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QJZ171型12.7公釐重機槍是近年來公開亮相的新一代大口徑機槍,旨在替代此前的QJZ89式12.7公釐機槍,進一步提升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步兵支援火力與反器材能力。QJZ171定位是班組級重型支援武器,兼具反器材、防空、壓制火力功能,適用於山地、城市、灘頭等復雜地形。

口徑:12.7×108公釐(中國制式大口徑彈藥)。
重量:槍身:約15-18公斤(較QJZ89的17.5公斤進一步輕量化,具體數據待官方確認)。
三腳架:約10公斤(可拆卸設計,便於機動)。
射速:理論射速約600發/分鐘(可控速射模式,支持點射與連發)。
有效射程:
對人員/輕型目標:1,500公尺;
對輕型裝甲/低空目標:800-1,000公尺。
該槍采用鈦合金、高強度復合材料等新型材料,降低全重的同時提升結構強度,適應快速部署需求(如空降兵個人攜行)。槍管、供彈機、緩沖機構等元件可快速拆換,戰場維護效率高。它配備可調式兩腳架/三腳架,支持多地形穩定射擊;握把與肩托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減少後坐力對射手的影響。

它適配國產12.7公釐系列彈藥包括: DVC12穿甲燃燒彈,該彈可擊穿15-20公釐均質鋼裝甲(100公尺距離); 高爆彈/多用途彈針對掩體、技術裝備和集群目標;還有智慧編程彈藥(未來可能擴充套件):例如空爆彈,增強對隱蔽目標的殺傷效果。
該槍用途廣泛,既可以防空也可以反裝甲,還能夠賦予山地部隊更多的火力支援:
反器材與反裝甲:針對敵方輕型裝甲車(如悍馬、BTR系列)、無人機、雷達站等目標,提供前線即時火力打擊。
防空警戒:配合光電瞄具,可對低空直升機、低速無人機實施攔截(類似俄制「鎧甲」系統近防思路)。
火力壓制:在城鎮戰中,穿透磚墻或簡易工事,壓制敵方狙擊手或機槍陣地。
特戰支援:為特種部隊提供人員攜行式重火力,尤其適合高原、海島等載具難以展開的環境。
QJZ171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輕量化與機動性,更適合現代步兵的快速反應需求,但射程與威力略遜於俄制Kord等專精遠端壓制的型號。

2020年代初期,它開始逐步列裝解放軍陸軍/海軍重點部隊(如西藏軍區、東部戰區、護航編隊),並出口至部份友好國家(如巴基史坦、中亞國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它給予我軍工企業更多的改進計劃:例如,他可以整合數位化射控系統,系統連線個人資訊系統,實作目標共享與自動修正彈道。或者,積極擴充套件多平台適配性:作為車載、艦載或無人機載武器(類似美軍「灰鷹」無人機搭載M3機槍);還可以提升彈藥效能:研發新型復合彈芯穿甲彈或電磁增強彈藥。

巴軍主要使用美制M2HB重機槍(12.7mm)和蘇制NSV重機槍,這些武器服役時間超過30年,面臨重量大、維護成本高、技術過時等問題。QJZ171的輕量化(比M2HB輕50%以上)和模組化設計顯著提升了步兵機動性。

巴基史坦仿制的中國W-85重機槍的編號為PK-16重機槍:三腳架為高平兩用槍架,架腿長度可以調節,高低射界-26°—73°,方向射界360°。口徑12.7mm,發射12.7×108mm機槍彈,全槍長1500mm,槍管長1002mm,槍身品質約30kg,有效射程1600m,理論射速540—600發/分鐘,槍管壽命為3500發;

在克什米爾等高海拔地區,巴軍需應對印軍新型輕裝甲目標(如K9自行火炮支援車、輕型戰術車)和無人機威脅,QJZ171的穿甲燃燒彈(100公尺擊穿20mm裝甲)和反無人機能力成為關鍵選擇。
在阿富汗-巴基史坦邊境的反恐行動中,QJZ171可穿透恐怖分子藏身的簡易掩體,並對皮卡等移動目標實施精確壓制(配合雷射測距儀和彈道電腦)。
中國提供的價效比優勢(單價約為美制M2HB的60%)和彈藥相容性(巴方已建立12.7×108mm彈藥生產線)降低後勤負擔。QJZ171結構簡單、可靠性高,適合巴基史坦陸軍預算有限且需應對長期沖突的需求;
根據中巴協定,QJZ171可能在巴基史坦塔克西拉重工進行授權證生產,逐步實作本土化,類似JF-17戰鬥機的合作模式。巴方可能要求適配西方光學瞄具(如以色列TALIN系統)或增加薩漠環境防塵模組,以適應南亞特殊作戰環境。
QJZ171重機槍的列裝強化巴軍前沿哨所的反裝甲和防空能力,尤其是在印軍部署「蒼鷺」無人機和「章魚」輕戰車的背景下,形成非對稱對抗手段。
巴基史坦可將QJZ171部署於與阿富汗接壤的部落地區,配合中國「和平」系列突擊車,形成機動反恐火力網,呼應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安全需求。
QJZ171成功打入巴基史坦市場為中國後續推廣新型狙擊步槍(如CS/LR35)、班組榴彈發射器(QLU-131)等高技術輕武器鋪路。
美國及西方國家因阿富汗戰爭後對巴軍事援助縮減(如2020年暫停4.5億美元反恐援助),中國借此填補空缺,進一步鞏固南亞軍火供應鏈主導權。
QJZ171 12.7公釐重機槍是中國輕武器領域「輕量化、智慧化、多用途化」發展的典型代表,設計平衡火力、機動性與成本,顯著增強步兵分隊的獨立作戰能力。盡管在極限射程與壓制火力上仍與部份國際頂尖型號存在差距,但其適應現代戰場靈活需求的特性,它可以成為巴基史坦陸軍列裝的新一代支援火力。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