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太空監控中心COMSPOC_OPS釋出新訊息,在2025 年 6 月 6 日至 8 日期間 ,GEO 中發生了幾項重大活動。
而重點就是中美衛星,出現了少有的「太空賽車」!中國衛星4次機動,美國雙衛星「2次機動」,在完成「太空賽車」之後,美國衛星與中國衛星相鄰執行。

這是要幹什麽?中美在太空之中幹什麽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不得不說,這太空賽車之下的機動能力真強,這也算是技術的驗證。
中美衛星「太空賽車」!中國4次機動,美國兩顆2次靠近臨停
的確,中美的衛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先後完成的,三顆衛星分別為:
中國實踐二十五號(SJ-25) ——這一顆衛星是中國在2025年1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它主要主要用於衛星燃料補加與延壽服務技術驗證。

美國兩顆衛星分別為USA 270 、USA 271 ——這兩顆衛星都是屬於美國"地球同步軌域空間態勢感知計劃(GSSAP)的衛星,主要用於對地球同步軌域目標實施抵近偵察與空間態勢感知。如:USA-271衛星,它搭載了光電傳感器和推進系統,具備軌域漂移、駐留機動及多目標跟蹤能力,燃料續航達7年,可對地球同步軌域目標實施抵近偵察。
在2021年7月曾秘密接近中國實踐二十號衛星,引發中方采取避險措施。

所以,從衛星的角度來講,美國的衛星屬於軍用的,而中國主要是進行技術驗證的。而來自COMSPOC_OPS的觀察數據來看,其在6月6日至9日期間:
中國實踐二十五號執行了4次機動,總速度變化量為 8.29 米/秒,漂移率從 -0.006°/天增加到 -1.53 5°/天。
USA 270進行了2次機動,速度變化量增加 4.081 米/秒,漂移率從 0.078°/天增加到 1.349°/天。
USA 271 進行了2次機動,利用 0.945 米/秒的速度變化量,並將其漂移率從 0.989°/天略微降低至 0.972°/天。
看到沒?大家都在機動變化,可以看下下面的這一個數據變化圖,可以清晰看到中國的衛星與美國的衛星在相互的變化之中,可以清晰看到大家的軌域「輪廓」的模式。
而在機動變化之後,其SJ-25 位於 SJ-21 經度 2° 以內,USA 270 和 271 衛星目前分別從東西兩側與 SJ-21 和 SJ-25 衛星相鄰。
所以,大家都是「太空對眼」,在相互機動之後,都是處於相鄰的狀態。

不過,這裏提一下SJ-21,這是美國十分關註的一顆衛星,因為此前中國利用SJ-21實施了「太空拖船」的技術驗證,這一項技術讓美國有點恐慌,因為中國在進行機動之後,直接將一顆失效的北鬥導航衛星從擁擠的地球同步軌域(GEO)上拖離,送入「墓地軌域」。
所以,在發生之後,西方對中國的這一做法表示擔憂,說中國具有軍事的能力,也是進行了大規模的炒作,但很顯然,中國這樣做是為了幹什麽?

其實就是為了減少太空廢棄物的存在,避免未來可能帶來太空影響,結果在西方面前,這就變味了。
這一次中美「太空賽車」,是幹什麽?
對於雙方都在同一期間采取了機動,這看上去似乎是不存在的表現,並且美國的兩顆衛星本身就是屬於軍事化的衛星。
所以,看到中國機動的話,肯定也要進行跟蹤,看看在幹什麽。

但這一次依照COMSPOC_OPS的說明來看,可能是為了獲得有利的太陽照射角度,美媒也進行了相關性報道,說白了就是保持衛星具有活力的存在,似乎沒有什麽事情?
不過,美媒也認為,中國可能接下來要進行太空加油測試,美國進行機動跟蹤,因為中國兩顆衛星,其中國實踐二十五號(SJ-25)發射就是為了進行這方面的技術測試。而中國實踐二十一號(SJ-21)此前進行了太空拖船技術驗證,可能把油使用完成了,這需要進一步加油為後續任務做準備。

但是不是這樣呢?這個也沒有辦法確定,畢竟都是高度機密的事情,外界對中美在太空的一切機動活動,肯定也都是建立在「想法」問題上,畢竟中國都沒有公布出來。
但從側面上來講,這也說明了雙方的太空衛星機動實力非常強,是雙方技術方面的一次呈現,你有發,我也有發,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從中國每次發射的衛星角度來講,都是公開了其目的。
但西方對中國衛星的一切變化,都是具有各種想法,這個大家都明白,這也是為什麽長時間以來,西方對中國航天發展的關註原因之一,因為中國航天崛起已經是世界可以看到的,而且部份領域甚至實作了超越模式的發展。

所以,中國的航天真的是走出了自己的路線,一步一步的攀升,無人可擋的局面,未來說不定大家還可以看到更多驚喜的事情。
期待中國航天更多實力的展示
航天技術的發展是趨勢,這些年美國不斷提升其太空的權利,采取各種方式想搶占先機,未來真的有可能就是太空之間的「最大競爭」。

所以,此前看到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要發展太空技術,其實這背後的問題很多,其只有強大的太空技術,才是自己穩定的關鍵,而且除了技術方面的突破之外,還有很多關於太空研究方面,也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
就如中國空間站,中國建設空間站執行了不少的實驗成果,跟大家非常接近的太空水稻等等,在太空研究之後可以改變其機制,實作更高的產量,大家就不會餓肚子了是吧?

所以,太空發展還要繼續,只有更強大的技術支持,才可以做到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中國的衛星出現這些機動變化,也是其展現實力的一部份。
雖然說我們主要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技術問題,但從側面來講,能有幾個可以做到?這必然也是展現自己太空實力的一方面,走向航天大國,強國的必備之路,這下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這背後的問題並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