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影響抗美援朝戰場局勢的一場戰鬥——電影【誌願軍:存亡之戰】中的鐵原阻擊戰

2025-02-05軍事

【影視劇中的軍史】

作者:潘宏(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員)

開欄的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軍史學習教育,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強化戰鬥精神培育。

【平原遊擊隊】【南征北戰】【長津湖】【亮劍】……這些軍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透過氣勢宏大的場景、扣人心弦的劇情和生動鮮活的人物,重現了革命戰爭年代的烽火歲月,展現了廣大軍民的智慧勇氣、英雄氣概和家國情懷。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影視劇所涉及的軍事歷史原貌,現開設「影視劇中的軍史」欄目,請專家講述這些影視作品中的真實軍史,以銘記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傳承弘揚紅色基因,在新征程中砥礪前行。

2024年國慶檔影片【誌願軍:存亡之戰】將抗美援朝戰爭鐵原阻擊戰的宏大敘事背景化,用細膩的筆觸聚焦於一家人的具體戰鬥故事,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家國情懷和戰爭場面的緊張激烈、扣人心弦,透過歷史真實與藝術昇華的巧妙結合,讓戰爭敘事和視覺畫面豐富飽滿且充滿張力。優秀的軍事歷史影視作品,其深厚的底蘊源自軍戰史本真的魅力,於歷史對話中緬懷英烈,表達了時代精神的深切呼喚。

影片中短兵相接的白刃戰、誌願軍謀劃摧毀敵坦克進攻、誌願軍勇奪曹川水庫開閘放水等情節跌宕起伏,體現了戰鬥的激烈。1951年,鐵原阻擊戰真實的場景在主戰部隊誌願軍第63軍軍長傅崇碧的筆下是這樣記錄的:「鐵原山地東側是一道平川,利於敵坦克活動。為阻止敵坦克利用平川迂回鐵原,我軍以188師配屬一個工兵營在平川構築縱橫防坦克戰壕。戰鬥開始後,戰士們躲在戰壕裏,待敵坦克沖過戰壕後,用蘇制反坦克手雷從後面向坦克投擲,擊毀敵坦克100多輛。敵人每天白天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攻占我陣地,我們在夜間組織力量又奪回來。鐵原南面的山地原來森林茂盛,後來在敵機投下的凝固汽油彈中幾乎燒光了。日夜聽不到槍聲,只聽到炮彈和飛機投下的炸彈聲。鐵原以南的半面天空都變成紅色,戰士們的臉被硝煙烤成黑色。陣地幾乎被互相隔絕,不可能做飯吃,只能靠罐頭、牛奶,吃得大家都拉肚子。戰士們疲勞得趴在工事裏就睡著了,敵人沖到跟前,醒過來又打。」

鐵原阻擊戰中「水淹敵軍」的故事,在軍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內外峽英雄排」——誌願軍第63軍188師564團5連1排。在鐵原阻擊戰中,為防止美軍偷襲內外峽迂回鐵原,團長曹步墀、政治委員白萬林指揮部隊首先炸開鐵原南側水庫,遲滯消耗敵人,並命令2營堅守內外峽,5連1排的陣地正處在最前沿的279.5高地。1排官兵被敵重磅炸彈、重炮炮彈和坦克炮彈的劇烈爆炸聲震得耳鼻出血、腦袋嗡嗡直響,但他們忍著疼痛,一直頑強戰鬥。1排憑著堅如鋼鐵的意誌,連續打退敵人5次進攻,勝利完成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被誌願軍第19兵團授予「內外峽英雄排」榮譽稱號,並記一等功。

鐵原阻擊戰是一場影響抗美援朝戰場局勢的戰鬥。鐵原戰略位置重要,是誌願軍東西戰場物資供應基地和交通樞紐,囤積了大量物資彈藥。鐵原一旦被突破,誌願軍的前哨補給就會斷掉,前線部隊將處於極大風險中。為此,彭德懷於1951年5月28日17時直接電令誌願軍第63軍,迅速在漣川—鐵原之間,正面25公裏,縱深20公裏的地域組織防禦,堅決阻止敵軍進攻。軍長傅崇碧接令後,將指揮所靠前移至鐵原鐵路涵洞內,率部於5月30日冒雨進入陣地,積極搶修工事,迅速完成各項戰鬥準備。63軍全體指戰員堅決執行黨委命令:「像釘子一樣,釘在前沿陣地上」「要機智勇敢活在陣地上,戰鬥在陣地上,將敵人消滅在陣地前」,充分彰顯了「誓與陣地共存亡」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鐵原阻擊戰是一場雙方實力懸殊的戰鬥。在歷時12天的防禦作戰中,63軍以2.4萬人頑強抗擊美軍4個師的輪番進攻,共斃傷美軍1.5萬余人,有力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了「聯合國軍」快速搶占鐵原、摧毀誌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的企圖,為誌願軍組織防禦贏得了時間,為穩定抗美援朝戰場局勢作出了重大貢獻。

【光明日報】(2025年01月19日 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