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印度偷襲激化局勢,巴方公布戰果反制,中國先進裝備成頭號功臣?

2025-06-11軍事

2025年5月7日淩晨,印度以「反恐」為由,對巴基史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爾的9個目標發起代號「辛多爾」的飛彈打擊,包括穆紮法拉巴德、科特利等地。印度國防部聲稱行動「精準克制」,但巴方駁斥稱襲擊目標包含清真寺與居民區,導致至少8名平民死亡、35人受傷。

此次突襲打破了印巴自2019年以來的「有限沖突」默契,標誌著印度戰略從「威懾」轉向「跨境打擊」,直接激化地區緊張局勢。

面對印度突襲,巴基史坦迅速采取軍事與輿論雙重反制。巴空軍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擊落3架印度「飆風」戰機及1架蘇-30MKI,並摧毀印軍杜迪亞爾區域哨所。網路流出的殘骸照片顯示,「飆風」戰機的M88發動機部件特征與法國原廠設計高度吻合,成為反駁印方「零損失」聲明的關鍵證據。

巴三軍新聞局(ISPR)透過社交媒體即時釋出戰場畫面與戰術細節,強調行動「零傷亡」,塑造「防禦正義」形象。

有分析指出,巴空軍的殲-10CE戰機在目標空域發射霹靂-15E飛彈,超視距擊落了印度的蘇-30MKI;而紅旗-9P防空系統則在阿萬蒂普拉地區攔截了印度的「飆風」戰機。如果這兩大戰果最終得到確認,那麽中系裝備的協同效能將成為巴方此次反制成功最強有力的「技術杠桿」。

此次沖突中,中國技術裝備的表現引發國際關註。殲-10CE與紅旗-9P的實戰數據,為中國軍工打了個「活廣告」,尤其在對標西方高端裝備時展現出來的競爭力。中巴經濟走廊的軍事合作深化,使巴軍快速獲得先進裝備並整合至作戰體系。巴防空部隊的預警-攔截一體化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雷達與指揮系統支持。

當前局勢下,擁核國家的對抗風險迫使國際社會尋求解決方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雙方克制,但美俄等國的矛盾立場削弱了多邊斡旋效力。美國對印軍售持續推進,俄羅斯則在印巴間平衡利益。

在此次印巴沖突中,中國的獨特作用逐漸凸顯:透過向巴提供防禦性裝備幫助其構建「非對稱威懾」,避免沖突向全面戰爭傾斜;作為上合組織核心成員,中國可聯合俄羅斯、中亞國家推動印巴重新開機對話;針對印度「斷水威脅」,中國可借鑒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經驗,提議南亞水資源多邊管理框架,緩解資源賽局矛盾。

印巴這次交火既是兩國歷史矛盾的一次爆發,也是全球軍工技術競爭的縮影。中國裝備的實戰表現驗證了其技術可靠性,也凸顯了中國作為「區域穩定器」的潛力。未來,中國或可在三方面深化作用:在軍售中強調防禦性裝備輸出,避免加劇地區軍備競賽;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將印巴納入共同發展議程,以利益共享稀釋安全對立;與美俄協調建立「南亞沖突緊急通報機制」,防止核誤判。

如果中國能平衡技術輸出與戰略克制,其在南亞的角色或將從「裝備供應商」升級為「安全架構設計師」,為全球擁核地區沖突提供新的解決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