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中國的十道經典國宴菜,你或許就吃過幾道,全部吃過的也不在少數

2025-06-11圖片

中國國宴菜不僅是飲食文化的縮影,更承載著外交記憶。1972 年尼克森訪華時三次品嘗的開水白菜,季辛吉在回憶錄中提及的佛跳墻,中國的國宴菜其實很多我們都吃過,本期盤點我們常見的十道中國國宴菜!

開水白菜

看似清湯寡水,實則暗藏玄機:老母雞、金華火腿、幹貝熬制12小時的高湯,濾去雜質後清澈如泉水,白菜取菜心蒸制。

1972年尼克森訪華時,喝完連稱「這是用中國智慧熬出的湯」。實測發現,湯裏火腿的鹹鮮與幹貝的醇厚融合,喝三口能啟用味蕾,現在國宴菜改良為少油版,更符合健康需求。

佛跳墻

30種食材層層碼入陶罐:海參、鮑魚、魚唇、花菇…加黃酒慢煨8小時。季辛吉訪華時偷偷打包半罐,在回憶錄裏寫「香氣讓白宮廚房師傅都嫉妒」。

關鍵工藝在「壇煨」:陶壇密封性讓食材鮮味交融,現在家常版可用高壓鍋縮短時間,但老廚師說「少了炭火煨的火氣,差了三分魂」。

松鼠鱖魚

魚身切48刀不斷皮,炸至金黃形似松鼠,淋酸甜茄汁。APEC國宴上,外賓用刀叉切開時,魚皮酥脆聲成了「餐桌上的交響樂」。

蘇州老師傅透露:切魚要趁新鮮,刀蘸水才不粘肉,茄汁裏加青梅汁,酸甜比普通糖醋汁更清爽,這是征服國際味蕾的關鍵。

蟹粉獅子頭

肥三瘦七豬肉手工剁餡,加蟹黃摔打上勁,文火燉2小時。開國第一宴列為頭牌,周總理嘗後說「這是淮安的味道」。

現代改良用荸薺代替部份肥肉,低脂更健康。實測用吸管吸獅子頭湯汁,鮮到挑眉,某中東王室成員連吸三個,笑稱「東方魔法球」。

北京烤鴨

果木烤制的填鴨,皮脆如薯片,肉嫩如雪花。季辛吉1971年訪華連吃三頓,回國後在回憶錄裏詳細描述「鴨皮蘸糖的吃法」。

片鴨講究「一刀一片」,每只鴨標準片108片。現在國宴配的卷餅改良為全麥,更符合健康理念,鴨架東加酸蘿蔔熬制,酸辣開胃。

龍井蝦仁

清明前龍井新茶與河蝦仁同炒,茶香沁入蝦肉。1956年杭州首創,G20國宴上法國名廚吃完當場請教。

關鍵在「搶火炒」:蝦仁用蔥姜水浸泡去腥,茶要85℃水沖泡,起鍋前撒鮮茶葉,茶香更持久。實測冷吃也驚艷,蝦仁脆嫩帶茶香,是國宴菜裏的「小清新」。

文思豆腐

豆腐切絲如發,在高湯中散若雲絮。G20國宴上,外賓用放大鏡觀察後驚嘆「這是豆腐做的藝術品」。

揚州師傅切豆腐時刀蘸水,手腕發力要穩,每秒2刀,練三年才能出師。現在國宴用的高湯升級為素高湯,適合不同飲食習慣賓客。

宮保雞丁

國宴版改良辣度,酸甜微辣。鄧小平宴請外賓時,菜名「kungpaochicken」成全球中餐廳標配。

關鍵在「糊辣荔枝味」:幹辣椒炸至棕紅出香,糖醋比例1:1.2,花生米炸至金黃酥脆。實測用雞腿肉比雞胸肉更嫩,這是國宴菜的「口感密碼」。

東坡肉

五花肉燜煮至紅亮,肥而不膩。某東南亞總理吃完問「如何做到入口即化」,廚師長揭秘「竹蓀墊底吸油」。

國宴版用紹興黃酒代替部份水,肉香帶酒香。現在家庭做法可壓鍋30分鐘,搭配荷葉餅解膩,還原度達80%。

揚州炒飯

米飯粒粒分明,配海參、火腿、蝦仁。APEC國宴上,外賓用叉子一粒一粒挑著吃,稱「這是會跳舞的米飯」。

關鍵在「黃金蛋包飯」:蛋液裹住每粒米,用隔夜飯炒更粒粒分明。國宴大廚透露:炒飯時鍋要燒至冒煙,用「顛勺」技法讓食材受熱均勻。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覺得國宴菜也不過如此,大多都是我們常見的美食。確實,中國的國宴都是挑選各個菜系的名菜進行搭配,很多都是我們常見常吃到的,不同的可能就是食材和廚師的手藝了,你還吃過哪些國宴菜,評論區說說,讓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國宴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