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本期將繼續講述抗日戰場在山西崞縣、原平一帶的戰鬥戰史。
強弩之末
混成第15旅團是由日本關東軍第2師團的步兵第15旅團(欠1個步兵大隊)、騎兵第2聯隊(欠1個中隊)、野炮兵第2聯隊(欠第1、3大隊)、工兵第2聯隊(欠1個中隊)、師團通訊隊、輜重兵中隊以及關東軍第2衛生班等部隊混編而成。第2師團為日軍最精銳的師團之一,日俄戰爭時以夜襲弓長嶺而聞名,九一八事變時更是在東北橫行一時。

步兵第15旅團主要由步兵第16、30聯隊組成。步兵第16聯隊編成於新發田,其官兵主要來自新澙縣東北部,步兵第30聯隊編成於高田,其官兵主要來自新澙縣西南部。新澙縣在古代為越後國和佐渡國,是日本有名的貧窮農業縣,自然環境艱苦。這裏的水土曾孕育了馳騁於戰國亂世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以及一手策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等一大批精兵捍將。
但是,混成第15旅團為準應急動員編成,其人員、裝備數從一開始就連平時編制也未達到(平時編制的部隊全部為現役兵組成;戰時編制的部隊除現役兵外,還有預備役、後備役人員的加強)。1937年日軍挽馬師團1個步兵聯隊的平時編制為2310人,戰時編制為3747人。而混成第15旅團於1937年8月18日從黑龍江出發時為4106人,其中步兵第16聯隊僅為1603人,步兵第30聯隊(欠第3大隊)僅為1279人。

其各步兵大隊僅有3個步兵中隊、1個機槍中隊和1個大隊炮小隊。其各步兵中隊有的為3小隊編成,有的為2小隊編成。而且,幾乎每個單位的人數都沒有達到定員數。再加上8月19日至10月3日期間,即原平鎮戰鬥以前,混成第15旅團傷亡471人(其中步兵第16聯隊傷亡287人,步兵第30聯隊傷亡166人),一直沒有得到人員的補充。這樣,盡管該旅團在尚希莊待機期間,得到獨立山炮兵第12聯隊(欠1個中隊)等配屬部隊,但其實際戰力還比不上1個步兵聯隊。
況且,該旅團自從突破茹越口以來,麻煩就接連不斷。因其輜重以及大部份的炮兵、工兵部隊等不能透過鐵角嶺,被迫繞遠路迂回,從而與旅團主力分開行動。這樣,該旅團主力透過鐵角嶺後,其後勤補給完全沒跟上,主要依靠飛機空投以及在當地掠奪物資來維持供給。另外,其炮兵火力也不足。隨旅團主力透過鐵角嶺南下的炮兵部隊只有1個山炮兵中隊(3門)以及各步兵聯隊、大隊隸屬的大隊炮、聯隊炮和速射炮部隊。而且,雖然該旅團向南推進較為順利,但沿途在新奪取的鐵角嶺、代縣、陽明堡等地處處分兵把守,還以一部打掃戰場,致使一路南下的旅團主力越分越少,已成強弩之末。
4日淩晨,日軍混成第15旅團的以下各部隊分別從田家莊、下薛孤、武彥村和北賈村等地出發,向原平鎮進發。
日軍混成第15旅團編制如下:
混成第15旅團本部
步兵第16聯隊主力(聯隊長後藤大佐):步兵第16聯隊本部、通訊班、步兵第1大隊(欠第3中隊的1個小隊及大隊炮小隊)、第7中隊(欠2個小隊)、第2機槍中隊、山炮兵中隊的1個小隊
步兵第30聯隊(聯隊長豬鹿倉大佐):聯隊本部及第1、2大隊預備隊:步兵第16聯隊第3大隊(欠第9、11中隊)

日軍混成第15旅團行動圖(1937年10月4日)。
獨立山炮兵第12聯隊主力(欠第1、2中隊):聯隊本部和第3中隊(欠1個小隊)工兵第2聯隊第1中隊(欠2個小隊)其行動部署為:步兵第16聯隊主力作為右縱隊,早晨5時從田家莊出發,沿新道路向原平鎮前進;步兵第30聯隊第1大隊(欠大隊炮及重機槍半部)作為左縱隊前衛,向原平鎮前進;步兵第2大隊(欠第5、7中隊)的先頭在早晨5時30分以前到達武彥村南端,並在本道上集合,隨後作為左縱隊的前兵沿前衛的進路向原平鎮前進;其余的各隊作為左縱隊的前衛本隊,早晨5時30分以前其先頭跟隨在前兵的後方行進,與其保持約300公尺的間距。
當時,原平既不是縣,也不是市,只是崞縣屬下的一個鎮。但其居大同直通忻州的要道之口,也是同蒲鐵路和大同公路的交匯處,其勢如「街亭」。如果日軍迅速拿下原平鎮,並趕在中國軍隊集結完畢之前直下忻口、戰局將不可收拾。防守原平鎮的中國守軍為晉綏軍第196旅。該旅旅長為素有「猛將」之稱的姜玉貞。
該旅原屬於楊澄源第34軍建制,中國守軍棄守內長城一線後,又歸入第19軍序列。該旅為甲種旅,下轄第391團、第392團和第413團。每團有1個迫炮連,每營有1個重機槍連,全旅共4000多人。此外還配屬有1個山炮營。
姜玉貞
該旅於10月1日接到在原平鎮堅守的命令後,連夜開往原平鎮。進入原平鎮後,其旅部、團部、營部都駐在城內。當時的部署是:「第391團守停車場,第392團守公路、第413團為預備隊,炮兵在城內放列。」任務下達後,該旅各部隊即在城外挖掘掩體,並在城北、城西加緊構築工事,以阻擊日軍南下。
初攻原平鎮
早晨7時許,日軍混成第15旅團司令部到達原平鎮北方約1公裏的小河一線時,突然受到守軍的射擊。不久,旅團長簇原少將又接到偵察員的報告,得知原平鎮的北面是守軍的防禦重點。於是,筷原決定避開守軍重點防禦的方向,迂回攻擊其薄弱的方向,據此下達了以下要旨的攻擊命令:
(一)步兵第16聯隊長指揮的部隊作為右第一線,攻擊當面之敵,向南準村(原平鎮西南方)前進。
(二)步兵第30聯隊(欠第3大隊)作為左第一線,由原平鎮的東側攻擊敵人的背後。
(三)山炮兵聯隊(欠第1、2中隊)在原平鎮西北方山丘附近占領陣地,協力第一線的攻擊。
(四)步兵第16聯隊第3大隊(欠一部)作為預備隊,暫在當前位置,其後隨著旅團本部的移動,到達原平鎮西北方山丘附近。
筷原下達命令後,於上午8時30分左右和幕僚共同前進到原平鎮東北方山丘一線,觀察前面的敵情、地形。隨後,獨立山炮兵中隊主力也到達該地附近占領陣地。
步兵第16聯隊早晨5時從田家莊出發,向原平鎮前進。途中得知約1個連的守軍在原平鎮兵營北側占領陣地,立即以其前衛攻擊其右翼。前衛在山炮的配合下,上午11時30分將守軍擊退。隨後,該聯隊接到上述旅團命令,於下午1時30分到達南準村、接著又派遣第3中隊的1個小隊到永興村北方高地搜尋敵情、地形(該小隊從那以後到10月8日一直擔任該地的警備。8日和第1中隊的1個小隊換防,第1中隊的1個小隊9日到達原平鎮、復歸原所屬)。
步兵第30聯隊於早晨6時從武彥村出發,向原平鎮前進。其先頭到達原平鎮北方500公尺的河流一線時,接到上述的旅團命令,據此作出以下部署:
(一) 以第2大隊(欠第7中隊)為左第一線,迂回到原平鎮南端;
(二) 第1大隊(欠第3中隊)為右第一線,和第2大隊聯系展開;
(三) 第3、7中隊作為預備隊;(四)聯隊的重點指向第1大隊方面。
上午9時15分,第2大隊(欠第7中隊)開始行動,避開守軍陣地的正面,由原平鎮東面遷回,準備前出到其南方地區。其具體部署為:第5中隊(附重機槍1個小隊)為左第一線,首先占領停車場;第6中隊(欠1個小隊)為右第一線,占領「二軒家」前端附近;第6中隊小山小隊占領南端道路十字路附近;其余部隊在「二軒家」附近位置。上述各隊到達指定位置後,立即對各自當面之敵情、地形進行偵察。
上午11時,第2大隊長接到第一線中隊的報告,在其前方約兩三百米的城外房屋及土墻上守軍設有射擊孔,並在田地中構築有秘密陣地,偵察員出入附近時受到猛烈的射擊。大隊長據此命令「重機槍中隊主力在二軒家附近,大隊炮小隊在後方高粱田占領陣地,對當面之敵的機槍火力開始壓制射擊,援助第一線部隊的攻擊」。
接著,日軍的重機槍子彈如狂風暴雨般向守軍陣地傾瀉,同時92式步兵炮發出的炮彈也接二連三地落在守軍陣地上,打得那些房屋、土墻塵土飛揚,不斷崩塌。第6中隊見狀,認為守軍火力已被壓制住了,於是開始放心大膽地攻擊前進。可沒過多久,守軍的機槍又響了起來,沖在前面的幾個日軍措手不及,被守軍密集而又準確的機槍子彈掃倒了。其他的日軍連忙匍匐躲閃。原來,守軍除了在房屋及土墻上穿有射擊孔,還在房屋及土墻下掘有壕溝。日軍不知道這個情況,雖將房屋、土墻打垮了,但守軍仍然依托房屋下面壕溝頑強抵抗。

圖為身著中國便服的日軍便衣斥候在報告對方火力點情況。
第6中隊進攻受挫的時候,第5中隊的進攻卻較為順利。該中隊於上午10時許占領停車場後,又在下午1時排除北側倉庫約150名守兵的頑強抵抗,占領倉庫。日軍占領停車場及倉庫,不僅切斷了原平鎮守軍的補給道路,還使守軍完全陷入孤立。
隨後守軍依托圍墻進行還擊,而原平鎮東側及東南側地區的高粱茂盛,既影響日軍視野,又妨礙其運動,還不適合設炮兵觀測所,因此步兵第30聯隊的進攻受阻。
但是,對日軍有利的是,早晨以來日軍釜井飛行隊的飛機不時從陽明堡機場飛來,對原平鎮守軍實旭麥炸及掃身。 24A法下午日軍步兵第16耳關隊第2大隊王力也到原平鎮附近與旅團主力會合。
下午1時。步兵第30聯隊長豬鹿倉大佐下達了以下要旨的命令。
要旨命令10月4日午後0時30分於原平鎮東方豬鹿倉大佐
鑒於敵人依托圍墻頑強抵抗,各大隊在而後的攻擊中應考慮到以下事項:
(一)全盤關系上有步炮協同的必要,但目前尚不抱希望。
(二)步兵盡量靠自身的力量達成目的。
(三)可集中使用大隊炮、重機槍及擲彈筒等武器。
(四)基於以上要旨命令,各大隊應盡全力突破該方面之敵。
下午2時30分,步兵第30聯隊預備隊第7
中隊結束其任務,復歸第2大隊,作為第2大隊的預備隊。隨後日軍的攻擊還是沒有取得
進展。而整個下午,守軍炮兵都對日軍實施
猛烈射擊,殺傷了大量日軍。話日年資科記載,當天在下午5時以前僅步兵第30聯隊第2
大隊就死傷16人。而據步兵第30聯隊於1942年3月編寫的【支那事變史】中的【戰死者名簿】,4日的戰鬥中該聯隊戰死6人。
當日上午,混成第15旅團接到關東軍的新命令。其要旨為:(一)4日下午3時以後,將混成第15旅團、大泉支隊、堤支隊、獨立山炮兵第12聯隊、臨時重炮兵中隊、野戰重炮兵第9聯隊第2大隊、戰車第4大隊編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指揮下;(二)將混成第2旅團、十川支隊作為關東軍的預備隊。(三)混成第15旅團以主力在原平鎮附近集結,並搜尋忻口鎮附近的敵情、地形。根據上述命令,該旅團不僅要攻占原平鎮,還要偵察忻口鎮附近的敵情.地形。
日軍的重點進攻
當日軍右第一線(步兵第16聯隊主力)到達南準村(原平鎮西南方),左第一線(步兵第30聯隊主力)到達原平鎮東南方的時候,混成第15旅團又研究了再將預備隊(步兵第16聯隊第3大隊)展開於原平鎮西北方攻擊守軍的方案。這樣就能完全將守軍包圍,切斷其退路。但是,隨後該旅團了解到守軍的抵抗相當頑強後,又改變了想法,認為假如完全切斷守軍的退路,守軍將會更加頑強地進行抵抗,增大日軍攻擊的困難。而且還分散了旅團的兵力,降低了攻擊威力。若如此下去,攻擊不過徒增傷亡而已,於是中止該攻擊方案,決定次日拂曉集中有限的兵力,實行重點進攻。據此於下午4時50分下達如下要旨的命令(簇作命甲第123號):
(一)原平鎮之敵依然持續抵抗。
(二)旅團立即整理態勢,準備明日拂曉以主力攻擊原平鎮西北角。
(三)後藤大佐指揮的部隊(欠第2大隊及山炮兵1個分隊)從薄暮開始轉移兵力,作為右翼隊展開於山丘以南地區,準備對原平鎮西北角進行攻擊。
(四)豬鹿倉大佐指揮的部隊乘薄暮轉移兵力,作為左翼隊展開於原平鎮北方約500公尺的地點,準備對該地北端進行攻擊。
(五)兩翼隊的戰鬥地境為山丘一原平鎮西北角相連一線(線上屬右翼隊)。
以下略
日軍此次攻擊的重點在步兵第16聯隊正面,尤其是西北角。這是因為該地附近的各處山丘適合作炮兵觀測所,且有利於步炮兵的協同。
接著,原田參謀對步兵第30聯隊長以電話垂詢夜間轉用兵力的可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另外中村副官也對步兵第16聯隊傳達了上述命令。
步兵第16聯隊主力基於上述旅團命令離開南準村後,於4日下午5時在兵營北側地區集結,5日淩晨2時許開始到達拂曉攻擊準備位置。其第1大隊(欠第1中隊、第3中隊的1個小隊)為右第一線、第3大隊為左第一線、第1中隊為預備隊。(步兵第16聯隊第3大隊在4日黃昏以前為旅團預備隊。該旅團下達僚作命甲第123號命令後,該大隊復歸步兵第16聯隊,而該聯隊第2大隊又成為新的旅團預備隊。)
步兵第30聯隊於4日早晨7時30分以主力從原平鎮東南方地區、以第2大隊(欠第5中隊)從原平鎮東側轉進到原平鎮北側地區,並在晚7時至10時(第2大隊(欠第5中隊)在5日淩晨1時)期間完成集結。為了面後的拂曉攻擊,其各隊於5日淩晨3時於原平鎮北方約500公尺的地點完成展開。板倉(第1)大隊(欠1個小隊)為右第一線,展開於山丘到河原之間。植田(第2)大隊(欠第5中隊)為左第一線,聯系右大隊、展開於本道到河原一線。第5中隊〔附重機槍2挺)依然在停車場北方倉庫進行警備。這期間其各隊不斷派出小分隊偵察當面的敵情、地形。
5日上午8時許,日軍山炮兵第3中隊開始對守軍陣地進行射擊。在炮火的掩護下,日軍步兵第16、30聯隊的第一線步兵分由西、北兩個方向發起攻擊。但守軍在圍墻附近構築有堅固的防禦設施,當日軍炮擊時巧妙地隱蔽在裏面,以減少傷亡,待日軍步兵接近到有效射程時,突然集中步、機槍火力進行射擊。沖在前面的幾名日軍猝不及防,被打倒在地。其余日軍雖立即臥倒,借助地形地物的掩護猛烈還擊,卻仍被守軍的火力壓制得難以前進。另外,守軍陣地被其周圍的樹林完全遮蔽,這樣不但削弱了日軍炮兵射擊的效果,還增大了日軍步炮協同的困難。加上日軍山炮兵中隊僅有的3門炮,到上午10時10分彈藥幾乎全部用盡,此後日軍的攻擊暫處於停頓狀態。
但是,隨後千葉輜重兵少佐指揮的輜重兵中隊終於趕來,下午3時給攻擊部隊補充了步兵彈藥及山炮彈,填補了戰鬥中的彈藥消耗。
下午3時30分,第2大隊以第7中隊(配屬重機槍1個小隊)攻擊舊道路方面的守軍,其余主力攻擊「白壁之家」附近的守軍陣地。下午4時30分,第6中隊(配屬重機槍1個小隊)奪取守軍陣地的一角,但隨後在守軍密集的攔阻火力之下難以前進。鑒於這種情況,該中隊改變了進攻的策略,采取對壕作業的辦法,將交通壕一路向守軍的工事挖過去,直逼守軍陣地。然而,當該中隊的官兵接近守軍陣前百二三十米時,突然受到來自數個方向的炮火打擊,當場炸死炸傷小山少尉以下30余人。看到這種情況,第2大隊乘薄暮將第7中隊(配屬重機槍1個小隊)調到大隊本部的後方,準備夜間繼續實施攻擊。但隨後第2大隊因不了解第l大隊的情況,又取消了進攻的計劃,命各部隊努力增強工事,確保當前陣地。這樣,第2大隊徹夜在槍彈如雨的狀況下收容第6中隊的死傷者。

日軍混成第15旅團態勢要圖(1937年10月5日夜)。
野炮兵第2聯隊(欠第1、3大隊、第11中隊)於黃昏到達戰場,但其正準備實施效力射時天就黑了(第1、3大隊留在哈爾濱,第11中隊正在醇縣協力混成第2旅團的攻擊)。當天還有步兵第16聯隊第5中隊(從廣武鎮)、第10中隊的1個小隊、聯隊炮中隊、獨立山炮兵第12聯隊第2中隊、輜重兵中隊、衛生班和給水班等部隊相繼趕到戰場。
旅團長篆原少將看到旅團的兵力增加、野炮兵的到來以及彈藥得到補給等有利因素,決定次(6)日繼續進行攻擊,奪取守軍陣地。據此,該旅團分別於下午5時30分、10時連下兩道命令(僚作命甲第124、125號)。其要旨為:兩翼隊繼續進行攻擊,奪取原平鎮西側的村落,野炮兵第2聯隊主力主要協力右翼隊的攻擊。
據步兵第30聯隊於1942年3月編寫的【中國事變史】中的【戰死者名簿】,5日的戰鬥中該聯隊戰死15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