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豫東戰役,絕對是解放戰爭裏一場驚心動魄的硬仗。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帶著20萬將士,在河南開封、睢杞一帶,跟25萬國軍精銳拼了個天昏地暗,硬生生殲敵9.4萬。可這仗打得驚險萬分,戰場上風雲突變,我軍幾次差點被國軍包了餃子。尤其是圍殲區壽年兵團那會兒,邱清泉、黃百韜、胡璉三路援兵在包圍圈外反復絞殺,華野連戰多日、兵乏將疲,可謂危若累卵。當時的情況,不僅中野的兄弟部隊為華野捏一把汗,甚至連被俘的國民黨軍將領——區壽年也急得不行。

第一節:豫東血戰,我軍深陷重圍
開封夜襲,引來國軍重兵
在著名的「鬥膽直陳」後,毛主席改變了之前要求粟裕帶兵前往江南進行第二次躍進的方針,而是同意粟裕帶領華野主力,配合中原野戰軍,與國民黨軍逐鹿於中原。為此,粟裕還向主席做了「軍令狀」,必須在六個月內殲敵12萬。豫東戰役,無疑是對粟裕的一次大考,考試成績決定他是否能完成自己的軍令狀。

在當時,國民黨軍對於在我根據地內進行內線作戰還是發怵的,畢竟有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珠玉在前」。但對於平原作戰,國民黨軍還是信心十足。在蔣介石和國民黨看來,我軍只會在根據地的掩護下「兜圈子」「耍龍燈」,然後殲滅孤立部隊。國民黨軍從來不相信,解放軍敢在一覽無余的平原與國民黨軍正面交鋒,向大兵團下手。然而這一次,粟裕偏偏要玩一票大的。這一次,粟裕劍指河南省省會——開封。開封只是個誘餌,專門為了釣主席和粟裕心中的大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
1948年6月17日深夜,開封戰役打響。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役。當時,華野3縱、8縱主攻開封城,中野九縱插入鄭州與開封之間,阻擊孫元良兵團援軍,華野三大主力1縱、4縱、6縱則在魯西南地區佯動,死死盯著邱清泉第五軍。
守軍整編66師師長李仲辛死守,可三天不到,6月22日,開封城破,1.9萬國軍全軍覆沒,擊斃師長李仲辛,紅旗插上城頭,成了我軍在關內解放的第一個省會。

這仗打得漂亮,可也捅了馬蜂窩。當時國府正在召開偽國大。開封的遺失讓河南國大代表嘩然。蔣介石更是急得跳腳,電令:「開封遺失,豫東必亂,速調重兵圍剿共軍!」
邱清泉第5軍從徐州殺來,區壽年兵團從商丘撲上,黃百韜整25師從滕縣掉頭南下,連胡璉第18軍都從信陽北上,25萬大軍直奔豫東,要把粟裕一口吞了。粟裕早算到這招,他壓根沒打算守開封。6月26日,他果斷撤出,把部隊拉到睢杞地區。由於第五軍較為雞賊,不好下手。由於第五軍行動迅速,因此與區壽年兵團拉開了40公裏的空隙。
戰機已經出現,於是粟裕轉而準備圍殲區壽年兵團。區壽年兵團是個典型的「小兵團」,手下有整編75師和72師,5萬多人,裝備不差,粟裕想先啃這塊「軟骨頭」。
龍王店血戰,炮火染紅夜空
6月27日晚,粟裕調集華野1縱、4縱、6縱,加上中野11縱,圍住區壽年兵團主力整編75師,地點就在睢縣龍王店。戰場上硝煙滾滾,炮聲震天。華野4縱司令員陶勇回憶:「龍王店那地方,村子密,溝深,國軍挖了三層工事,機槍一開,子彈跟蝗蟲似的飛過來。我們炮兵轟了一天,村口炸成廢墟,可敵人死守不退。」(【陶勇軍史回憶】)我軍炮火猛烈,105公釐榴彈炮轟得地動山搖,可整編75師依托村莊死守,巷戰打得血肉橫飛。戰士們端著刺刀沖進村,喊殺聲響徹夜空,地上滿是彈殼和血跡。

外圍更糟。邱清泉的第5軍推進得像瘋狗,6月30日殺到杞縣東南,離龍王店不到20公裏,坦克履帶碾得地面轟隆作響。黃百韜的整25師更狠,7月2日突破11縱防線,沖到帝丘店,離龍王店也才20多公裏,機槍掃射聲都能聽見。南邊胡璉第18軍也壓上來,戰場成了個大口袋。
敵軍之所以如瘋狗一般咬住我軍,一是因為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下了死命令,不得友軍有難,不動如山,例如黃百韜在孟良崮就差點因救援不利被槍決;二是因為國軍以為我軍在平原優勢盡失,都來是來搶功的,因此格外賣力。
與此同時,我軍阻擊部隊也遇到極大的困難。中原野戰軍在躍進中原的戰鬥中失去了所有的重裝備,人數只剩6萬多人,根本不可能擋住如狼似虎的胡璉11師。就如鄧公所說:「全部拉回胡璉恐已困難」;在山東方面,許世友正在著手反攻,導致無法分兵拖住黃百韜第25師,導致11縱隊無法擋住來敵。
當時華野阻擊的陣地可謂四處開火。華野6縱政委江渭清的回憶最有代表性:「那天晚上,敵人的炮彈像雨點砸過來,我們前沿陣地傷亡慘重,通訊員跑著送命令,半路上就被炸倒了。」(【江渭清回憶錄】)部隊連打五天,傷亡3萬多,彈藥快見底,傷員堆滿戰壕,情況糟得不能再糟。
粟裕後來回憶:「豫東戰役是我打過最復雜、最劇烈的仗,敵我力量犬牙交錯,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粟裕回憶錄】)這不是誇張,那幾天他頭疼得要命,抗戰留下的彈片還在腦子裏,冷毛巾搭著才撐住指揮。
第二節:區壽年被俘,急得跳腳
龍王店突圍,國軍中將束手
7月1日晚,粟裕憋足了勁兒,發起總攻。華野1縱從南,4縱從西,6縱從東,三路夾擊龍王店。炮火轟了一小時,震得地皮直顫。葉飛回憶:「淩晨3點,我們1縱沖進村,戰士們端著刺刀跟國軍拼,巷子裏全是喊殺聲,血水順著地縫流。」(【葉飛回憶錄】)

在曠日持久的血戰之中,區壽年兵團再也支持不住,迎來了總崩潰。我軍突破防線,直撲區壽年指揮部。區壽年一看大勢已去,帶著幾輛坦克想突圍。那坦複制隆開出村口,黑煙滾滾,可哪跑得掉?我軍戰士跳上去,用手榴彈硬生生逼停。7月2日淩晨,區壽年和整編75師師長沈澄年從坦凱瑞爬出來,灰頭土臉地舉手投降。華野全殲整編75師和兵團部,殲敵5萬多人,這一仗總算有了交代。
區壽年被押到粟裕面前,這家夥滿臉泥,軍裝破得跟叫花子似的。他跟粟裕算老相識,1927年南昌起義,區壽年是葉挺24師70團團長,粟裕在教導隊當學員,倆人打過照面。可後來區壽年投了蔣介石,成了反共急先鋒。見到粟裕,他急吼吼地擺昔日老上司的架子,對著粟裕吆喝:「你會不會打仗啊?邱清泉、黃百韜、胡璉都殺過來了,你還不撤?胃口太大,早晚吃虧!」(【區壽年回憶錄】)
區壽年急啥?我軍險境未解
區壽年這話不是瞎嚷嚷。7月2日淩晨,他的兵團部剛被殲,黃百韜的25師就殺到帝丘店,堵住了我軍東撤的路。黃百韜這家夥出身雜牌,卻偏偏把他手下的整編25師練成了精銳。在山東,25師橫沖直撞,給我軍山東兵團造成了極大損失。如今中原大戰,黃百韜帶兵轉頭西向,向我軍猛撲過來。

邱清泉更狠,從西邊壓過來,離龍王店不到10公裏,坦克炮彈轟得大地直抖。陶勇回憶:「邱清泉的坦克沖到我們陣地前500公尺,炮彈炸得泥土飛天,戰士們用血肉頂著才沒垮。」(【陶勇軍史回憶】)我軍要是再不撤,帶著幾千傷員,怕是得讓國軍包圓了。
可粟裕咋想的?他冷靜得嚇人。區壽年兵團還有一半沒有滅幹凈,他卻立馬調整部署,不僅不準備撤退,反而打算再啃一口黃百韜,把這個皖南事變的元兇幹掉。
7月2日下午,他調集3縱、8縱猛攻帝丘店,想一鼓作氣幹掉25師。戰場上硝煙彌漫,我軍炮火轟得帝丘店房倒屋塌,可部隊實在撐不住了。連打六天,戰士們緊繃的弦快斷了,彈藥箱空得能當鼓敲。不過好在到了7月6日,區壽年兵團的最後一部份部隊被我軍消滅了。粟裕一看,感覺再打下去可能就真要崩盤,華野精銳縱隊的骨幹幾乎都要打沒了。於是果斷決定全軍東撤,甩開國軍追兵。
當時,黃百韜的25師也已經被我軍打得山窮水盡了。黃百韜喪心病狂地槍殺了數百名解放軍俘虜,準備和我軍決死一搏。結果等到第二天,卻發現華野大軍早就悄悄地撤出了戰場。
第三節:粟裕妙手回春,豫東大勝
桃林崗死守,撤退驚心動魄
豫東戰役這盤棋,粟裕下得太絕。開封一打,釣來援兵;放棄開封,圍殲區壽年;龍王店血戰,頂住圍攻;最後撤退,還差點吃了黃百韜。7月6日撤退那會兒,戰場上滿是硝煙和血腥味。
除了負責主攻的一、四、六縱隊,宋時輪的十縱也有如天神下凡一般,硬是把美械第五軍阻擋了三天。粟裕提到:「圍殲區兵團時,我軍傷亡急增,尤其是阻擊邱清泉部隊,犧牲極大,但若不頂住,包圍圈將被突破。」

在當時,邱清泉的坦克沖上來,我們陣地前全是彈坑,戰士們用反坦克槍硬頂,陣地得而復失五次,血都染紅了土。桃林崗的麥田被炮火炸成焦土,戰士們端著刺刀跟國軍拼,硬是沒讓邱清泉和黃百韜會合。
7月6日,我軍全線撤回魯西南,國軍追到黃河邊,抓了幾千傷員,但華野依然算是全身而退。這仗,華野傷亡3.3萬,殲敵9.4萬,硬生生把中原戰局翻了個個兒。華野參謀長張震評價:「豫東戰役證明粟裕戰略眼光極準,縮短了解放戰爭行程。」(【張震回憶錄】)軍史記載,這仗後,國軍再不敢單獨出兵。
此戰之後,中原戰場出現了顯著變化。國民黨軍痛定思痛,重新將整編師改為軍,變小兵團為大兵團,他們滿以為這樣做,解放軍就吞不掉自己了。但從這個變化看,國民黨已經被打得喪了膽氣,完全將戰場的主動權拱手讓出,國民黨軍只敢抱團死守。其後,粟裕趁熱打鐵,發動了濟南戰役,結果中原國軍連一兵一卒的援兵都不敢派,只能坐視王耀武的10萬大軍全軍覆沒。濟南戰役結束後,華野東兵團和西兵團兵合一處,總共16個縱隊、35萬大軍,隨後華野大軍揮師南下,決定中國命運的淮海戰役打響,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在豫東戰役死裏逃生的黃百韜,這一次他逃不掉了!

雖然豫東戰役是一場大勝,但這場戰役是真險啊,就如101所說:「粟裕盡打神仙仗。」粟裕的豫東之戰,謹慎的101不敢打,註重風險控制的劉伯承同樣不會這麽打。而據粟裕自己說,他有六成把握就敢打。後來粟裕說:「傷亡近四萬,代價雖大,戰果輝煌,殲敵九萬余,證明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正確性。」
區壽年回憶:「我看他不撤,心想這家夥瘋了,邱清泉那坦克一過來,誰都跑不掉。」可粟裕為啥不慌?他有底氣!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粟裕擅長運動戰,善於轉用兵力,雖然戰局看起來危如累卵,但實際卻完全在粟裕的掌握之中。
若以單場戰役論,豫東戰役的代價與局部結果不是沒有瑕疵;若以解放戰爭全域觀之,則是扭轉中原戰局、瓦解國民黨信心的關鍵一役,為淮海決戰開啟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