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美法等坦克強國,中國的坦克裝甲發展晚了至少30年,直到1990年代,中國推出85式系列坦克,才結束幾十年的仿制坦克之路,真正走向技術獨立。不過,在一些核心硬體上,比如發動機研發方面,中國還是長期被「卡脖子」。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中國的坦克裝甲已經屹立於世界超強戰車之林,不僅三代坦克有了技術突破,而且已經投入四代坦克研發。中國的坦克裝甲已經進入高科品坦克車時代。

一 國之重器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一款新型主力戰車亮相,一出場就成為焦點。在稍早的2014 年上合組織「和平使命—2014」多國聯合軍事演習中,它的出色表現讓人驚艷,那個時候,外界就對它充滿好奇。它就是ZTZ-99A型主力戰車。

99A在99式坦克基礎上,實作技術進一步完善,是中國第一台資訊化坦克,代表中國裝甲力量最前沿。
這款新型主力戰車,跟北約國家的主力戰車相比,更小巧。身高縮短了30多公分,體重減了至少15噸。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考慮,體積龐大的坦克,不僅笨重,而且更容易被發現、被攻擊。這也體現,我們在坦克效能方面的一個思路轉變,更側重坦克的隱蔽性和機動性。
除了這個改變,99A主要四個方面的優點。
一是火力博采眾長。沿用與99式相同的125公釐主炮,但火力系統更強,發射彈種更多,威力更猛,密集度更高。此外,瞄準、制導二合一,無需人工校炮,能快速打擊。更亮眼的是高效能彈道電腦,可迅速、精確地計算彈道,實作準確地打擊敵方目標。

二是機動效能更強。它有「大心臟」,發動機最大功率可達1500馬力,機動效能有保障。它還兼有手動擋和自動擋操縱系統,並且可以自動換擋,極大提升了裝甲車的操控效能,像轉彎、加速、制軔、車身俯仰等操作方便,大大緩解了駕駛員的操作壓力,同時保證平穩、可靠。
三是防護效能有了更大提升。它加裝了更為堅固的新一代爆炸反應裝甲,頂部還加裝了新型復合裝甲,能夠全方位抵擋敵方的火力打擊。這在外觀也有體現:炮塔更大,車體更高,外表面凹凸不平。此外,它的炮塔後部加裝的系統,可對敵方各平台及反坦克彈體的射控系統進行直接幹擾。
四是有資訊化加持。它具備對資訊的采集、處理、傳輸、顯示、控制全面整合的完整體系,可實作資訊高速共享、協同攻防、狀態自我監測、作戰系統重構升級等重要功能,且軟體、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
有了這些功能,在戰場上,它可以做到車內乘員之間資訊共享,也可以實作多坦克協同作戰,而且一旦裝置出現故障,系統會自動降級使用,即便是沒油、沒彈藥了,系統也能即時通知後方,做到精準保障。

因為這些先進的效能,99A被稱為「陸戰之王」。如今,其他型別的新款坦克都采用它的資訊科技,比如我們推出的最新款輕戰車「15式坦克」。
二 同期其他新品
2019年,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國防和軍隊建設」展區裏,跟99A陳列在一起的,就是中國最新款輕坦15式坦克。這是這款新輕坦的首次亮相。
多年來,中國的輕坦作戰定位一直沒變,就是在主力戰車無法發揮的地形復雜區域打主力,比如西部高寒高原地區和南部熱帶丘陵地區,地形復雜,體重在40噸以上的主力戰車無法充分施展,就需要輕坦上陣。最典型的,像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主力的不是59式中戰車,而是62式輕坦。
一個比較明顯的指標是,坦克透過中國南方水網稻田地域,壓力一般要小於70千帕。59式中坦、96式主力戰車,都壓力過大。唯一符合這個標準的,就是62式輕坦。
其實嚴格說起來,62式輕坦最初設計版本,就相當於59式的減重版,之後經過多次改進升級。15式坦克出現之前,62式一直是作戰主力。
15式輕坦,體重在32—35噸之間,配備了新型水冷發動機,最大功率達1000馬力,機動效能極高。再加上99A資訊科技加持,像尾艙式自動裝彈機、先進的炮控射控觀瞄裝置、資訊化車內系統等。基於強大的硬體和軟體配置,它的作戰能力不容小覷。

在火力方面,它加掛了新型反應裝甲FY-4或FY-X,作戰時,能夠防禦南方某些國家的現役俄制坦克發射的3BM-42穿甲彈以及直瞄反坦克飛彈的直接射擊。
在攻擊力方面,它配備了長身管94式105公釐坦克炮,比西方的105公釐坦克炮長1公尺以上,初速快了100公尺/秒,膛壓比俄式125公釐坦克炮高10%,可在3公裏距離擊穿500公釐厚均質鋼裝甲,比如俄制T-72坦克,號稱威力全球第一坦克炮。
除了15式輕坦,我們還推出了外貿坦克最新款,VT-4主力戰車。VT系類涵蓋了高中低不同檔次,可滿足開發中國家不同層次需要,其中VT-1是中高端,VT-2是中端,VT-3是低端,而VT-4是高端。

作為高端出口坦克,VT-4在進攻、防禦、機動效能方面都很強。
進攻方面,它配備了125公釐滑膛炮,可發射多種炮彈,可以擊穿任何裝甲,1000公釐以上的均質裝甲也不在話下。射控系統沿用99A技術,是世界一流配置。在防護方面,復合裝甲與反應裝甲結合,超過700mm均質裝甲,對開發中國家來說完全夠用。
在機動效能方面,VT-4配備國產大心臟,功率達到1200馬力,支持行駛速度71公路/小時。還有綜合液力機械傳動變速箱和雙流傳動的設計,非常靈活,像自動變速、在高速狀態下快速制軔、原地轉向都可實作。
自2016年開始銷售以來,VT-4已經打敗美制M1A1、俄制T-90等頂級主力戰車,受到泰國、巴基史坦、奈及利亞等客戶的青睞。可以期待,未來中國外貿坦克在高端市場會有更好的表現。

可以看到,從99A到15式輕坦、VT-4主力戰車,中國在三代坦克改進上已經邁出資訊化的關鍵一步。不僅如此,國產第四代坦克也在研發中。
三 第四代坦克的發展方向
2016年,央視【大國工匠】節目首次披露,中國正在研發新型第四代主力戰車。此後,關於第四代坦克的猜測就層出不窮。去年網上就流傳國產四代坦克的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坦克配備無人炮塔,采用全新底盤,還有隱身功能。不過,這些照片的真實性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有專家根據世界已有的三代坦克改進款,歸納了四代坦克研發的主攻方向。

一是火力有質的提升。炮口動能標準起碼達到三代坦克的2倍,也就是30兆焦。要實作這個目標,就需要提升主炮火力輸出能力。據說,德國萊因金屬公司研制了更大口徑的L51型130公釐坦克炮,炮口動能將近20兆焦。
不過,專家指出,常規發射炮很難超過30兆焦,除非采用非常規發射炮,比如電熱化學炮或電磁炮。這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突破點。
二是主動的全方位防護。這主要受俄烏戰爭啟發,無人機等新型作戰武器的投用,給坦克的防禦技術帶來更大挑戰。歐美和俄羅斯都在投入研發主動防禦系統,比如德國研發的主動防禦系統,采用三聯裝或四聯裝攔截彈發射器,可以探測75公尺內的目標,在10公尺距離上發射攔截彈將目標擊毀。在裝甲方面的改進,電磁裝甲因兼具復合裝甲和反應裝甲的優點,可能成為另一個發力點。

另外還配備隱身技能。其實,歐美國家早已投入隱身坦克的研發中,比如法國的AMX-30 DFC隱身坦克、德國的「豹」E01隱身坦克,波蘭的PL-01隱身坦克技術驗證車等。
雖然這些隱身坦克還沒有服役,但這些嘗試有利於隱身技術在裝甲車上得到部份套用。比如,BAE系統公司研發的「智慧紅外隱身瓷磚」已經在CV90步兵戰車、PL-01主力戰車上安裝測試。
三是發動機額定功率達到1500千瓦以上。要實作這個目標,有兩條路徑可嘗試,一個是燃氣輪機實作技術突破,比如間冷-回熱迴圈技術;另一個是油電混合動力技術實作突破,其實電磁炮的套用,也對這項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四是利用人工智慧成果提升資訊化水平。其中有三個方面是重點,一是戰場態勢感知,二是自動駕駛,三是智慧作戰系統。
以上4個方面是四代坦克研發的重點,當然也是技術難點,毫不誇張地說,每一項都是一場技術攻堅戰。至於國產四代坦克何時面世,我們持續關註吧。
參考文獻
王笑夢.坦克裝甲車輛防護技術未來展望[J].坦克裝甲車輛,2024,(19):42-48.
徐臻豪.中國「新輕坦」正式曝光[J].坦克裝甲車輛,2019,(03):34-37.
陳瑜.揭秘資訊化的「陸戰之王」[N].科技日報,2015-09-01(001).
通化市科協.中國武器叱咤全球:外貿拳頭產品VT-4主力戰車
澎湃新聞.講武談兵丨中國第四代主力戰車應具備怎樣的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