,便詳細地把我醞釀多年的救虎計劃娓娓道來。愛虎越聽越興奮,做記錄的筆在微微抖動,臉上現出紅光。待我說完,他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我認為你說得很有道理,我一定會去試試, 哪怕傾家蕩產……」
很快,他找到了一個面積約5平方公裏的小島,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按照我的計劃,一步一步地付諸行動。他把企業托給可靠的朋友管理,把賺到的錢都投到拯救華南虎的事業上去,他親力親為,不但事業蒸蒸日上,也把他身上多余的肉除掉了,血液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盡管已步入退休年齡,但看起來比二十年前更加英俊健康,簡直是變了一個人。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工作,虎島初具規模,二十多頭華南虎出籠歸山了。去年國慶日後不久我一位同學的當記者的兒子聞訊求我帶他參觀虎島,先睹為快。經與常島主聯系,他也表示歡迎,但參觀後必須交一篇「觀感」文章。全文如下:
虎島行
我爸爸告訴我,徐叔叔在珠江口某小島上協助常愛虎老板放養華南虎,有二十多頭成年虎已成功放出籠,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聽到這個好訊息,我興奮不已,盡管身在北京,但我的心早已飛向南方,飛向茫茫大海中那神秘的荒島。
經聯系,徐叔叔和常島主很快就接受了我。重陽節剛過,常島主便帶我從珠海乘船上島。
森林上空的天橋
船在海上航行了約半個多小時,虎島的倩影便呈現在眼前,它由一個模糊的小黑點逐漸變大、變寬。島上的樹木、巨石和海水拍擊岸邊的浪花也越來越清晰了。我的心早已飛上了虎島,好像看見華南虎在叢林中捕食野豬、追擊黃猄飽餐後的老虎在樹蔭下悠閑地休息清理利爪。我不由自主地從包裏取出望遠鏡,瞄準虎島觀望。
虎島景觀(圖源:AI)
但見島上叢林 波濤起伏 、 小山連綿 。面向我們這邊的山腳下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建築物,那是人們辦公、住宿和遊玩的地方。視線中出現一條白色條帶狀的建築從山腳伸向山頂,這是我無法猜測的建築物,便問常島主。他說:「那條白色條帶狀的建築是森林上空的天橋,離地面約3公尺,寬2公尺,兩邊有扶攔,是供遊人觀虎的設施,幾乎通向各個山頭。」
我聽到「遊人觀虎」四個字便追問道:「常島主,這裏也供人旅遊嗎?」
「當然,不開設旅遊計畫如何維持虎島日常的龐大開支呀!因為即使老虎可以繁殖,而且它們的繁殖力也不弱,但目前虎產品是不能上市的。」
「噢!……」常島主的解釋使我陷入了沈思。是呀,島主為建虎島已花了幾億元,他的企業已面臨資金周轉的困難,若不搞旅遊虎島就無法生存! 但上島只為觀虎能吸引人嗎?我有些擔憂,便向站在船頭眺望大海的徐叔走去,請他解答我感到憂慮的問題。
他說:「虎島上觀虎和在動物園中觀虎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動物園中的老虎是等著餵食,虎島上的老虎是自己花時間、花力氣去捕捉動物充饑的,它們不可以像動物園中的老虎那樣整天休息、睡覺,它們必須尋找動物、伏擊動物、追擊獵物……」
說到這裏,徐叔取出一支煙,拿出打火機,拉開風衣擋住海風把煙點燃,深深地吸了兩口又繼續對我說:「此外,老虎的食物——野豬、黃猄、水鹿等,在林中的生活的生動畫面,也是我們在動物園中無法看到的。弱者既要生活,又要偷生;強者為了生存,必須學會各種撲殺本領。這些天天發生在自然界中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生動而刺激的場面,人類是很少能夠親眼目睹的。虎島的建設恰恰為我們提供了觀察野生動物在野外生活中的真實情況。」
輪船繼續向著虎島前進,虎島越來越大了,起先只可以分辨房屋建築的形狀,逐漸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站在海岸上的男女,這中間也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島主帶我們登上岸,先在辦公室喝了一杯清香的鐵觀音茶,便給每人一支礦泉水、一包點心和一頂草帽,然後帶我們上山去了。
先睹為快
我們從大樓後面的天橋開始出發了,跨越一堵圍墻(把人與虎隔開)便進入山林,天橋一直向山頂伸延,每走約100公尺就有一處較寬闊的有頂篷可避雨遮曬的亭台。走到地勢較高的第二個亭台便停了下來。島主叫我回頭觀望散布在海邊的建築物。他指著左邊用鐵絲網圍起來的山頭說:「那是華南虎繁育場,十多年前進來的2雄4雌華南虎,就在那分隔繁殖,到今天已發展到了二十多頭成年虎,十多頭小虎了。今年3月,我們把成年虎放了出去,小虎仍然留在欄中餵養」
巡視領地的華南虎(圖源:AI)
餵!餵!餵!突然附近林中傳來殺豬般的慘叫聲,把我嚇了一跳,徐叔忙安慰我道:「別怕,是老虎捉到了山豬。」慘烈的山豬嚎叫幾分鐘後停止了,我用望遠鏡對準叫聲方向尋覓,企圖目睹發生悲劇的一幕,盡管密林擋住了視線,我卻好像見到山豬被老虎咬住了喉嚨,倒在地上,四腳不停地掙紮的情景。這是豬的慘叫聲音激發起腦海中的幻覺。我完全感覺得到我的心 撲撲亂跳 ,緊握望遠鏡的雙手在發抖。如果我不是站在天橋上,深知老虎無法跨越天橋與地面相隔的空間,我真的會被嚇破膽。
林中一片寂靜,老虎正在享受它的美餐,我又拿起望遠鏡向野豬發出嚎叫的林中觀看。徐叔問我道:「小池,你看到了什麽?
「噢,徐叔,有幾株樹葉濃密的大樹擋住了視線。沒有看到老虎。
「我不是問你有無看到老虎,而是叫你仔細尋找樹上除大樹的枝葉外還有什麽?」
聽徐叔這一提醒,我便認真察看起來,「樹上還有果子,像硬殼的錐子樹」。
「對了,野豬正在錐子樹下覓食錐子,老虎知道這是野豬常來覓食的地方,就藏在附近的草叢中伏擊它」。
「這就是徐教授的長遠眼光」。島主插話道:「我們上島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荒山的空地上種植各種野果樹(如殼鬥科的各種錐子,野山荔枝、山枇杷等)和播種一些能長出地下塊根的植物(如山筍、土茯苓等)供野豬和猴子們采食。」
「島上還有猴子嗎?」我像意外發現新大陸一樣感到興奮和驚奇,因為來虎島時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島上還有不少猴子。
「你看那邊(島主指向一處山窩)的樹冠是不是像有風吹動那樣搖動著?」
「是的,我看見了!」
「你用望遠鏡看看,也授權以找到什麽。」
我認真地調好望遠鏡的焦距,待大樹的枝葉都能看得很清楚時便細心地向枝間葉底下認真搜尋。好家夥!一只猴子、2只、3只……唉呀!一群猴子在樹上采摘野果,是無花果哩!我興奮地對他們說:「看到猴子了,一大群在樹上摘無花果食哩!」
我依然拿著望遠鏡在觀察猴子,一只體形特別強壯的猴子悠然自得地坐在樹頂,兩只眼睛不停地向四面八方觀看,有時老到一些猴子的身旁拍拍它的嘴。我不解這種動物意味著什麽,只好請教徐叔,他說是 猴王向猴子取食 ,還叫我細看那些猴子是不是一個個兩頰都脹鼓鼓的。
「噢,我知道了,原來猴王為群猴放哨,無暇覓食,只好抽取群猴藏在頰囊裏的果實。」我一邊觀看一邊自言自語的說道:「常老板,這些猴子也是養給老虎吃的嗎?」
島主微笑答道:「你認為老虎能抓到猴子嗎?別忘了老虎是唯一不會上樹的貓科動物。」
「對,我忽略了這一點,只從它們力量上對比去考慮。既然不能餵老虎,還養這麽多猴子幹嗎?」
「賺錢啰!您不覺得在野外觀猴比在動物園中有趣嗎?它們不單可以供遊人觀賞,還可以捉來賣給科研單位做各種實驗。況且放上山的猴子不用花人工去管理,也不用買飼料去餵養,只利用山上的許多野果和嫩樹枝葉、昆蟲等即可。這個島和海南島陵水縣的南灣半島面積差不多,那裏的獼猴經幾十年的保護發展,已從殘存幾十只發展到今天有一千多只,還售出了幾百只給各省科研單位和動物園呢!」
我們繼續沿天橋步行,到另外一個山頭涼亭中休息時,徐叔忽然叫我拿望遠鏡出來給他,他把望遠鏡對準遠離我們有幾百米遠的山脊上觀看,見他拿望遠鏡的一雙手在微微顫抖,我知道他一定發現了什麽,不然是不會如此激動的。我急忙問他:「徐叔叔,發現什麽啦!」
「虎豬大戰!」
「什麽?老虎跟野豬打起來啦!」我伸手想拿望遠鏡觀看,見他還沒有松手給我看的意思又把手縮了回來。我真焦急呀!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能白白讓他溜走呀!好在徐叔理解我的心情,很快就把望遠鏡遞交給我,我順著他指的方向和位置尋找。
「找到了,那條野豬好大喲!比那條老虎還高大,難怪它不怕老虎,膽敢對抗。」
「你看野豬嘴兩邊雪白發光的是什麽東西?」徐叔啟發我細看。
「唉呀!像插了兩把利刃,是公豬的獠牙吧。
「是的,只有兇惡的公豬才敢在老虎面前示威。
「它們怎麽會在山脊上打起來呢?
「肯定是那條老虎在山脊上伏擊山豬,既然遇上了,弱者逃跑,強者只好對抗。」
「唉呀!看不見了!」我無限惋惜!
「為什麽?」
「翻過山那邊去了,盡管見不到大戰的虎和豬的身影,但從山那邊升起的滾滾黃塵可以想象它們激戰的慘烈程度。」
「是的,實力相當的虎豬大戰能相持幾個小時,雖然多數是野豬慘死虎口,偶爾也有兩敗俱傷,雙雙倒地而亡的。」
虎,豬相鬥的地方離我們有幾百米遠,不用望遠鏡是看不清的,徐叔卻看見了,深感奇怪,問道:「徐叔,你的眼睛真利害,隔幾百米遠都被你發現了!」
「其實我也沒有看清楚,只覺得那地方有點異樣,且有晃動、閃亮的感覺,才會拿望遠鏡來觀察。」
「為什麽你能覺察到異樣,我和島主都毫無感覺?」
「那是因為我長期與大自然接觸,熟悉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所以,稍有變化就能感覺得到;況且,我們上山就是為了尋找老虎,觀察島上各種野生動物的,大腦中的「發現神經」特別興奮,因此感覺特別靈敏。」
徐叔的回答很有道理,很有說服務力,我真正感受到他那「自然之子」的魅力,希望乘此機會向他多學點東西,有不解的地方便應開口發問。
「徐叔,我看那頭山豬比老虎還高大,難怪它敢和老虎打起來。」
「山豬發怒時全身的粗毛都會豎起來,尤其是長在頸背的長鬃毛,幾乎豎得筆直,增加了它高大的形象。
「還有在豬嘴兩邊掛著的雪白而鋒利的獠牙也的確使人見而生畏。
「是的,若老虎一不小心,被山豬在肚邊撞擊一下,肯定會穿腸破肚,所以,相鬥時老虎必定正面出擊,時刻防備山豬從旁偷襲。」
影像僅供參考。圖源:AI
虎、豬相鬥的驚魂稍定,我腦海裏又提出疑問了。老虎是人工飼養繁殖後放上山的,這條山豬從何而來?便問常島主:「山豬是島上原有的動物嗎?」
島主笑答:「島上原來也有野豬、黃猄之類的野動物,到我們上島時已全部給人打完了。目前山上的野豬也是我們放養的。」
未雨綢繆
「建設虎島怕計劃落實後,我們一方面建老虎圍欄,尋購虎種:同時啟動的工作是豐富島上的動、植物資源,為將來放虎歸山作好充分的食物源準備。」島主在向我簡單敘述建立虎島的艱苦過程。「購進來的華南虎,放進約100畝的鐵絲網圍籠中生活。我們買進一些山羊、山雞、野兔、豬、狗等放進虎欄中給虎捕食。另方面開展野豬與家豬雜交的飼養場、用公野豬做種,與家母豬雜交的後代具有原有野豬的野性,把它們放上山去發展,作為以後放虎歸山時的食物。與此同時,組織人力上山,種上……等植物,發展地下塊根和野果,為野豬和猴子提供食物。」
「下午再帶你去參觀'雜交野豬飼養場'」。
我們繼續沿天橋爬山越嶺,途中還見到不少在林中覓食的黃猄,在樹下休息的水鹿,咯咯驚飛的雉雞和草叢中跳躍奔跑的野兔。真是大開眼界。
野豬飼養場建在一處山窩中,因為那裏有較豐富的山泉水,還有一條以前部隊駐防時開好的公路通行。豬場的面積不大,四面有2公尺高的圍墻封閉,裏面有2頭公野豬和十多頭母家豬,每年可放100多頭豬仔上山。
島主說第一批上山的野豬仔現已十多歲了,它們在山上也可以繼續繁殖。人工種植的各種植物塊根和野果,為野放的山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我們從天橋下到豬場,見豬欄內有許多小花豬便問島主:「這些小花豬是什麽品種?」
「這些都是野豬與家豬雜交的小豬,因為野豬小時候也是滿身花斑。這些雜交豬仔不單外形像野豬仔,性格也特別活潑、兇猛;跳躍能力很強,一般的家豬圍欄它們可以跳過去。」
豬場旁邊建了一座大糞尿池,用於發酵過的糞水種蕃茨和玉米給豬吃。
野兔、黃猄和水鹿等都沒有建場飼養,從市場上買來就放進山裏任它們生長發展。
「關於作者」
徐龍輝(1936.6—)研究員,動物學家,資深科普作家。曾擔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野生動物】編委。長期從事華南地區的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和保護利用,參與編寫中國動物誌(獸類)研究工作,協助海南島當地政府劃定霸王岺長臂猿保護區、東方大田海南坡鹿保護區和陵水南灣半島彌猴保護區,使這三種珍稀動物得到很好的保護,並為海南島的坡鹿正名。【華南虎的數量與分布調查】一文對廣東的華南虎保護區的劃定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出席安徽合肥舉行的「首次中日獸類學學術討論會」並送出會議論文,主筆出版專著【海南島的鳥獸】、【廣東山區經濟動物】、編寫【廣東野生動物彩色圖譜】。參與寫作(論文)出版的書籍有十多本。著有「老虎探袐」、「野生動物考察記」、「獵人日記」、「小虎歷險記」和「老虎的故事」科普書籍並獲多項獎勵。獲廣東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續· 周正龍事件感言
一、不真實的新聞釋出會
周正龍的「虎照」事件震動全國,又幾乎波及全世界,其威力像一枚原子彈爆炸,卻比原子彈更厲害,至今余波未了。我想,若周正龍拍的是一張假的梅花鹿或其他野生動物照片,會有那麽多記者、網友、科學家、國家幹部……去追蹤、去探究和爭論嗎?肯定不會。可見「龍生雨」「虎生風」致使風雨大作,非同小可。
為什麽拍了一張假華南虎照就會引起軒然大波呢?因為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是世界上公認的「中國虎」。有國際組織列出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生物種,華南虎高居首位,實際上它的瀕危處境遠遠超過了大熊貓。
如此珍稀的中國虎竟然被一個農民拍到了,如果屬實,當然值得高興,值得慶祝,給他發2萬元獎金也不過分。因為這畢竟說明了華南虎還沒有在中國絕跡,也許還有挽救的一線希望。
可惜的是,周老虎不是真老虎,是一張畫,在野外裝假拍的。即使虎照中的虎,是真老虎,也不可能是在野外拍到的。但當地省政府主管野生動物部門以萬二分的熱情開了一個新聞釋出會。不管他們知不知道拍的老虎是真是假,首先應當贊揚他們對保護華南虎的熱情。或許他們想引起國家當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視,共同把保護華南虎的工作搞好。可是當許多人對虎照產生質疑的時候,那些「熱心」保護華南虎的幹部還是不冷靜下來思考,像湖南省林業廳那樣派人去調查落實,再核定新聞報道。
事實真相是不可能永遠被掩蓋的,用十個頭顱擔保也不能把假變成真。結果一些人丟了烏紗帽。我真為他們的愚蠢行為惋惜!
退一萬步來說,虎照是真的。又能說明什麽問題呢?國家林業局不會因此而撥大把錢給當地保護老虎,最多撥一點經費你們組織一個調查隊去查清老虎在野外的殘存量,然後根據調查結果再作下一步的計劃。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在廣東調查華南虎有根有據確認仍有4-6頭老虎在粵北與江西、湖南交界處活動,虎糞和」掛爪」都拍了不少,也沒有引起國家和當地主管部門的重視,以至虎跡逐年減少、絕跡。
二、野外拍到真老虎,華南虎就有救了嗎?
我們暫時不去爭論野外能否拍到老虎,就當周正龍是在野外拍到了老虎,只是能說明陜西有虎,有多少?不知道。如果就只有一只虎,劃一個保護區去保護它還有意義嗎?沒有用了!因為不能繁殖後代,最終老死山野。這一點稍有知識的人都知道,決然騙不了國家林業局。
想引起國人的註意,搞旅遊?這種想法難免幼稚可笑。山上有虎,遊人還真的敢於「偏向虎山行」嗎?即使這頭老虎怕人,不敢傷人,它在300~400平方公裏範圍內活動,遊客又能一見其尊容, 一睹其風采嗎?
以上兩點,是多數人猜測陜西林業局釋出假新聞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有少數人認為若上級領導信以為陜西仍有華南虎,就會產生「陜西省保虎有功的印象」給主管部門嘉獎。
如果沒有目的,他們開新聞釋出會,發2萬元獎金給周正龍幹嗎?可悲的是,他們把群眾當阿鬥了!這叫利令智昏,才敢弄虛作假。
最使我難於理解的事是為什麽有那麽多人(不是成千上萬而是成萬上億)為爭論虎照的真假而動腦筋、花時間、花錢財。多數人說:這次是政府造假,影響極壞,必須糾正。若是如此,我倒覺得是一件好事,應該發揚光大,杜絕弄虛作假。可是,我認為事情並不那麽簡單。因為有兩派在爭論。說明真相還在懷疑之中,參加爭論的不管是「挺虎」還是「打虎」派,心中多少還帶點疑問。難怪全國各地電台、報刊、記者蜂擁到陜西存取周正龍。廣州也不例外,南方×市報還為此事請一位工程師在「公眾論壇」作報告。其原意當然是為普及關於老虎的科學知識,但也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三、澄清與討論
2007年11月27日下午,我的一位同學(前南方日報記者)打電話告訴我:「你單位×工程師在南方×市報上發表演講,你看了沒有?」
「在哪一天的報上刊登了?」
「就今天的。我先問你,世界上的老虎有八種之多嗎?」
「世界上只亞洲才有老虎,而且僅有一種。是有八個亞種,你把’亞’字漏掉了吧?」
「我把報上登的讀給你聽:世界上本來是有八種虎,現在明確存在的有五種……」
「這一定是報刊搞錯了,一個工程師,又正在率領一個團隊調查華南虎,不可能把亞種說成種的。」
「我對老虎的知識一竅不通,你還是上街買一份報紙看看吧。」黃記者說。
我放下電話就上街,拿到報紙便細讀起來,還真發現了不少問題。
公眾論壇(1):第五段:「到目前為止,整個虎在中國記錄的地區,除了西藏、台灣、海南島,幾乎其他每一個省份都有華南虎的存在……」 其實西藏有虎,是孟加拉虎(【西藏哺乳類】第188頁)。最後一句話,把華南虎作為虎的代名詞,說明他對種與亞種的概念不清。難怪把八個亞種說成八個種。華南虎只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方各省,東北地區的是東北虎,雲南和廣西部份地區分布的是印支虎。據權威書籍【中國動物誌(獸類)】記載, 陜西省沒有華南虎分布的記錄。
公眾論壇(2):最後一段的最一句。「我一直在強調華南虎的問題就是調查的問題。」我認為:再給他們充足的經費去調查、證實華南虎還存在也不能解決華南虎即將被滅絕的問題。我不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率隊調查過華南虎嗎,真憑實據證明在廣東, 湖南和江西交界活動的華南虎還有4-6頭,結果怎樣?現在即使沒有徹底完蛋也只有1-2頭了,因為他們去調查了一年多時間連虎的「掛爪」都沒有找到,從現在的國情來看,再放100頭華南虎上山也不可能挽救華南虎族群的復滅。
公眾論壇(3):第一段:「……華南虎瀕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華南地區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態環境包含的因素有動物、植物、氣候、水份、人口密度……等等,所以,籠統說生態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是華南虎致危的主要原因顯然不妥。如果華南地區森林中的野生動物不被人類過度獵殺的話,如果老虎不是長期被山區獵人的鐵鋏圍捕的話,其他環境因子的變化是不致於影響華南虎的生存繁衍的。正如×工程師在第五段中說的「……現從老獵人的說法來看,華南虎最困難的就是找不到吃的東西,往往更多是被餓死的……」 僅這一點, 與我的看法相同, 也說明了我的本意。
公眾論壇(5):」華南虎對環境是有要求的,密林是不會去的,只會去原始森林……」。從這句話的意思來看,×工程師是不知道「原始森林」是什麽森林。原始森林是從來沒有被人工破伐過的森林,廣東大陸基本上是沒有原始森林了。他在文中承認「山區的老獵人才是真正意義上了解虎的專家」。不知他有沒有聽說過民間獵人說:「老虎不進森林,因為它們怕林中有鳥屎掉到它身上……」。民間有這種傳說,正因為人們常見的老虎都不是在森林中,而是在人村較近的荒山野嶺上。
以上內容,只是生怕誤導讀者而不得不說清楚。請報刊編輯和×工程師不要見怪。其他錯誤,諸如湛江半島(其實是雷州半島),老虎是喜溫動物(否)……等都無關緊要,此地就不一一作出解釋。
作者 | 徐龍輝
編輯 | Linda Wong
排版 | Chunyao Wang
收稿日期 | 2025年4月13日
【參照本文】
徐龍輝.虎島行/周正龍事件感言.海洋與濕地.2025-04-13.
【海洋與濕地·往期相關報道】
人類要保護老虎?「世界老虎日」的辯論 | 蘇格拉底的生物多樣性會客廳(二)
虎嘯山林,孟加拉虎重返尼泊爾 | 7月29日迎世界老虎日
輕易放倒一頭美洲虎!身懷「毒液黃金」的它,為何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