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影視榜樣·2024年度總評榜」揭曉,電視劇【玫瑰的故事】編劇李瀟榮獲最佳編劇獎。上台領獎時,李瀟在獲獎感言中表達了自己身為編劇的喜悅,她說:「從業二十多年,我深感做編劇最幸福的是,可以把生活中經歷的壞事也都變成好事,因為不管好事壞事,所有事都可以成為編劇創作的素材,這也是創作的魅力所在。」
![](https://img.jasve.com/2025-1/85d8d28255d0094d2d2cd0eba6ec535d.webp)
希望女性更勇敢地表達情感
在去年眾多女性題材電視劇作品中,【玫瑰的故事】是獨樹一幟的存在,溫暖而治愈,感性又文藝地展現了當代女性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講述了一個女性如何實作精神自由、內心豐盈,勇敢大膽地去愛與被愛的故事。【玫瑰的故事】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但電視劇的底色與小說有很大不同,因女主角黃亦玫所處時代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她也從小說裏的沒落貴族小姐,變為生活在國家蓬勃發展時代的獨立女性。因此,【玫瑰的故事】脫開原著,有了新的表達方向。接受專訪時,編劇李瀟表示:「我們這部劇的目的是希望喚起大家的情感,並且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https://img.jasve.com/2025-1/9994d939e125133884fd5687cf46ffa1.webp)
與自己比較,強者比強大更重要
電視劇【玫瑰的故事】播出時,很多討論聚焦於演員劉亦菲的形象,把黃亦玫的灑脫自信歸因於她的無敵美貌和原生家庭。不少觀眾認為這個故事好看得有些夢幻,對普通人而言並沒有可借鑒之處。對此,編劇李瀟表示,黃亦玫並不是全方位無敵選手,從她20多歲大學畢業到40多歲的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沒有回避她身上的問題,不僅是缺點,還有性格缺陷或弱項。比如,20多歲時情緒不穩定,會頭腦發熱,甚至願意為了情感犧牲工作、事業和家庭。但故事裏,黃亦玫每個階段的問題都不同,說明她在不斷最佳化自己,勇於面對和解決問題。李瀟認為這正是普通人可以借鑒的,「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必要追求強大,強大是永無止境。但我們可以追求成為強者,永遠與自己比較,讓自己變得更好。」
![](https://img.jasve.com/2025-1/cf865a843d66a6bc52bfc13ec8708c63.webp)
女性
生活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
【玫瑰的故事】播出時,也有一種觀眾呼聲認為劇中情感戲過多,黃亦玫如果把時間精力都專註於搞事業,不要那麽「戀愛腦」,又美又強可能會更符合女性觀眾的希望。對此,李瀟表示早在劇本創作階段,網上的類似聲音已經非常強烈了,諸如:女人不要有「戀愛腦」,要去追求事業,不專註於搞錢未來會吃苦頭等等。
但最終,她和創作夥伴們還是選擇反向創作。李瀟解釋:「有兩個原因。首先,亦舒原著是透過一個女人的情感故事來描述她一生的成長,我認為這是改編者不可以改變的。其次,我認為這種關於女性不應該把過多的心思放在感情上,應該去追求金錢和事業,追求無所羈絆的獨美人生,其實是另一種對女性的規訓。女性之前被規訓的是,應該在20多歲結婚,30歲之前生子,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不完整。這兩種規訓在本質上沒有區別,那如果我不能成就一份事業怎麽辦?我就是一個失敗者?或者有些女孩天生非常有母性,很適合做媽媽,或是非常享受情感生活,為什麽要讓她們都專註搞事業?」
![](https://img.jasve.com/2025-1/8f62eafdf212781d5e722a5f54ea8e7a.webp)
【玫瑰的故事】裏,女主角黃亦玫之外,還有蘇更生、姜雪瓊、白曉荷、關芝芝等眾多女性角色,她們的生活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出身、經歷也都屢遭磨難,但她們最後都擁有了完滿自足的內心世界。李瀟認為,我們需要允許世界上有各種生活方式的方式,擁有足夠寬容的心量去接受,才是健康的感受。
短視訊時代,長劇會越來越好
短視訊時代,很多人養成了透過社交媒體的短視訊切片「看完」一部長劇集的習慣。這對長劇集的創作者無異於一種情感傷害,當他們精心創作的每一分鐘畫面,用好幾集的篇幅講述一個起承轉合的情節,這番良苦用心被無視,而只要寫幾句危言聳聽的台詞就能上熱搜,一兩場灑狗血的橋段就可以帶來關註。
李瀟無奈地表示,前不久就有一位自稱【玫瑰的故事】的劇粉到她面前,說透過社交平台看完整部劇,非常喜愛。「顯然,他並不認為這話有問題,但我相信很多年輕編劇聽到這樣的話會很難過。有時候我們費盡心力折騰戲劇沖突,一波三折地設計完成後,播出時實際呈現效果並不如在抖音上發發短視訊更好。」李瀟擔心,長此以往會導致編劇們開始偷懶,把心思全花在寫易於傳播台詞金句上,因為很多人會被幾句台詞吸引來看劇。
作為從業二十多年的資深編劇,李瀟還從另一個視角看待這一現象。她表示,「雖然我不知道突圍的方式是什麽,但正向思考,這樣的現象也會促使一部份編劇寫得比以前更好。因為從去年開始,劇集越來越短,十幾集的短劇對劇本要求更高。現在看來,短劇已經勢不可擋,它投資總量小,時間周期短,各方面都更容易掉頭,很有制作優勢。另一方面,今後很可能30集以上的長劇會變成稀缺資源,只有遇到非常合適的題材,非常好的劇本時才拍,資方和平台都需要拿出最好的班底和制作資源來保證其品質,所以未來長劇對劇本的要求還會更高。」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金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