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者2】中出現了三個新視角,武器專家,戰損記錄員,轉譯,他們親歷戰場,真實體會到戰爭殘酷和前線戰士的不容易。
【誌願軍2】,我們都知道鐵原阻擊戰,是誌願軍的存亡之戰,戰士們打得異常艱辛。
這是一場2.5萬人對5萬人,以少勝多,武器嚴重不對等的戰役。
在這場抗美援朝經典戰役為主題的電影裏,出現了三個全新的專業人士視角,從他們的眼中,可以看出這場存亡之戰,誌願軍63軍打得有多麽不容易。
這三個專業人士分別是戰損記錄員,武器專家,英語轉譯。
你或許想,他們為何要在這時候去最危險的戰場一線,會不會給戰士們添亂?
你也想知道他們究竟看到了什麽,知道戰士們打得多不容易?
1 戰損記錄員楊三弟,每個拍下的戰士都值得被銘記
從前並沒有了解過戰損記錄員這個職業。
只看見,年輕的楊三弟在戰士身邊忙前忙後,在拍些什麽,被嫌棄了。
「真晦氣,你就是個報喪的」。
楊三弟很生氣,我要為他們拍照留下證明,證明他們是誰,在哪裏犧牲。
「你難道希望幾十年後,沒人知道究竟是誰犧牲在這裏嗎」
這一吼,當即就有戰士哭了,躺著的都是他們朝夕相處的戰友。
他們有一天,也可能和戰友一樣,犧牲在異國他鄉。
保家衛國,怎能做無名英雄。
這一刻,楊三弟年輕瘦削的身影,顯得那麽高大。
他是在為戰友們做最後的守護。
你保家衛國,我為你做證明。
楊三弟從戰損記錄員這個工作,親眼看見這次戰役有多殘酷,一個又一個戰友躺下。
他越來越忙,犧牲的戰友越多。
有一天,他要和出發的一營戰士一起到前線去。
出發前,一營教導員李想,要楊三弟拍一張集體照。
那張照片上,一營的戰士們,笑得牙齒都露出來了。
楊三弟沒想到,這就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張照片。
也許戰士們在出發前已做好赴死的決心,李想就是想留下大家的身影。
戰損記錄員楊三弟,在殘酷的戰場,記錄下一個個英雄的照片,親眼見證這場戰役的不容易。
每一個照片上的人都值得被銘記。
2 轉譯李曉,每個戰士都是有家鄉有親人活生生的人
送爸爸和哥哥上戰場的小妹妹,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轉譯。
她也深情到抗美援朝的前線去。
一家三口居然在前線團聚了。
作為一個專業的外語轉譯,李曉的工作是用外語向敵方傳遞訊息,借此幹擾影響對方的戰術。
第一次發言,李曉侃侃而談,好像一個外交官,淡定嚴肅。
第二次發言,李曉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她要幹擾敵人放松警惕。
李曉有點緊張,唱起一首中國的家鄉之歌,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裏?我的家在山西。
這時,戰士們也在跟著唱起來,我的家在四川,我的家在山東,我的家在甘肅……
用中國的歌,引導敵人錯誤的戰場位置,聲東擊西。
李曉用她的轉譯專業,在戰役的戰術上起到了作用。
她更親身體會到戰場的殘酷,戰士們一個個犧牲,他們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家鄉,有想念的親人。
和她自己一樣。
3 武器專家,親見戰士用生命去抵近投彈
從沒有這樣理解「抵近投彈」這個詞。
武器專家吳本正,剛來時,帶著專業人士的認真,也有少許理論家的傲慢。
他認真指點著戰士們,如何挖壕溝,讓逼近的敵人提前掉進去。
當他詢問戰士,你們扔手榴彈時,多少米。
一個小戰士回答,10公尺。
他不相信,別吹牛,20公尺是敵人射程,10公尺。不可能活著。
小戰士說,老班長已經犧牲了。
吳本正要到前線去了解武器的真實使用情況。
當保衛他的張孝恒說,188師沒有炮彈。
吳本正震驚了。
他腦海裏很輕易解決的事,原來在真實的戰場如此困難。
最後這個武器專家,還親眼看見保衛自己的戰友,在和敵人激戰中犧牲。
書齋裏的專家對戰爭的殘酷越發感同身受。
親歷戰場的他,第一次了解這場戰役戰士們打得多艱難,付出的犧牲有多大。
寫在後面
書齋裏的專家吳本正,一心家人團聚的轉譯李曉,彌補自己內疚的記錄員。
站在戰場上,他們被深深地震撼。和戰士們,同呼吸共命運。
正是這些沒想做英雄的普通人,讓我們換個視角看見勝利戰爭的另一面。
以少勝多的戰爭有多殘酷,一個個沖上前的人就有多偉大。
他們想念家鄉,他們不願被忘記。
最後在危機時刻,他們依然一個個沖上前去犧牲自己。
生活在好日子裏的我們,也要從書齋裏走出去,多看真實的世界,了解最深的人性,付出更多的行動。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路精選,侵刪!
@怡居城市,一起探秘, 你的城市