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重溫【闖關東】:才發現善良的文他娘,把惡都使在了恩人身上

2024-04-29影視

【闖關東】中的文他娘,善良、堅強、有主意。

朱家能在亂世中經歷風風雨雨而不散,朱家三個兒子能各有所長,離不開她身上這些可貴的品質。

看劇的時候,我時常在想,果然善言善行對心善之人來說,就是一種習慣,比如文他娘這樣的人。

離家要去闖關東時,還不忘囑咐朱傳武不要鎖家門,以便路過逃荒的人,能有個落腳休息的地方。

坐船去往三江口時遇到打仗,船無法靠岸,有些人就那樣活活在船上餓死。餓得奄奄一息的夏掌櫃求朱傳傑給他一點煎餅,傳傑怕煎餅不夠,到時危及自己性命,便拒絕了他。

文他娘知道後,果斷地讓傳傑給夏掌櫃餵煎餅,救他一命。

這兩件事,足以證明文他娘的悲天憫人之心,甚至事關性命時,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去救一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但這樣的人,也會有惡的時候。

在劇中,文他娘的惡有兩次明顯的呈現。而這兩次,他都將惡施加在了朱家的恩人身上。

對譚家的惡

朱傳文娶鮮兒的那天,接親路上遇到土匪,承諾給朱家的一石小米被劫走。

變故太突然,文他娘為了能順利娶到鮮兒這個兒媳,親自跟著接親隊伍去了譚家。

到了譚家,鮮兒的爹譚永慶說什麽也不讓朱家娶走鮮兒。

譚永慶的意思很明白:

  1. 譚家要的這一石米,是非要不可,既然朱家拿不出,那麽當天的婚事只有取消;
  2. 譚家絕對不會把鮮兒嫁給別人,只是推遲婚期,等朱家何時有了這麽多糧食,何時再娶鮮兒。

譚永慶的這番態度,如果以朱傳文和鮮兒的愛情為出發點,會覺得他實在不近人情,會恨他棒打鴛鴦。

可如果以譚家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可以說譚永慶對朱家已經仁至義盡。

當時正逢災荒年,糧食比金銀還要貴重。譚永慶想用出嫁女兒換取一石糧食,好給鮮兒的哥哥娶妻。

這種盤算,如果發生在富裕的家庭,那可以說父母自私,甚至是對兒子偏私。

可如果發生在生存尚且艱難的家庭,也不得不說是為人父母的一份無奈。

何況,身逢舊社會,又遇災荒年,生存危機的壓力讓底層人無法做出更多的選擇。

並且在封建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這句話不是憑空說說而已,而是絕大多數女子出嫁後,就很難再為娘家著想和做事的寫照。

所以給兒子娶妻,以便家中事務有人操持,以便年邁的父母膝下有人盡孝,也就成了絕大多數家庭必須重視的事。

所以糧食的短缺,女兒嫁人後無法再盡孝的現實,讓譚永慶不得不做出拖延婚事的決定。

面對譚永慶的刁難,文他娘沒有退讓。

她讓吹鼓手鼓足勁兒繼續在譚家門口吹吹打打,結果讓本就餓著肚子的吹鼓手一個接一個倒下。

一直到眼看吹鼓手就要都倒下了,她又讓朱傳文跪在譚家門口。

文他娘這樣做,目的就是要讓譚永慶在鄉親們面前拉不下面子,最終不得不讓鮮兒嫁進朱家。

她承諾,那一石小米將來會加倍補償給譚家,承諾朱開山回家後會報答譚家。

可當時的狀況,譚家也只能顧著眼前,哪裏還能指望將來的補償和報答呢?

要知道,朱家原本也沒有糧食,鄉親們刮遍了缸底,好不容易才湊夠一石小米。

如果鮮兒嫁進了朱家,可朱家長久都無法再湊到一石小米,那又該如何?鮮兒已經是傳文的妻子,譚家也總不能再將鮮兒領回自家。

糧食金貴的現實,朱家的拖延,讓譚永慶不敢點頭答應。

朱傳文的遭遇讓人同情,朱家的失望可以理解,但這不是非讓譚家妥協的理由。

鮮兒面容姣好,家世清白。而當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促成婚姻的主要方式。

如果譚永慶真的貪心和自私,他完全可以把鮮兒嫁給某個能拿出糧食的家庭,甚至是某個地主家。

可譚永慶從來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朱家是他認定的親家,對一石小米的執念,有他不得不為之的苦衷。

從某種意義上說,譚永慶對朱家已經有了恩義。

而文他娘不依不撓,不惜讓譚家失臉面,將譚家置於不通情理之地的做法,其實是無視對方的心意,不顧對方得失,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他人身上的做法。

此時的朱家看似弱勢,實則用惡意反饋了原本有情有義的譚家。

對夏掌櫃的惡意

朱家對夏掌櫃有救命之恩。更確切地說,是文他娘對夏掌櫃有救命之恩,這點毋庸置疑。

夏掌櫃對此銘記在心,從未有過要淡化這番恩情的意思。

可是別忘了,夏掌櫃對朱家也是有恩的。

當初船到了莊河的時候,距離文他娘母子三人要去的三江口還有三百多裏路,是夏掌櫃雇車帶他們去朋友那兒,並且拜托朋友照顧。

等夏掌櫃從旅順返回後,又帶他們一路輾轉坐火車到了三江口的元寶鎮。

這雖然不是救命之恩,但也是一番照應的情義。

到了元寶鎮後,夏掌櫃又收朱傳武和朱傳傑做學徒。

朱傳武對做生意毫無興趣,的確沒有學到什麽,可朱傳傑從夏掌櫃那裏學到了一身做生意的本事。

亂世中逃荒路上的照應,對朱傳武盡心盡力的培養,說夏掌櫃對朱家有恩,一點兒也不勉強。

可到了文他娘這裏,就完全變成了她單方面對夏掌櫃的恩德。

每一次有所求,她都會帶著一籃子煎餅去見夏掌櫃。

帶傳武和傳傑去給夏掌櫃做學徒的時候,她送了煎餅;

夏掌櫃用銅板試探朱家兩兄弟,朱傳武撿到後私自留下,她又送了煎餅;

朱傳武偷吃了名貴的人參,夏掌櫃讓傳武回家時,她還是送了煎餅。

當時的朱家,朱開山已經打拼下了不錯的家業,文他娘完全有能力拿其他的東西作為賠禮。

而且就兩家的淵源來說,即便什麽都不拿,夏掌櫃也不會忘了文他娘救過自己的命。

可她不,她就是要回回拿煎餅去提醒夏掌櫃:別忘了,我對你有救命之恩,你得報答我。

知恩圖報本是天經地義,可遇事就拿煎餅去提醒對方,總歸會讓人心裏不是滋味兒。

一籃子又一籃子的煎餅,不僅因為目的性太強,會讓人心理不適,還擺明了她根本就不相信夏掌櫃。

夏掌櫃對朱家的恩,文他娘以這樣的惡意回饋。文他娘對夏掌櫃的救命之恩,夏掌櫃一直都記得報恩。

文他娘的惡

文他娘是個好人,她那樣的善心並不多見。

而她對譚永慶和夏掌櫃釋放的惡意,也是事實。

或許因為他們都是最熟悉的外人,她便多了份防備,多了份賽局的心態,反而忽略了他們對朱家的付出和善意。

世間最復雜的,莫過於人性,能一直溫暖你,也能讓你無法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