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老師說:李白是一陣清風,只要他願意,便可以飛越重重關山,飛向他想去的任何方向。杜甫,是一條長河,蜿蜒曲折,波瀾壯闊,承載著不盡的憂思和希望。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聖人」往往指那些在某項學問或者技藝方面的集大成者。所以,詩聖指的就是在詩歌創作方面的集大成者。

為什麽「詩聖」的桂冠最終落在了杜甫的頭上?
首先,杜甫「奉儒守官」的家族理想,「詩是吾家事」的家族傳統,「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的世家特權,為杜甫在文學上的追求,為他封建道德的形成,為後來關心民眾特別是關心下層民眾打下了很重要的思想基礎。
其次,杜甫的所思所想、所恨所愛、所喜所憂、所悲所樂,代表了他所處時代廣大老百姓的心聲與願望、代表了歷朝歷代士大夫與百姓的心聲。
最後,杜甫博大的仁愛精神、執著的政治信念、深廣的憂患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定的人生態度,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民族性格的重要組成部份和光輝寫照。
「詩聖」杜甫到底聖在哪裏?
聖在忠君愛國,矢誌不渝
聖在關註國事,洞察時事
聖在推己愛人,心憂天下
聖在關愛妻兒,不離不棄
聖在整合傳統,開辟新風
杜甫的詩歌為什麽被稱為「詩史」?
集前代之大成,開辟詩歌藝術新規範
詩歌藝術語言藝術達到爐火純青,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對後世影響很大
李白和杜甫,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浪漫主義詩人,二人各有其長。「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郁。「作為中國古典詩壇的雙子星座,李白,杜甫都是中國古代幾千年文化發展歷程中莊嚴、神聖、瑰麗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