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NBA例行賽的推進,賽季已經過了大約35輪,球員們的表現開始趨於穩定,這時候我們也能大致評估一下新秀們的表現了。
比如說,灰熊隊的周誌豪(查克·伊迪),作為9號秀,最近的每場平均10分和7.7個籃板,已經讓人對他刮目相看。
別看他是新秀,灰熊隊的整體競爭力已經相當強,他的表現也得到了更多曝光。
看看周誌豪的身高、體型和位置,基本上和當年姚明差不多,都是2公尺20的中鋒,而且都是22歲的年紀。
對於周誌豪來說,這個賽季能在灰熊這樣的球隊裏打得有聲有色,已經是值得肯定的成就了。
說到新秀表現,我一想到姚明的第一賽季,簡直就跟周誌豪現在的表現有天壤之別。
姚明的亮相,不僅僅是個籃球新星的誕生,更是對NBA內線格局的一次震動。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姚明剛進聯盟那會兒,他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個籃球傳奇的開始。
可以說,那時候的姚明,無論是關註度還是實力,都把周圍的球員壓得喘不過氣來。
姚明的新人賽季,每場平均13.5分、8.2籃板、1.9阻攻,幾乎每個數據都能說明他是怎樣的強悍。
你想,火箭隊當時引進他,就是要圍繞這個超級中鋒來建立一套以他為核心的戰術體系。
姚明不僅僅是一個強硬的內線終結者,他的腳步、投籃技術、甚至是防守都具備成為超級球星的潛力。
那時候,他就已經成為了火箭隊進攻和防守的支柱。
姚明不僅僅是個高大威猛的內線巨獸,他在技術上的全面性也是讓人驚艷。
你看他的投籃、腳步、手感,各個方面都不像一般的傳統中鋒,完全是個全能型的球員。
他能跑得動,能投得準,籃下又能用技術解決問題,這對於一個新秀來說,絕對是打破常規的表現。
當年姚明不僅能在低位單打,甚至還能投三分,風頭一時無兩。
說回到周誌豪,盡管他現在的表現也不錯,但要想達到姚明當年的那種級別,可能還得再磨礪。
周誌豪現在在灰熊隊的角色,更多的是輔助型的。
灰熊隊有莫蘭特、小賈倫·傑克森和貝恩三位外線射手,周誌豪的進攻機會相對比較有限。
換句話說,他現在的出手順序大概排在球隊的第6或者第7個,算是一個重要但又不完全主導進攻的角色。
這就意味著,周誌豪更多是在為隊友提供支持,而不是一開始就承擔起主攻手的責任。
也有網友這樣說:「雖然周誌豪的表現不錯,但和姚明當年那種一進聯盟就開始統治的感覺完全不同。他是灰熊的輔助者,進攻機會沒那麽多。要想成為真正的核心人物,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這個觀點其實也不無道理。
姚明新秀賽季在火箭隊裏,基本上就是球隊進攻的核心,幾乎每個戰術都繞著他來。
那時候的姚明,別說外線球員,就是其他內線的防守球員也都得繞著他走。
回到周誌豪,他的潛力肯定是巨大的,畢竟身高、體型和技術上都具備了成為頂級中鋒的潛力。
未來的進步,可能會體現在更多的進攻機會、更多的球隊戰術設計上。
灰熊隊本身的競爭力也意味著,周誌豪會在一個有機會爭奪季後賽的環境下成長,這對於他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好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誌豪如果能在灰熊隊逐漸拿到更多的球權,成為進攻端的重點,可能會讓他的個人數據更加閃耀,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實力。
現在的他,像是剛剛開始站穩腳跟的新人,未來如果給他更多的機會,誰知道他能不能像姚明一樣,早早就成為一名超級巨星。
雖然目前來看,周誌豪和姚明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但這並不意味著周誌豪的未來就沒有希望。
他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間。
姚明的成功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標桿,但我們也不能過於急於比較。
周誌豪現在的10分和7.7個籃板,已經證明了他的價值,而他未來能走多遠,還得看他如何利用自己在灰熊隊中的角色,逐漸提升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