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殲35還未上艦,六代艦載機首飛?40噸雙發WS15,對美形成代差優勢

2025-01-11軍事

殲35還未全面上艦福建艦列裝,中國首款六代艦載機就已成功首飛?相比成飛大號六代機構型更加小巧科幻,體量碾壓殲20,解放軍艦載機對美形成代差優勢。

01.殲35還未上艦,六代艦載機首飛?

去年珠海航展自從中國第五代艦載機殲35(沈飛研制)公開亮相後,外界一直在高度關註其列裝進度,尤其是何時能夠正式搭載在福建艦、遼寧艦和山東艦上服役。

然而,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在殲35還未完成上艦的當口,沈飛又一次放出了「大招」——一款全新的六代機原型機已經飛上了藍天,讓人不禁感嘆中國軍事航空工業的速度真可謂是遙遙領先。

從目前流出的沈飛六代機的試飛視訊來看,這款新機采用無尾布局。機尾並未出現傳統的水平尾翼,而是可能透過後緣升降副翼或全動翼梢進行俯仰和偏航控制。

值得註意的是,無垂尾或雙小垂尾、翼梢阻力面等多種技術在六代機中被頻頻提及,主要目的之一是進一步降低雷達散射截面積(RCS),強化隱身效能。

實際上,這種無尾布局需兼顧隱身氣動布局與艦載機對於降落控制、低速特性的需求。從理論上而言,無尾布局在超音速飛行時會有更理想的升阻比,但在低速下,尤其是著艦過程中的可操控性,需要更為成熟的飛控系統和充分的試飛驗證來確保降落安全。

當然,這實際上也反過來說明中方目前已經掌握了相當復雜且先進的新一代飛控系統。

相比成飛之前試飛的六代機,沈飛六代機明顯要比其小一圈,美媒認為這是因為要上艦航母進行的適配,如果說成飛的六代機是重型六代機,那麽沈飛的六代機就是中型通用戰機,和殲35角色一樣,能夠不光能夠當做空軍戰機使用,也能夠當做艦載戰鬥機。

02.沈飛的六代機應屬於六代機標準的「中型機」

根據試飛影像估算,沈飛的六代機機長或超過21公尺,翼展在17.5-19公尺左右,屬於雙發戰鬥機,噸位在40噸左右,因此該機雖然被稱為「中型機」,但4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顯然比殲20這種重型五代機還要大。稱之為「中型」,更多是著眼於它在六代機譜系中相對較小的體量。

而且根據軍事博主分析,沈飛六代機的內建隱形彈艙比殲20大得多,長度將達到6-7公尺,寬度超過2.5公尺,可攜帶PL-15飛彈12發(折疊彈翼版本),或者是新式的超遠端空空飛彈PL-17 6發,理論上也能夠攜帶一發空射的高超音速飛彈,五代機不能夠內建大號彈藥的問題,對於沈飛六代機來說完全是小意思。

若其搭載的是雙發WS15發動機,那麽單台推力有望超過17噸級,總推力可達34噸以上,其速度可能在2.5馬赫或以上。

這一推力水平對應4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實際上能為飛機提供充足的推重比。相較於現役的五代機,這樣的推力條件能在裝備大量內建彈藥和擴大量程時仍保持優秀的機動性,尤其是在超音速巡航以及高空高速攔截方面將具備更大潛力。

六代機在體系化作戰中強調「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未來實際上解放軍的新式航母六代艦載機,與以076兩棲攻擊艦這種「無人機航母」的多種類固定翼無人作戰飛機發揮1+1遠大於2的體系協同作戰。

再看看潛在對手美國海軍,目前美國海軍最先進的艦載機仍是F-35C,F-35C甚至被美媒認為是不如後起之秀殲35,尤其是當初F-35設計時考量了大量海軍、空軍、陸戰隊的設計需求,並不是為海軍專門研制的五代艦載機,使得F-35C對於美國海軍來說就是一款過渡機型。

03.美國海軍六代機動向顯著慢於中國

因此美國海軍一直在推的是自己的六代機計畫F/A-XX,但直到現在還停留在設計概念與可行性研究階段,研制進展遠未達到實機驗證層面,沈飛的六代艦載機都已經試飛了F/A-XX還沒有訊息。

中國已經為後續艦載六代機定型和量產贏得先機。在技術成果轉化到實際作戰平台的過程中,先一步投入持續測試和改進往往能搶占研發高地。

這些年中國海軍在航母方面的技術進步,正為新一代艦載機搭建更高水平的試驗與實戰平台。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的陸續服役後續的解放軍超級航母計劃,讓中國在彈射技術、攔阻索技術、艦載航空保障等領域獲得了寶貴經驗。

新一代超級核子動力航母或早已經開啟了與六代艦載機的「同步規劃」,此舉可在艦機適配性方面做到更高程度地融合。

殲35作為五代艦載機,可以先期奠定中國海軍的隱身制空優勢,並積累寶貴的艦載隱身機使用經驗。而隨後出現的沈飛六代艦載機則是在效能、作戰理念和航電系統上實作更大跨越。

對比美國海軍現階段的情況,如果其F/A-XX計畫進展不順,那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軍可能仍以F-35C和F/A-18E/F「超級大王峰」組合為主,解放軍則首次將在先進的艦載機技術上對美形成代差優勢,徹底打破美軍武器裝備技術水平永遠遙遙領先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