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巴巴羅薩」 行動中的裝甲師

2025-03-13軍事

「巴巴羅薩」 行動中的裝甲師

在 「巴巴羅薩」 行動的最初幾周裏,德國裝甲部隊迅速推進,蘇聯軍隊遭受了慘重損失,德國的戰績甚至超過了1940年的輝煌。然而,問題很快就顯現出來。由於缺乏合適的公路網路,德國後續的步兵部隊和物資補給的推進速度減緩,結果裝甲部隊未能完成對敵人的合圍。步兵部隊殲滅敵軍所需的時間比預期更長,裝甲師也疲憊不堪;更糟糕的是,蘇聯的動員速度比預期的要快。秋季氣候惡劣,很快就讓德軍對莫斯科的 「台風」 行動陷入了困境。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始料未及的因素產生了不利影響,最終,1941年12月蘇聯的反攻讓德國陸軍和裝甲部隊遭遇了首次失敗,這對德國人來說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東線戰爭沒過多久就暴露出了德國軍事理論的缺陷。缺乏完善的公路網路和精確的地圖、對燃料消耗的錯誤估計(一個擁有200輛坦克的裝甲團原本預計每天消耗6萬升燃料,很快就變成了每天12萬升甚至18萬升),以及車輛的磨損,都極大地影響了裝甲師的作戰能力,同時步兵部隊也無法跟上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

截至1941年6月27日,第2和第3裝甲集群以每天64公裏的速度推進了320公裏,但在7月初,這個速度下降到了每天20公裏。同樣,第8裝甲師在6月26日之前的日推進速度為75公裏,但在7月上半月,這個速度下降到了32公裏。秋季惡劣天氣來臨,地面變得泥濘不堪,這使得裝甲師只能在主要道路上行動,實際上無法進行機動和包圍行動。冬季的到來,再加上蘇聯加強了防禦,將反坦克炮部署到了前沿,進一步限制了裝甲師的機動性。最終,在蘇聯的首次反攻中德軍遭受的慘重損失,以及隨後裝甲師的重組,徹底粉碎了德國獲勝的希望。

1941年末

閃電戰的作戰體系出現了問題。德國空軍在臨時修建的前沿簡易機場上進行維護時遇到了各種問題,再加上機組人員的疲勞(而指揮系統卻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導致作戰損失不斷增加。與中央集團軍群相對應的第2航空隊,大約擁有170架單引擎戰鬥機、數量相近的轟炸機以及120架對地攻擊機。炮兵部隊的裝備損失有限,但其馬匹不斷死亡,車輛故障頻發,彈藥儲備也十分有限。步兵部隊疲憊不堪。各師的平均兵力減少了四分之一,步槍連的減員情況更為嚴重。盡管士氣仍然高昂,並且在一定程度上,人力的短缺透過物資得到了彌補。越來越多對T-34坦克有效的50公釐反坦克炮投入使用。中央集團軍群擁有14個突擊炮營,這些突擊炮在各個戰區都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然而,歸根結底,對莫斯科的進攻能推進到什麽程度,取決於裝甲部隊的推進能力。

這次行動的代號是 「台風」,而實際情況也如同這個代號所暗示的那樣激烈。最初的計劃是將第4裝甲集群重新部署到霍特的左翼,發動一場兩路並進的進攻。基輔的迅速勝利使得古德萊恩的集群能夠被調至右翼。最終確定兵力部署時,博克指揮下有14個裝甲師和8個摩托化師,在500英裏的戰線上擁有1000多輛坦克。此時的裝甲部隊已不復6月21日時的狀態。人員傷亡慘重,而補充人員卻不足。但他們仍然是德軍的精銳力量:歷經磨礪但尚未被削弱,他們尊重敵人,但仍然堅信自己能夠戰勝蘇聯軍隊。

古德萊恩的裝甲師所擁有的坦克數量仍只有其編制數量的一半左右。第3和第4裝甲集群的情況稍好一些。霍普納的兩個師甚至在法國進行了全面(盡管時間短暫)的整修。問題在於持續作戰能力。第2和第4裝甲集群的快速、順利調動展示了德國參謀部規劃和交通管理的能力,但這也付出了車輛磨損的代價。希特勒下令將發動機生產優先用於制造新車輛,中央集團軍群只收到了350輛替換車輛。其他車輛的短缺率超過了20%。燃料消耗速度超過了德國的生產能力。由於鐵路系統仍然不完善,現有的物資補給仍然難以向前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