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乾隆得了什麽病去世的?壓根就沒病,臨終前他尚在籌備九十大壽

2025-02-04圖片

乾隆得了什麽病去世的?壓根就沒病,臨終前他尚在籌備九十大壽

正如歷史所傳,嘉慶四年大年初一(即1799年),一位耄耋之年的皇帝在北京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忙碌的一天,那便是我們的太上皇乾隆。 年滿89歲的他,依然看似精神矍鑠,居然在新年伊始思慮著籌備自己的九十華誕。然而,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幾日後他就與世長辭了。

事實上,乾隆皇帝在臨終前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病癥,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現出難以置信的精力。元旦當天,乾隆仍舊按時起床,投入到繁忙的宮廷事務中。他在養心殿東暖閣的窗下提筆書寫春節的「祝辭」,這是他數十年來每年元旦的例行之事,如今這些祝辭靜靜地收藏在中國第一檔案館,成為歷史的見證。在嘉慶皇帝的細心安排下,乾隆雖然減少了些許活動,但一些關鍵的宮廷傳統還是無法避免,作為天子的象征,乾隆必須以身體力行來維持皇家的威儀和傳統。

盡管已經年邁,乾隆仍出席了宮內一系列的新年慶祝活動。他在乾清宮接受了皇子、皇孫、各王貝勒、文武大臣及外藩使臣的朝賀,隨後由嘉慶親自伴隨他在宮中設宴。這一系列繁復的禮儀活動對一位將近九十歲的老人而言確實是個考驗。即便人手眾多,眾星捧月的他也感到體力跟不上了,但為了江山社稷,乾隆依然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他不僅要完成形式上的活動,還要展示對百姓的關愛,釋出賑濟水災州縣的旨意。其中,江蘇的八個州縣、安徽的七個州縣,以及山東的十二個州縣受到了他的最後恩惠。

盡管乾隆在1799年的新年第二天身體依舊沒有明顯的病癥,他依然保持著自己多年的習慣,堅持創作一首元旦詩。 這首詩句句體現了乾隆對國家未來的思考,也未曾預料到自己的生命將就此終結。

這位年老體衰卻精神不息的太上皇在詩中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思熟慮,表現出對未來的充滿期待,似乎並未察覺到死神的逼近。就在乾隆皇帝忙於詩作、心系國事的時候,清廷的母子關系和宮廷內的局勢也逐漸顯現出微妙的變化。嘉慶雖已登基,但仍受制於乾隆的威望和權力,只能試圖以自己方式治理國家。

當日,乾隆皇帝的關註點依舊是川楚白蓮教起義,這場自嘉慶元年開始的民亂已波及不少省份,常勝將軍的時代早已過去,如今的軍隊即便戰鬥力尚存,但人才雕零,國庫日漸空虛。乾隆雖然依舊期待著勝利的捷報,但心中明白這已經不是皇帝雄霸四海的乾隆盛世了,傅恒、阿桂、福康安等戰將的影像只能成為回憶。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乾隆皇帝又突然握筆寫下【望捷】詩,傾訴自己對亂局的心痛與無奈:

三年師旅開,實數不應猜。

邪教輕由誤,官軍剿復該。

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災。

執訊迅獲醜,都同逆首來。

盡管歷史已然成為文獻當中的冰冷字句,但乾隆皇帝那份對時局的殷殷之心、對和平的渴望透過詩文得以傳達。然而,這一天,卻成為他生命的終結點。太醫們會診後都認為他沒有大礙,只是建議服用參蓮飲以增強體力,誰也沒有料到這位帝國的實際掌舵者會如此突然地仙逝。

如今,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乾隆皇帝並非因病去世。在他最後的治療記錄中,太醫的診斷結果竟是「年老氣虛」,並沒有其他急病癥狀。乾隆最終在1799年2月7日清晨辰時駕崩。雖未留有具體遺言,但是他的去世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他的一生見證了乾隆盛世的輝煌,也看到白蓮教起義的無盡憂患。

乾隆皇帝的離世留下了無數未解之謎,未竟的事業也成了後人之嘆。他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晚年以太上皇的身份繼續影響國家三年,最終89歲駕崩。他的一生不僅是在皇權中寫詩作賦,更多是面對國家的興盛與危機的擔當。他未能得見三省之亂的平定是一遺憾,卻也讓人敬嘆他的持之以恒。他的無疾而終更讓我們思考,生命的終點或許真的在我們無法預測時突然來臨,平凡和偉大的姿態都在那一刻化成淡淡的詩意。#視界頻道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