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飛彈從天而降,馬達西奇被炸,烏克蘭遭致命打擊,美英法德失聲

2025-01-11軍事

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月8日,俄羅斯重磅炸彈落在馬達西奇企業「身上」,徹底摧毀烏一重要國防工業,令烏克蘭遭到致命打擊。

可上個月還在「叫囂」不會停止對烏供應武器,以及繼續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美英法德卻選擇集體「失聲」 。

那麽這背後的理由到底是什麽?為何馬達西奇被炸,也意味著烏克蘭遭到致命打擊呢?

自從2022年10月普亭對頓內次等四地區加入俄聯邦的法案進行簽署後,這些地方已經被俄方視為「自有之地」 。

雖然聯合國大會沒有承認這一結果,也不妨礙俄羅斯對這些地區的「想法」,而烏軍則在俄軍事力量的「進逼」下不斷收縮。

以札波羅結州為例,目前就有70%的區域已經處在了俄羅斯的控制下,不過其州中心札波羅結市以及部份地區仍由烏克蘭把控,這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的。

為什麽這麽說?札波羅結地區對烏克蘭來說有兩層重要意義,一為「補給」,二為「工業」,而這兩項「恰好」都支持著烏克蘭戰線。

從「補給」角度來看,俄羅斯一致希望可以切斷烏克蘭補給線從而迅速推進,其中在庫拉霍沃的數月激戰就有這個目的。

不過日前俄方已經表示拿下來了這塊戰略要地,所以此地對頓內次、札波羅結等地的補給其實已經切斷。

但是鑒於札波羅結州俄羅斯還沒有實際上完全掌控,意味著這個連線凱瑞米亞與俄控區域的關鍵節點還不屬於俄羅斯,

俄方也就難以為俄軍南部戰線提供戰略縱深,並且同步切斷烏軍東西向的補給線,所以俄軍對此地「勢在必得」。

日前就有訊息表示俄軍已經開始「著手」對札波羅結地區的布置,透過衛星影像來看,有包括坦克、裝甲車在內的大批軍事設施正在札波羅結地區集結。

而烏克蘭方面也正在積極建設防禦工事,不僅設立了反坦克壕溝與混凝土碉堡,還打造了龍牙陣地,就是為了阻止俄軍裝甲部隊的突進。

24年12月12日,澤連斯基視察在烏克蘭南部札波羅結地區前線作戰的部隊。圖片來源:澤連斯基社交媒體帖文配圖

而「拿下」這一地區對俄的第二個「好處」就在於工業方面。札波羅結地區可是烏克蘭重要的能源與工業中心,不僅有著歐洲最大的核電廠還擁有眾多重工企業。

一旦俄羅斯完全控制這一地區,那麽烏克蘭的工業命脈就會立刻被切斷,從而給予烏克蘭「致命打擊」。

以馬達西奇公司為例,這個坐落在札波羅結市的企業曾以發動機而「聞名世界」,並且在之前一度占據烏航空產品出口額的一半。

隨著2021年烏克蘭將其國有化後,該企業更是對於俄烏沖突武器供應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們比較熟知的RD-500、MS-500等發動機都是出自該企業之手。

因此馬達西奇公司也一度被譽為烏 「航空工業心臟」 。值得註意的是,美西方還一直希望把馬達西奇動力系統與攻擊平台相結合,一旦實作那麽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疑是一種「噩耗」。

所以對於像是馬達西奇公司這一型別烏國防工業的打擊,也就成為了俄羅斯目標裏的「重中之重」。

早在前兩年,事實上俄羅斯就已經對馬達西奇的廠房進行過多次襲擊,原因正是由於烏克蘭在此設立了無人機生產基地和彈藥庫。

烏克蘭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在該地區烏方部署多層防禦系統,包括反坦克武器和防空系統。

但烏克蘭防空系統真的能夠阻攔俄羅斯的各式飛彈嗎?日前一則訊息就給出了答案。

1月8日,札波羅結市的天空上再次迎來了俄羅斯空天軍的多架戰機,緊隨其後FAB-1500T航空炸彈就落了下去,目標正是馬達西奇。

要知道以這種航彈本身就擁有高達1.5噸的重量,即便在8000公尺高度投擲,也能夠保持80公裏的射程和5公尺的微小誤差。

所以不論是對於城市建築,還是對於地下掩體都可以帶來相當大的威懾,該航彈曾經在阿瓦迪夫卡戰役中屢立奇功。

如今俄羅斯再度祭出這一重磅武器,當時就把馬達西奇企業的行政大樓變成火海,也給烏克蘭航空工業帶來一次重創。

更令人震驚的是,本次根據訊息人士透露,俄方不僅炸毀了馬達西奇工廠主樓與行政樓,還擊中了兩名北約技術專家和十幾名外國僱用兵。

這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俄對美西方在烏克蘭背後支持的一次警告,那麽美西方國家又會如何回應呢?

作為俄烏沖突的本質問題「烏克蘭入約」一事,上個月德法英等國外長還在「賣力」炒作,很顯然並沒有弱化沖突的意識。

當時德法英外長聯合歐盟「外交部」高級代表在柏林聯合發表聲明,稱對於烏加入北約一事仍然支持,而且對於烏克蘭的軍事與財政援助也不會停下來。

而美國做的則更為直接,直接就開始籌備新一批對烏價值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在日前宣布了這一訊息。

對此俄方的「反饋」也不再「呈口舌之快」而是直接發動攻勢,1月5日俄方達成對頓內次西部最大鋰礦區——舍甫琴科鋰礦床的控制。

鋰礦石

要知道這裏擁有預估儲量高達1380萬噸的鋰礦石,可以說是歐美國家的的關鍵資源,據悉這一儲量可以滿足歐盟2050年前的所有需求。

與此同時,烏克蘭本身的問題更令這些「支援國家」越來越失去信心 ,比如「北約旅」的潰逃事件。

所謂「北約旅」實際上是配備西方援助先進裝備的烏克蘭士兵編制,其中配備法制「凱撒」自行榴彈炮和德制「豹2A4」主力戰車的155機械化旅就是代表。

可偏偏就在1月2日,烏克蘭國家調查局公開表示由於濫用職權等問題,第155機械化旅這個「北約旅」已然陷入困境。

5800人的編制中竟然有高達1700多人當了「逃兵」,面對這種武器裝備已經送上,可烏克蘭士兵卻「臨陣脫逃」的情況,美西方國家難免 「寒心」

所以在本次俄羅斯轟炸馬達西奇令烏克蘭遭致命打擊時候,美英法德迄今也沒有發表任何評論紛紛選擇「失聲」,這一訊息對烏克蘭實在不利。

參考資料:

參考訊息【烏克蘭重要軍工企業遭轟炸】

環球時報【德法英等聯合發聲:支持烏克蘭「入約」】

環球時報【俄軍控制的「烏最大鋰礦床」至少夠歐洲用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